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艺术语言的创造过程是 一种审美发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艺术语言的创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审美发现。它的审美价值论的意义是非实证的,它与现实的经验现象界的意义不同,它归属于人的情感世界。它有的没有指标,但却有意义,有的指称相同,但意义却不同,呈现为一种动态的言语和语义的表述形式。同时,它又按发话主体的特点规范着意蕴之象,体现了艺术语言既定的指谓与表达系统,它有自己特有的规律与范式。  相似文献   

2.
艺术语言是一种艺术化的语言。它往往离形昭神,通过具体的感情的物象描写,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它含蓄空灵。它的言语形式实现了客体对象艺术化,发话主体审美形象化。发话主体正是靠这种言语方式,把实实在在的对象,加以人为的改变,剥去外部世界的固有外部性,变成完全合乎人的感觉需要的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对象。它拉大辞面和辞里、象和意、实和虚之距离,具有神韵之美,它开拓出富有发话主体独特感受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和谐自然的天籁之美,使受话人如“误入桃源”或置身于“极乐世界”,具有生生不息的感人力量  相似文献   

3.
艺术语言往往以形象观照的审美方式对反映客体和发话主体双重肯定。艺术语言的美的本质是发话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艺术语言的运思过程中,体现了发话主体审美的差异性。艺术语言的产生往往以情感为内趋力,这种情感一旦在内心成熟,就会极力地寻找某种方式呈现和表达出来,它具有感动力和感染力。它通过有限的言语,表达了发话主体丰富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内容。它是个性的表现,不用陈辞乱套,不守定法,而用活法。它虽然具有辞才和辞气,但它自然,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4.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的情感体验。发话主体强烈的情感,对审美客体是变形的反映,所创造的反映审美客体的言语是变异化的,超越了语法结构形式,体现了发话主体自由的精神活动,即一种有生命性的活动,反映了发话主体的审美直觉。艺术语言的审美直觉具有直接性和完整性,具有情感的体验性和发话主体直觉感受能力。从而赋予心象以丰富的含义,心象由艺术语言反映出来,便成为意象化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发话主体在艺术语言的创作过程中,常常将自己对世界的审美体验融进了艺术语言。发话主体对世界的新的审美体验需要新的艺术语言来表达,新的艺术语言也就自然产生。发话主体的艺术语言不仅反映了他对某一具体的事物的审美体验,还反映了他对世界的整体的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模式是人对世界的模式化的审美体验方式和认知方式。发话主体对传统的审美体验模式既有继承,也有超越。发话主体对传统的表现模式既有继承,也有超越,发话主体超越了固有的表现模式,艺术语言便产生了。隐喻是这种艺术语言得以产生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论艺术语言是一种情感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们交际时反映客观世界和心理行为的载体。语言的选择使用表现了人类交际的目的性、语言的功能性和自然性,反映了发话主体的言语行为和心理行为,即理性行为和情感行为。科学语言是发话主体的理性行为的载体,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的情感行为的载体。艺术语言的情感行为属于发话主体的审美行为。它表现为一种情象,即意象方式。它反映情感时的核心是借助于情感因素的互渗的表象,这表现了艺术语言的情感的运思过程和艺术语言的审美发现。  相似文献   

7.
艺术语言的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各种形式因素按照内容要素及形式美法则经词与词的反常组合搭配而具有自身特质的有机组织体系。它是在对反映对象实体的显现中,从发话主体的审美观念需要与言语艺术化表现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出发,对客体的变形反映,成为具有审美感染力的一种言语形式。艺术语言的形式美与人的视觉感官的运动规律相适应,同时,它具有深层的意蕴。它的美的感染力是美本身所固有的形式特点,它不仅仅表现在内容上,而且是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艺术语言意象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符号,它的符号意义是意象自身性质和象征效应的统一,它是对事物的拟态表现,它所蕴含的意义往往超越了所假之象本身的象限,从而生发出象外之象。发话主体为“尽意所立之“象”,是一种佯谬性的复合意象,具有多向性、扩展性,能形成一种似谬实真的艺术张力。在言语交际中,发话主体“立象”只是为“尽意”创造了条件,真正的“尽意”要通过受话者接受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艺术语言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把自然语言分为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两种。艺术语言无工可见,无迹可寻,体现了发话主体创造艺术语言时的自然性。艺术语言随语成韵,随韵成趣,它是发话主体情感活动和审美活动的自然反映。它升华和超越了理智,使理智又寓于情感之中。它体现了发话主体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所以,艺术语言才具有“天地人和”的动人魅力,它色彩斑斓,气韵生动。它体现了与科学语言不同的思维特点、不同的功能性和不同的言语形式,艺术语言给我们无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艺术语言是审美化的言语形式,它具有"有意味"性.它打破了正常的词与词的组合搭配关系,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言语形式.艺术语言的变异性和"有意味"性组成了艺术语言的审美化的言语形式的整体,它给人以变异和虚象的新颖感,表达了发话主体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与艺术的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传统哲学为了更好地说明现象世界而创造了一个理念的世界,认为现象世界是假,理念世界是真;人的理性是达到理念世界的途径。从这种哲学观出发,传统形而上学高扬科学而贬低艺术。但科学对事物的把握是机械的、数字化的,不能把握事物的生命感。处于现代社会的人也并非如哲学的初衷所设想的和谐完善,相反,现代人被沦为机器的奴隶,现代人的精神处于极度的不安之中。原因是传统哲学独尊科学、贬低艺术所致。因此,我们应倡导科学与艺术的和谐,既要用科学的眼光去认识世界,使之能达到清晰、精确,同时也要用艺术的“眼”和“心”去把握事物,体验事物的情调和生命,用艺术去引导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教师的语言美对学生的语言习惯、逻辑思维的培养与形成都起着很大的作用。美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引发学生听课的兴趣,而且还会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知识,发展智能,提高审美情趣。优秀教师的授课过程都十分讲究语言的美。  相似文献   

13.
Drawing upon research in a number of fields (particularly in ecology, ‘systems’ approaches to perceptio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he phenomenology of Merleau-Ponty and his interpreters) this paper raises issues and questions abo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knowledge, art and science. It suggests a way of thinking about art as an integrative system of knowledge based upon the recognition of three important factors: our fundamental participation in the world as knowing bodies; the perspectival nature of our interpretations of the world; and the particular ways in which we achieve coherence and integration through the making of art. The paper also traces some of the changes in the ways in which knowledge is described and formulated within Modernist and Post-Modernist paradigms, and suggests how these changes support a revision of our views about the cognitive implications of art.  相似文献   

14.
模糊语言的审美情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兆升  方英姿 《黄山学院学报》2004,6(1):119-121,124
模糊语言的出现由来已久,其存在发展的客观根源在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界限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止引起的人类思维的模糊性,主观根源在于人类交际过程中有目的地使话语言外有义。模糊语言有其审美特质,本文主要分析了模糊语言作为审美客体所带给审美主体的模糊朦胧美、精确美、以及得体美和幽默。  相似文献   

15.
胡卫华 《培训与研究》2009,26(1):68-69,95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上来审视设计艺术,重点论述包括文化语言、设计运动、宗教、民俗和科学等这些文化元素对艺术设计的影响。艺术设计的发展史就是文化的发展史,每一个民族或历史阶段的艺术,都刻着同时代文化的影子。艺术设计体现了复杂的文化特征,并且这些特征之间也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不是截然区分开的。  相似文献   

16.
作品中被表现的客观事物与作者的主观态度是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的,剖析主体对客体的观念及主体的内心世界,可以去体悟及辩证地认识,当今视觉艺术的形式、载体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艺术关系的层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创造性地把握世界的两种方式,两者之间经历了一个一体—分化—再融合的过程。科学与艺术在物质、心理和本质层面存在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是三位一体的,在三个层面之间层层递进,彼此渗透。幼儿园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应该实现科学与艺术在物质、心理和本质层面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导游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语言,导游借此向旅游者介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使旅游者获得知识的同时,实现审美满足。本文从旅游满足旅游者审美享受层次的角度分析导游语言艺术美的类型,同时本文也谈到艺术性导游语言的运用对于带好旅游团和提高导游员自身素质的重要作用,旨在引起业内人士对于导游语言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语言文字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我们把这种调整和完善叫做语文规范化。现在有人提出“改革汉语”的主张,这个提法是不科学的。“改革”是一种改变,而语言可以调整完善但不可以改变。“改革汉语”论者认为“汉语落后”、“汉语不如英语”,是因为他对语言知识的贫乏。要想使汉语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除了提高国力以外,惟有使汉语进一步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中的界限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界限设置是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具有边界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的产物。正如Langacker所指出的,某个事物是有界的,这是因为概念形成过程的参与者(即说话人和听话人)在构想一个情景时对其强加了一个边界,而不管这种认知事件是怎么产生的。因此,这种边界常常是虚拟的,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的认知状态决定的,并不一定与事物的客观边界完全一致。语言中的界限设置是区分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主要依据,在词组和句子层面的界限设置对词组和句子的意义和用法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