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思:作为一种意识——关于教师反思的现象学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常含义上理解的教师反思,通常是指一种反思行为,即教师事后对自己工作的审视、分析、批判或对自己的经验总结,这样的反思行为只能是在事后发生,不可能与实践相伴随。然而,当从现象学的视野出发,反思本身就是一种意识行为,反思意味着一种对自身意识的敏感和觉察,它是一种有预期的构成性意识。教师反思作为一种反思意识,总是能够伴随、激发和指引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正是这种主动的、积极的反思意识使得教师在独特、具体的教育情境中,表现出一种对教育机会的敏感和自觉。  相似文献   

2.
基于现象学的哲学视角,在关于反思与原意识之间内在关联的现象学理解中,将对反思的根本理解推进到意识的领域,有助于探寻实践中的教师反思何以可能的问题.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提出“教师反思作为意识”这一种说法.“教师反思作为意识”意味着教师在教之中总是能够对自身“教的意识”的发生有着自觉、清醒的觉察,每当教师反思有所觉察时,教...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进步,教研活动的模式越来越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也越来越方便。网络教研是近两年兴起的一种摒弃了空间、时间限制的新模式,教师们只要在电脑前就能亲身参与各种教研活动,省时、省力而且高效。  相似文献   

4.
FLN(Flipped Learning Network翻转学习网络)对翻转学习的定义是:“翻转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将直接教学的行为从小组学习空间转移到了私人学习空间,而小组讨论空间变成一个动态的、互动的学习场所,在这个场所,学员们将概念应用于实践,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主题,而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同时,FLN提出了翻转学习的四大支柱。  相似文献   

5.
网络学习空间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的教学应用服务形式。本文在个人网络空间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个人网络空间建设的设计原则和内容框架,研究了教师个人网络空间的结构与功能,并分析了基于空间教学教研的几种主要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学生活现象学研究是运用现象学精神、观念或方法对教师教学生活的某一现象和事实本身进行探究的一种研究范式或研究活动。运用现象学方法对教师教学生活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活世界被遮蔽和遗忘的局面。教师教学生活现象学研究不是随意而行的,有着自己的研究程序和要求。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现象学研究并非尽善尽美,它有着自己适应的范围和条件,因而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限制。  相似文献   

7.
E—Learning作为一种新的教学与学习模式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英语教师要适应这种变革.就必须了解E—Learning的特征。明确英语教师在E—Learning教育中的新角色,才能适应E—Leaming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不同于工具理性主义的幼儿园教师发展观,以现象学为基础的幼儿园教师发展观重在对教师成长的假设与分析。现象学的立足点是朝向生活世界,主张幼儿园教师是大地的人;现象学强调每个个体的经验脉络,认为幼儿园教师是历史的人;现象学重视个体的意识,提出如果不采用现象悬置的本质直观,教师就无以提升教育意识,并主张幼儿园教师是自然的人。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一种有意向性的交互活动:成人和儿童参与其中(尽管并不总是有目的的和意识的),指向于儿童积极的生存和成长(being and becoming);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一种出于向善的,为学生好的动机,这种动机具有教育学意向.布伦坦诺最早将意向性概念用于区分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后来,胡塞尔使之成为重要的现象学概念.在现象学的视域中解读教育学意向,以探寻教育学意向在教师反思、学生发展和师生关系建构等方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学生活现象学研究是运用现象学精种、观念或方法对教师教学生活的某一现象和事实本身进行探究的一种研究范式或研究活动。运用现象学方法对教师教学生活称王称霸研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活世界被遮蔽和遗忘的局面。教师教学生活现象学研究不是随意而行的,有着自己的研究程序和要求。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现象学研究并非尽善尽美,它有着自己适应的范围和条件,因而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限制。  相似文献   

11.
E—Learning是传播空间极大的新型的学习形式,它以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来帮助学习者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E—Learning是学生通过学习平台完成知识学习强大途径,这种模式使学生有更大的弹性空间来选择学习,它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是现代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并且与课堂学习一同构成多元学习手段,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网络学习空间平台是一个以教师、学生和家长为服务对象的网络化社交学习平台,能够建立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让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推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实现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网络学习空间平台是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重要支撑,因此规划和设计好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参考国际空间站的设计理念,以未来教育空间站为例,详细论述了网络学习空间平台的发展构想,通过对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发展目标、功能价值定位和技术定位等方面进行建设规划,进一步分析设计出网络学习空间平台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的逻辑架构层次关系,并总结得到网络学习空间平台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3.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现象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是20世纪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思潮,它以回到事情本身的方法论态度深刻影响着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并为人们提供一种工作的态度与方式.教师发展学校是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重要形式.以现象学理论为视角对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实践进行现象学分析,提出: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是以实践为取向,以实践的形态和实践的方式展开的合作建设,它以回到教育事情本身的方法论态度彰显教师发展学校的实践意蕴,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余庆 《教育研究》2015,(3):10-17,46
意识活动是价值产生的必要条件,现象学对意向活动的结构描述和发生分析为理解儿童价值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现象学的视域中,价值具有自为的结构,价值学习的内容具有客观性,这种客观性奠基于价值主体与价值对象的完形架构关系上,以儿童的兴趣为体现。儿童的价值意识导引着价值的发展,它们在具体的价值情境中进行价值评价,价值教育要努力促进儿童价值行为的习性化。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模式是近年来教育界的一个研究热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逐渐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形式.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平台对丰富教研活动形式、增强教师研究和反思意识、促进教学专题学术研讨,推进青年教师认知学徒制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是一种课程文化的再创造,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的深刻变革。传统的观念已把教师的职责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它内含着一种为知识而知识的倾向,在培养目标上,它指向的是“学”而不是“做”,它缺乏着一种创新意识,在深化教育的今天,这种观念已越来越与社会发展要求相悖了。在实施新型教育中,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行为进行授课活动的教师们将面临着时代发展的严峻挑战,所以对过去的常规的课程进行深刻的变革的新课程出现了。那么,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应如何面对这次教学改革的洗礼走进新课程呢?本文试图回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教育现象学用现象学的视野来研究和探讨教育问题,是一门成人与孩子如何相处的学问。通过对教育现象学的认识,将其应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提出:引导教师具有教育现象学的生活态度,保持其对生活的敏感性和好奇心,并使教师逐步形成反思力,建立教师发展学校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教师走近学生”是教师熟知但非真知的教育现象,其丰富的教育意蕴和育人价值未能全面彰显。运用教育现象学方法,对中小学师生“教师走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分析发现,教师眼中的“教师走近学生”具有照看、关心、“看见”、承认、激活、引导、对话、亲密、劝诫、警醒的教育意义,而学生眼中的“教师走近学生”则意味着紧张、尴尬、恐惧、抗拒、肯定、悦纳、陪伴、安全、伤害、痛苦的教育意义。“教师走近学生”蕴含的教育意蕴反映了教育鲜明的生命性、身体性、空间性和情感性。为此,学校教育应树立身体主体的教育观,解放师生的身体;激活学生的生命体验,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唤醒教师的空间意识,培育教师的空间素养。  相似文献   

19.
具象表现绘画方法融合了现象学的方法论,揭示了绘画艺术的基本涵义。在哲学沉思和视觉追问的两个界面上展示了作为一种绘画的方法体系的指导性意义,从而使得与传统绘画空间的深沉守持叠换成现象学中的视觉观看。  相似文献   

20.
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有力武器--教师学习空间。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教师为本,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成人教育规律和远程教育规律,在继承、发扬基础上,在"混合式"的变革思路指导下实现两手抓,既要抓大规模有组织、集中地面对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更要抓贯穿在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中进行的线上和线下研修活动,教师学习逐步实现两者的无缝接轨、融为一体,并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