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一平先生之《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乃当前学术界在中国古诗话批评领域之开山之作。全书简而要之词雅文美,精简大约;援引丰赡,言必有据;博晓古今,连贯中西。作为一部具有开拓性、前瞻性的学术论著为补缺当前古诗话领域研究之不足,为承继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之遗产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诗话输入日本的过程为背景,研讨了中日诗话各自的缘起及特征,分析了从平安到江户早期日本诗话作者的自撰诗话及对诗话体制的选择,并通过日本诗话作者对诗话的认识进一步探讨了日本诗话的体制特征及原因.江户以前日本诗话经历了从辑钞中国诗话、编著中国诗话、自撰日本诗话的三个过程,体现了异域文化传播由输入到仿制,再到自创的三步曲规律.江户时期日本人自撰诗话则集中体现了对汉诗格律、体势、声病等技法问题的专注,说明异域学者一方面严守来自母体文化的形式,一方面也表现出为适应本土汉诗初学者的需要而对诗话体制及内容的主动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诗话研究之特定视角切入,充分论述了诗话之学的崛起对开创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新局面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深刻意义,第一次提出“东方诗话圈”这个崭新的学术概念,认为在世界的东方早已形成了一个以中国诗话为中心,跨越时空领域的巨大的诗话圈,从而高扬起“东方诗话学”这面新的学科旗帜。  相似文献   

4.
从单本诗话研究,到诗话学的建构,中国诗话的研究已初具规模。但其中某些问题仍存有争议,如诗话释名、诗话特性、诗话溯源等,亟需厘清。由诗话创作过程界定"诗话"涵义应为众人谈诗、论诗之语;由诗话产生背景确立自由、随意为诗话的源生特质;由诗话溯源说的争议辩证中国诗话史应以《六一诗话》为界线,划分为先宋诗话与宋后诗话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论《诚斋诗话》中的四六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万里的《诚斋诗话》中的四六话是在宋代诗话,四六话兴起的背景下出现的宋代众多四六话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对四六文的历史,四六文的评价提出了一些观点,而杨万里的四六话的主要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仍体现出江西诗派诗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彦周诗话》是南宋时期一部重要的诗话。它持论近江西诗派,宗苏、黄而不囿于诗歌派别。它在诗歌的表达方式与内在意蕴上继承了前人的观点,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的时代特色。特别重要的是《彦周诗话》扩大了诗话的内涵,对此后的诗话渐趋严正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清代学术对诗学影响深远而广泛,因为清代是学不废文,文不废学,学术与文学相互融通的时代,学者参与诗话创作蔚为风气,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学者型诗话家群体,大量质量上乘、学术价值较高的学者诗话流行于世。考察朴学家的诗话创作,可以揭示清代学术对诗话的繁荣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严羽的《沧浪诗话》可谓是一部继往开来的理论著作,作者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性的理论,如“妙悟”、“取法乎上”等,对中国古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沧浪诗话》中包含着辨体的思想,体现了作者明确的辨体意识,《沧浪诗话》中的辨体理论是我国古文论中辨体理论的一部分,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诗话从先秦到近代,已经有2500多年历史。正确描述诗话发展的历史进程,必须辨清诗话的源和流,分清诗话的发展阶段,重视它所受到的各种影响,开展全方位的研究。构建中国诗话史的理论框架,不能先设计好一些公式和框框去“改铸古人”,而要注意研究诗话的类别、理论体系和基本范畴。在中国诗话史研究工作中,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决不能机械地规定研究程序或坐等条件成熟  相似文献   

10.
诗话与骈文批评的重要形式"四六话"有着密切联系。欧阳修《诗话》启蒙了王銍《四六话》的创作,并对"四六话"体例产生了直接影响,在博杂的内容、以句子为讨论中心的叙写方式、多讨论典源出处等方面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五四”以降中国文论界推崇西方诗学而漠视中国诗话的理论倾向性,从对诗话的具体分析入手,以宏观审视的态势,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诗话的理论价值和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五四”以降中国文论界推崇西方诗学而漠视中国诗话的理论倾向性,从对诗话的具体分析入手,以宏观审视的态势,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诗话的理论价值和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3.
诗话在元好问研究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如宋韦居安《梅磵诗话》、明瞿佑《归田诗话》、明都穆《南濠诗话》、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清翁方纲《石洲诗话》等,大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引起过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相比较而言,近现代学者撰著之诗话,利用则比较薄弱。其实,这些后出的诗话,亦散存大量的遗山研究资料,如加以蒐辑、整理、利用,既可使遗山及其作品传播与接受的历史链条趋于完整,又可觇近世诗风趣尚之流变。这一文学史料学的拓展,对当下的元好问研究,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诗话在历史的发展中对韩国与日本的诗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韩、日共同构成了“东方诗话圈”.然而,变异学理论认为,由于传播主体、接受主体、社会背景等多方面因素,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异现象,这不仅表现在韩国与日本的诗话著作中,在东西方对诗话的阐释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以变异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中国诗话在域外传播时所产生的影响与变异,以期对诗话研究提供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诗话”与“诗说”两种体例的界划,是一个异说纷纭、久缠不清的问题。本文通过清初诗坛盟主王士对于这个问题的直接回答及其写作诗话的实践,在较为严格的意义上归纳出诗话体例的几个要件,从而在中国古代诗学著作两种主要形式——诗话与诗说之间划出了界限。由于王士本人及《渔洋诗话》的权威地位,本文得出的结论也由此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孝标注是《世说新语》最早、最好的注释之一,刘注中保存着大量的诗话资料,内容十分丰富,刘注中所引诸书多已亡佚,梁以前的诗话资料藉此得以保存,为中国诗话史提供了珍贵的献。  相似文献   

17.
杨慎的《升庵诗话》是明代以前最长的诗话,其内容博大精深。它看似没有理论体系,实际却蕴含着很强的理论性。本文对《诗话》及其为诸多选本所写的序言进行梳理,探讨杨慎的诗歌体式论。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娱乐性因素对诗坛起到越来越大的影响,加上鸳蝴派风气的推波助澜,使得报刊诗话中的娱乐性日益增强,出现了包括香奁诗话、滑稽诗话、游仙诗话等三大类型的几十种相关特色诗话.此类诗话既重视报刊的传媒特点又不废诗话的生命本根,从而形成了理论的崇雅与创作的变俗特征.它是报刊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近代文人喜新恋旧情结的诗学再现,这不但导致了文学权力的下移,也带了文学风气的深层变化.  相似文献   

19.
梁章钜的诗话著作卷帙繁富,蕴含深厚,有很高的学术与文献价值,其晚年最后两部诗话《雁荡诗话》和《闽川闺秀诗话》均编撰于耄耋高龄之际。《雁荡诗话》构思独特,融自然胜景、诗人诗作、精严考证和编撰者品评于一体,是中国诗话史上一个创举。《闽川闺秀诗话》是专门为明清两代闽省闺秀编撰的一部诗话,对于彰显地域文学特别是地域女性文学来说,自有其开创意义在。诗话保存了许多闽地女诗人的作品和资料,于乡邦文献亦有所增补。  相似文献   

20.
略论诗话传诗中的"意见领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诗话家由于多数既是诗人、学者、官吏(宋代常是三者为一),他们在诗话著作中表露的意见,或以诗话家身份所论之诗、之人往往因其地位的权威性而形成传播的优势,发挥着"意见领袖"的作用。凡经诗话名著品评推荐的诗人、诗作,在文学史上多有一席之地,凡经诗话名家称赏的诗人、诗作,大多会由此显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