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元军 《培训与研究》2007,24(2):104-106
生命教育应以敬畏生命的理念为指导,引导青少年确立“敬畏生命”的道德信念。没有对生命的敬畏,就没有生命教育。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敬畏生命视野下的生命教育要求敬畏死亡,只有敬畏死亡,才能敬畏生命。生命教育中要引导青少年正确地认识生命与生活的关系,不区分生命与生活的生命教育不可能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也必将消解生命教育的问题意识和目标。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青少年漠视生命、性格扭曲的现象日益增多,反映出当前青少年生命意识的淡薄和生命教育的缺乏。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现实意义以及实施途径,主要包括: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增强青少年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把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已成为青少年的第一死因。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语文课程在开展生命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开发语文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学会敬畏生命从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让社会充满爱与和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自残、危及亲人和社会的事件屡有发生,对青少年的生命价值观教育不容缺失.生命是一个有责任的存在体,教育的责任在于关爱生命、激昂生命。教育现实呼唤生命意识,生命是构建教育的基石,学校理应为生命而教育。教师应充分认识生命教育对青少年成长、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有生命教育的紧迫感,树立服务生命的观念,增强爱与责任的意识,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以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青少年自伤、伤人事件的频发,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社会环境复杂的今天,更要思考如何引导和帮助职高学生树立“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价值观,使职业教育更好地履行生命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中国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上,专家们提出建议:生命教育讲求循序渐进,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育要求。关注生命教育←小学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树立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生命教育:和谐社会构建中德育的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德育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而青少年生命教育正是这个时代的德育新课题。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德育要获得成功,要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关注青少年的生命发展。生命教育正是为了青少年生命健康与和谐发展而进行的一项德育工作,也是社会环境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引导青少年善待生命,帮助青少年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栋梁,然而,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当前青少年问题层出不穷。本文主要阐述了价值观引导在生命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在正确价值观引导下加强青少年生命健康教育的对策,旨在提高青少年的生命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当代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现状的分析,揭示了当代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当前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生命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在探讨农村中职生命教育途径,开展生命教育要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结合,青少年一般处于学生时代,所以学校教育应该成为生命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生命教育中,重点通过课程设置、学科渗透和专题教育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自杀现象呈低龄化趋势,自杀已成为青少年死亡的首因,青少年的生命观不容乐观。面对这样的现实,生命教育必须提上日程。探究自杀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来引导青少年建构生命教育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归结了近年来发生的触目惊心的青少年自杀、青少年暴力案件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引导他们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培养他们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3.
生命是教育存在的前提,没有生命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的事业。为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其珍爱生命、尊重他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学会关心自我、关爱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进一步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不断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江苏省常州市于2005年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区域生命教育品牌”的德育工作目标,全面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实验工作。  相似文献   

14.
徐洁 《人民教育》2023,(Z2):100-103
人格教育是指通过有效教育手段,培养健康、积极、成熟、独立的个体,从而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种全面性教育。做好新时代青少年人格教育,对于提高青少年生命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青少年人格教育需要借鉴心理学的启示,重视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等教育内容,采取综合性、长期性和积极性的教育措施,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系统进行关注和引导,构建积极健康的教育生态系统,帮助青少年成长为拥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当代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现状的分析,揭示了当代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当前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生命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生命观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激发其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的教育,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引导和促进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文针对目前初中生生命观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如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7.
姜忠军 《中国教师》2009,(12):41-42
<正>近年来,一些有关青少年因各种心理问题而导致的伤害事故常见诸报端。面对惨痛的事实,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已成为学校教育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威海市实验中学对此高度重视,全方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生命教育的国家。自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美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上获得满足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危机,尤其是青少年吸毒、自杀、他杀、暴力袭击等危害生命事件的频发,引起了美国各方的关注。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引导青少年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在1968年首次明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青少年自杀、他杀、暴力现象严重、生命意识薄弱等社会现象的日益凸显,生命教育受到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常识及体验生命活动的教育,由美国学者杰&#183;唐纳&#183;华特士于1968年提出。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重要性,培养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因此,以生命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生物学理应发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积极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是贯穿人生命发展全过程的终身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将生命教育有机融入学校各学科教学中,可以把知识的课堂变成生命的课堂,更好地引导和帮助青少年"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对中学生教育教学融入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如何实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