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生产力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人的需求则是这种关系的中介。人的需求永无止境,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一方面,一定的生产条件创造了一定的需求,另一方面需求又会超出特定生产条件的限制。人的需求的产生和满足必然促使人类不断创造和改进生产工具,因而才有生产力的无止境发展。生产关系是人同自然之间关系实现的必然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也是由需求决定的,因为需求使这种形式的产生成为必要。满足人类需求的活动必须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实现,所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矛盾,是人类为满足自己的需求的活动与这种活动得以进行的形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始于思辨哲学,在理论萌芽时期就得出了"异化劳动"的核心概念;确立于历史唯物主义,《提纲》和《形态》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确立的标志,也是在这个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客观历史规律成为马克思分析和论证异化理论的概念体系和理论工具,并得出生产关系是导致人异化的历史根源。直至转入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研究后,马克思才发现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相对于古代共同体为人的解放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个人的全面异化,而导致这一切的便是掩盖在物质外壳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占有关系。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不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以客观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为背景;同时,它还以人的解放与自由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因此,要扬弃资本、扬弃资本的私人占有,实现资本的社会占有,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使巨大丰富的物质条件真正成为人的解放与自由发展的现实条件,真正实现人的解放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论断,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值得商榷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既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又是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绕开生产关系,生产力无法获得发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变革现实的生产关系,构造生产关系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本质上强调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实质平等,而在发展生产力过程中,工业化和农村私有经济的自由发展在本质上坚持的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若任由其发展将导致一系列的社会差别,最终消解这种实质平等。因此,工业化的结果似乎将使社会主义目标仪式化。对于这一矛盾的认识和寻求化解的途径,导致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历程中的曲曲折折。  相似文献   

5.
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劳动的最本质属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类本质随自由自觉的活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人的本质的实现过程就是人的解放过程,也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随着劳动体系的扩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空间也就越大。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这是一个动态的永无止境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关于人的劳动与社会关系的本质的观点为其阐释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建立了逻辑前提。一方面,与西方近代哲学家们把理性作为人的本质并从理性出发去说明人的自我发展不同的是,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理解为劳动与社会关系并从人的劳动与社会关系的本质出发去说明人的自我发展;另一方面,与旧唯物主义把人理解为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观点不同的是,马克思立足于革命的实践去理解社会环境的改变与人的自我改变的一致性,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的视角来把握人的历史发展。在此基础上,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分析,强调只有消灭雇佣劳动,才能彻底实现人类的解放。  相似文献   

7.
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劳动的最本质属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类本质随自由自觉的活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人的本质的实现过程就是人的解放过程,也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随着劳动体系的扩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空间也就越大.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这是一个动态的永无止境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自由学说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的主体自由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的主体能动性也不断的升华,外界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变化也越来越深刻。人的自由的实现必然通过作用于外界自然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不断创造出使人获得自由的物质基础,从而不断改造自身的自然,使人成为其自然的主人,即人的彻底解放。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学说,正是通过这样一种人对自身自然和外界自然的改造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分析,论述社会主义的根本本质,即实现人的自由,达到人的解放。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迈向劳动者自由联合体的重要过渡。  相似文献   

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是马克思的两篇闪烁"人学"光芒的手稿。前者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的异化劳动,提出了通过变革生产关系——废除私有制复归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劳动的道路;后者则主要从生产力发展的机制上阐述了实现人的解放的道路:资本主义生产不仅为了占有剩余价值使用人的强制性的雇佣劳动,而且为了提高剩余价值的生产率使用人的创造性劳动的成果——科学,由此造成的社会剩余劳动时间对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的大大增长将构成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所需要的自由时间的基础。既往的社会主义革命都忽略了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的这个生产力标准。  相似文献   

10.
按“本质”一词的原意应把人的本质定义为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体 ,即人都是处在一定生产方式中的自然人。因为这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概括了人的全部因素 ,它存在于社会始终 ,它在矛盾运动中顺次展开为需求与生产的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个人与社会生产的矛盾 ,这些矛盾的运动实现为各社会形态 ,表现出集团和个人的特殊本质。人的本质包含许多层面 ,每一个层面都是一种人性。个体人的本质以其中一种人性为特征 ,但人性不等于人的本质。以往关于人本质的学说大多是把人性夸大为人的本质 ,这是他们不能科学揭示人本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孙中山,从中国的国情与社会现实出发提出要建立一个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和谐社会。为此,提出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强调不能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在城市建设上要根据地理和自然环境进行改造,通过植树造林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要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上述思想主张与今天建设生态文明与社会文明有一定的契合度。  相似文献   

12.
“和谐”是包含差异的整体。“和谐”的抽象统一并不能表达人的主体性和自由,社会生活的伦理表达了现实世界和自我意识的自由,它构成了人类精神从法(客观)到道德(主观)的内在统一与和谐,体现了人的自我意识中的“活的善”与现实世界的行为的合一。  相似文献   

13.
由于深受19世纪物种起源中进化论思想的影响,哈代的著名作品《无名的裘德》也无疑充斥着达尔文主义的思想。本文通过用达尔文主义的观点,探究《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裘德的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生。作为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具有很深的哲学思考价值。这部小说给我们展现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受压迫人民对于爱情、事业、宗教以及家庭的追求,并且从不同的角度下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种种斗争。作者通过描述主人公裘德悲惨的人生,批判了维多利亚时期的种种社会现象,但是作者通过改良主义的思想来描述裘德悲惨的人生经历,极大地鼓舞了人民。  相似文献   

14.
自由是一个重要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自由概念,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维度:其一,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具有实践性、历史性,即自由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其二,自由是人的能力、素质的提高,这是马克思自由概念的现实性维度;其三,马克思主要是从“社会关系”的维度看待自由,每个人的自由与一切人自由的关系是马克思关注的重点。就此而言,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具有批判性,批判了资产阶级法律意义上的自由,遮蔽了背后的“社会关系”,从而在~个制高点上探索自由,夯实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对物质生产的考察研究,是在物质形式和社会形式两个维度上进行的,因此,在他的物质生产概念中,既包含着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个人发展三个不同层次的理论内涵;同时又蕴含着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自身三大关系的理念,使其具有丰富的人本性、经济性、社会性、生态性等多重价值。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我国在今后的发展中是能够实现其物质生产的多重价值取向的统一的,科学发展观对此做出了具有世界意义的创造性探索。  相似文献   

16.
批评话语分析(cDA)作为一门新的语言分析手段,其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最主要的方法论来源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旨在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揭示权利、意识形态与语篇的关系。运用CDA理论和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以奥巴马总统2013年发表的连任就职演讲为例,对其中的语言转换进行分析和解读,试图揭示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观是如何传播给大众并获得支持。  相似文献   

17.
避免"以人为本"脱离实际沦为说教而做到科学地关爱"人",是当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话题。现实性原则要求"以人为本"应当满足"现实的人"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以"过去人"或"未来人"为本;生产力原则要求人的解放符合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世界性原则要求看到人的自由和解放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统一性一面,向他者学习和以全球为鉴应作为"以人为本"之事业发展的战略指南;民族性原则要求看到人的自由和解放对不同民族、不同历史阶段来说,实现"以人为本"的内涵会面临不同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性原则是把思想蓝图转化为社会现实的中介环节,通过对社会矛盾的批判和变革才能改变现实中人的奴役,实现人的价值的提升。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的五项原则为中国社会全面的现代化提供了规范性指导。  相似文献   

18.
"规范何以可能"是规范研究的最基本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分为两种不同的进路或模式,一种是合理性意义上的,可表示为"必然→规范→自由";一种是发生学意义上的,可表示为"自由→规范→必然"。两种模式或进路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只是表面上的,实质上,它们共同探讨了规范的可能性与规范研究的必要性。这一点可通过规范、自由、必然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说明。  相似文献   

19.
崛起于20世纪中后期的生态批评,是把文学文本和现实的生态问题结合起来探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批评方法。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去解读爱尔兰诗人帕特里克·卡文纳的田园诗,其诗歌的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的人性,自然的神性,自然的女性化,人与自然的冲突等,并从中感悟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20.
庄子站在大道角度对社会道德伦常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并秉承老子的一贯主张,重申伦理价值的来源或根基是大道而不是世俗所谓物质财富、社会关系或政治权力。依循这一基本立场,庄子指出:(1)窃国大盗所立仁义伦常不具合法性;(2)真正的仁德不需要任何展示、炫耀;(3)任何与大道公正无私、尊重生命、众生平等等特质相违背的所谓道德伦常,都是非正当、反道德的。在现实生活中,庄子勇于向传统挑战,竭力主张礼数或礼制要与质朴自然之道相协调,其在爱妻死后临尸鼓盆而歌的另类表现,自己在丧葬问题上超然而不失幽默的风趣态度,至今看来,都堪称惊世骇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