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联想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探索、发现、创造的前提,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要过程.根据联想思维的途径,可以从如  相似文献   

2.
少儿学习美术存在着三个思维层次:感知思维、一般创意思维和高级创意思维.感知思维也叫直觉思维,是一种非理性的潜意识状态下的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凭直觉对事物进行描述的思维.一般创意思维是在感知思维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改进、创新、想象的思维.高级创意思维是一般创意思维层次的进一步提高,它打破了人们常见的思维和视觉审美习惯,是一种跳跃式思维.它是在严格的秩序中寻找到分散的、游离的、毫无联系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合成为一种更为宽广、深远、宏大、明确的时空意念.通过事物在运动中相互转化与结合升起一个意境,凝练一个喻体,辐射一种信息.  相似文献   

3.
联想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探索、发现、创造的前提,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要过程.根据联想思维的途径,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生物教学中,对高中学生进行思维方法指导,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措施。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思维反映的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反映的是事物的规律性。思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高级阶段,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外在形式是语言。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是其智力诸因素中的核心因素,所谓思维能力是指一个人在认识事物和学习知  相似文献   

5.
[一技] 联想,是根据事物间的各种关系,由此及彼,由一个事物想到另外事物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6.
朱敏 《地理教育》2006,(1):66-67
联想思维是指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将前一事物称为刺激物或触发物,后一事物称为联想物."联想是打开沉睡在头脑深处记忆的最简便和最适宜的钥匙".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既有助于学生通过联想理清地理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完整、灵活、便于运用的知识网络,强化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是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直观行动思维是直接与物质活动相联系的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所进行的思维,其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形象。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发展阶段,认知水平的局限性不利于其理解和接受大量的语言符号。因此,介于实物图像与抽象符号之间的图标最容易揭示事物的本质,能帮助个体感受、识别和理解事物及事物间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当两个相似事物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时,就能从其中一个事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去研究和发现另一事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这种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心理学上就叫做相似思维法.如果说逻辑思维是一种纵向思维.那么相似思维就是一种横向思维,逻辑思维主要依赖于推理,相似思维主要  相似文献   

9.
创新思维是指人的创新性、独特性和有价值的成果的思维。创新思维与再现性思维对应,它的加工前提可以是现有事物,对其进行创新,使“有中生新”,也可以是未有事物,经过创造,产生一种新事物,使“无中生有”,它的加工结果是创新,是一种全新的成果,能推动事物的发展或对事物的认识产生新的质的飞跃。研究表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精心培养的过程。只有教师教学创新,才能很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相反,注入式、填鸭式教学阻碍和压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把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既是对教师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把思维定义为从一个事物到另一个事物的映照,并把这种映照建立在思维科学与数学之间,用近世代数的观点,引入思维的乘法、加法等概念,得出"相似是思维的普遍规律"、"核心相同,思维相似"和"任何思维都有与它同态的思维"等结论,把思维研究纳入一条新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贾东来 《吉林教育》2000,(10):45-45
思维能力是认知的高级形态。通过思维活动人们可以认识感知所不能直接反映的事物,并可借助一事物了解其它事物,间接地预见和推知事物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儿童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通过各种智力活动综合作用,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婴幼儿时期是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造就一位未来的神童就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人们要准确地判定一个事物,往往要从不同方位、不同层面、不同维度对该事物进行分析。思维向度是指人们在多维度评价一个事物时思维所侧重的维度,即思维的主要方向或侧重点。可见,思维向度带有明显的目的动机和价值取向。就解答高考政治选择题而言,不同的解法往往代表着不同的思维向度。如何根据高考全国政治选择题的命制特点和考查要求,科学合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研究中存在一种“比喻性”的思维模式,称之为类比思维,它是科学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思维方式.科学家认为类比思维方式乃是科学家创造性气质的体现,是科学直觉发现的源泉.当代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形象地说过:“类比是一个伟大的领路人.”类比思维就是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属性的相近或相反意义出发,根据某个或某类事物有或没有某种属性,进而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事物也有或没  相似文献   

14.
“原型”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我们在这里借指用来突破思维障碍的某种事物,也就是说,能触发思维灵感的事物称为启发原型,“启发”是一个动词,是指对原型事物以至所能波及或暗示的其它事物有所触动、有所感悟的一种情境,由此可见,凡能对解决数学问题产生启发作用的事物都可称为数学原理,凡能对分析问题有提醒、激发作用的事物现象,都可称为原型启发。例如,对于怎样建立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  相似文献   

15.
一、自身内涵比较,解读多重属性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因此,我们要想把一个问题解说得透彻、深刻.对这个问题自身进行多面解剖是一个比较易于操作的办法:即把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结合运用.对一个事物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比较.挖掘事物的本质,训练思维的开阔性。  相似文献   

16.
隐喻研究是认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言学界具有重要的作用,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本文采用北大语料库中的例句,运用隐喻的方法将抽象的思维用具体的事物来阐述。抽象的事物与具体事物具有相同的特点是我们使用隐喻的根本前提,隐喻的运用使抽象事物的形象更加清晰,人们才能更容易理解"思维"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议论文。文章从四个图形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然后层层推进,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以及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必  相似文献   

18.
1 分析综合法 分析法是把事物和想象的整体分割成若干部分进行研究和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法则是把剖析过的事物和现象的各个部分及其特征,结合为一个整体概念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关系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系思维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思维方式。关系思维主张从事物与事物的关系中去理解事物,从世界与人的关系去理解世界和人,世界是人的世界,对象是人的对象,要从人的角度来考察、理解世界和对象。另一方面,人又是世界的,是对象的,要从对象的角度来考察和理解人。  相似文献   

20.
一、发散性思维的特征面对事物的多样性和事物的普遍联系,人们的思维方法仅仅用逻辑推理的线性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有普遍意义的十分有价值的思维方法。它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答问题的思维方式。多思路、多方面地去思考问题,而不是沿着一个方向去钻牛角尖是发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