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大军  省目 《出版参考》2007,(10):4-4
现在是春天.读书的时候突然想起“春天不是读书天”这句话来。我推测这句话最早肯定是从一个衣食无忧而又不爱读书的富家少爷嘴里说出来的。对穷人来说,春天正是读书的好季节.既不会有“映雪”时的寒冷.也不用担心“囊萤”时的蚊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读书三题     
关键不在时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一半以上20多岁年轻人认为自己“没时间”读书,比例高达54.2%;50.70而立的人和49.2%年过不惑者也“没时间”读书。(北京青年报4月23日)现代人也确实忙。睡懒觉、打麻将,无事发呆者当然不算,单说信息这么多,媒体形态、娱乐方式及休闲消费这么丰富,能安下心来去读书,实在是难。不过,也正如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说的:一个人如若不愿意读书,则一年四季之中也自有不能读书的理由:“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去冬来真迅速,…  相似文献   

3.
由韩国出版研究所具体实施的、韩国文化观光部发表的《2002年国民读书状况调查》指出:韩国国民“读书的比率和读书的时间正在减少,但读书量却在增加。”整个韩国的读书状况,由此可见一斑。同日本一样,尽管韩国担心国民的读书习惯衰退,特别是忧虑年轻人远离书本的大声疾呼在韩国此起彼伏,但客观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还是负面的。本次调查,可以说让读书运动发起者与出版相关者长出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九月份,中央电视台的《读书时间》栏目,走过八个春秋,历经多次改版,终于到了尽头,和观众、和所有爱读书的人说再见。这是一件令人十分遗憾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最近,和几位编辑同志聊天,谈到现在在忙什么?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一是搞选题,抓一些热门的、读者有兴趣的选题;二是忙推销,希望把印数能搞上去;三是看点稿子。问他们读些什么书。他们说,现在要完成全社全室承包的经济指标,这是硬任务,几乎要全力以赴,很少有时间读书。有的说,想读书,但实在没有这个时间。  相似文献   

6.
河西 《编辑学刊》2010,(1):65-67
《读书》换帅风波过去一年多了,现在雨过天晴,汪晖和黄平的离去也早成了昨日旧闻,对于流传已久的沈昌文不满汪、黄主政时期《读书》学术风的传闻,沈昌文的反应也是模棱两可,他说:说不上满意不满意。《读书》不是我的私产,我也没有老干部的那种责任心,退休后还要管这管那。  相似文献   

7.
读书煞风景记古人以焚琴煮鹤为煞风景事,这是说高雅中的不协调俗举。若说到贪脏枉法、杀人屠城、遍兴文狱,这些不人道的事本属残暴,毫无风景可言,因此不言煞风景。煞风景,须有风景可煞。读书以来,有悲有喜,有恨有爱,有三种书读来构不成恨,但以为是读书煞风景事,...  相似文献   

8.
一次,和我县一位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干部交谈,她说:“过去,我们宣传计划生育,总是爱说‘你必须这样……’人家不爱听,回敬道‘我偏不这样……’现在,情况就不同了。我们把宣传和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各项服务工作都贯串着  相似文献   

9.
有史以来,人们常把读书看作是一种特殊活动,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读小学时,因淘气不爱读书,触发老师一番感慨说: 小人不知书中有黄金,若知书中有黄金,点灯费蜡也甘心。”这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论调,不足为训。绝大多数人,读书不一定为钱、为官、为美女、为有惊世之作,惊人之举。古人云:“读书旨在明其道”。读其书,能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收获。那么,如何“明其道”?首先必须读好书,不读坏书。记得一位名人说,一部好书,能教给你如何做人。这话有一定的道理。青年人,世界观尚未  相似文献   

10.
为迎接第14个世界读书日的到来,积极引导大众爱读书、读好书,南京图书馆特别推出"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活动由诵读、展览、讲座、展销四个板块组成。1、诵读:为积极响应"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推进全民阅读,南京图书馆在4月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中央苏区主要创建者之一。众所皆知,毛泽东是个极其爱读书、爱思考、爱调查研究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实践家。他擅于用书宣传,用读书来指导实践。在著名的古田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编辑图书计划。在担任  相似文献   

12.
书痴·书情     
上中学时,听语文老师讲酷爱读书的人常说:"饿了不找饭馆,而是找书馆"的故事,颇感幽默.因为那时我爱看书,大都是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主要是各类小说.开始是课间和课外看,后来发展到课堂上也看.老师告到家长,父亲责骂,母亲则风趣地说:"要是考大学论看书多少,你一定能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13.
乐书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瑶琴一曲来熏风”一句,是形容炎炎夏日中书会给人一个清凉世界。这种乐境只有在读书时才会有。  相似文献   

14.
你还烦恼吗     
沈园 《出版参考》2010,(8):47-47
有一个年轻人,跑去向智者倾诉烦恼。年轻人说了很多,可智者总是笑而不答。等年轻人说完了,智者才说:“我来给你挠一下痒吧。”年轻人不解地问:“您不给我解答烦恼,却要给我挠痒,我的烦恼与挠痒有什么关系呢?何况我并不需要挠痒!”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说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几十年来,孙中山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是每天都要读些书,甚至在火线指挥作战的时候,也都带有书籍。据英国康德黎医生说,孙中山对于外交、法律、矿  相似文献   

16.
哪些书最能代表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现在来写此文,有下列几个原因:第一、我于1979年写出《中国文化史要论》一书(1980年出增订本),开了一张《中国文化基本书目》.有些读者看到,就来函说,我那张书目共有一百二十多种,太多了,他们不可能有空来读它.请我再为他们开一张更精华更现实的书目,最好是在三、四十种以内.我几年前也听见一位从所谓名牌大学文科毕业的中年教师说:"我在大学读书,只读间接书不读直接书,连一本中国古籍  相似文献   

17.
净叶不沉     
一个年轻人千里迢迢找到燃灯寺的释济大师说:“我只是读书耕作,从来不传不闻流言蜚语,但不知为什么,总是有人用恶言诽谤我,诋毁我。我实在有些经受不住了,想遁入空门以避红尘,请大师千万收留我!”  相似文献   

18.
为迎接第14个世界读书日的到来,积极引导大众爱读书、读好书,南京图书馆特别推出“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活动由诵读、展览、讲座、展销四个板块组成。  相似文献   

19.
9岁的小学生已经成为毒品消费者。官方的报告无一不指名,现在,城市中的年轻人正在成为毒品的主要消费群体。追求新奇刺激的年轻人喜欢冰毒、摇头丸这类的新型毒品。专家说,这些毒品建成为21世纪的主流毒品。可怕的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新毒品的危害。专家说,预防工作要从小学生做起。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鲁迅博物馆共同举办的"读书风景摄影展"于4月20日在鲁迅博物馆举行了开幕式。此次摄影展为期5天,是为了迎接世界读书日、营造书香社会,促进出版单位多出好书、多发好书,倡导国民热爱读书而发起的。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会长杨牧之坦言:"我们的总理曾说过:‘一个不读书的人、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