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子培训”是一种情境学习式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有较好实效性。但是“影子培训”的提法无意中淡化了学员的主体地位,弱化了学员主动学习意识,不利于增强培训效果。而“驻校研修”的提法强调了学员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主动性,倡导了学员的深刻思考与分析,鼓励了批判性思维,促进了思想提炼与经验抽取。在“驻校研修”提法之下的校长实践学习,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更强,学习积极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根据现代培训的理论,校长培训工作要真正确立学员的主体地位,坚定不移地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校长培训理念,并要脚踏实地地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校长培训的全过程。通过培训,再次提炼的经验又一次投入实际管理中的绩效如何?同样需要校长在创造性实践中得以检验,为此,校长培训工作三个环节,必须首先确立以学员(受训校长)为主体的培训理念。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0年大规模启动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重庆市教委师范教育处基于培养农村"种子"教师,助推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思路,在广泛调查参训学员培训需求,反思已有培训缺陷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为主的"理论研修、影子研修、反思研修、实践研修"四阶段教师培训模式。其中,理论研修定位为更新学员专业知识,影子研修着眼于提升学员教学能力,反思研修致力于专家学者型教师培养,实践研修指向成果转化与示范引领。在实践中,大家对于反思研修的认识比较模糊,为此,课题组专门开展了调研,提出了提升国培学员反思研修科学化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教学中忽视学员主体、教法单一、缺乏针对性等问题,课题组在培训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凝练出"学情分析·专题互动·影视辅助"教学新模式。该教学模式充分重视学员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互动、影视体验等方式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对提高中小学校长培训教学效果的重要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5.
"春风化雨行动"历史教师培训项目旨在通过校本研修促进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培训实践中,兼顾校本研修和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其中设置理论学习阶段的培训课程是培训成功的重要一步;行动研究阶段,高效落实校本研修的组织和实施,需做到以反思性教学实践为主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修,注意研修成果的随时总结和提炼。另外培训还重视对学员校本研修动力的激发和保持,强调行动研究中参训教师的嵌入式学习行为,重视对学员校本研修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基地以校长专业化特质为价值取向,分析学员的优势与不足,了解学员学习需求,设计学员培养方案,确定学员学习基本途径,探索高端校长培养的有效模式,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基地在传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应当前校长成长的新模式。自由、宽松、愉悦、和谐的茶馆式研修模式。茶馆式研  相似文献   

7.
依据对领导力提升的培训需求,异地委托式中小学骨干校长的高级研修设计了专业化水平较高的跟岗实践学习模式。主要以研修任务为驱动、以实践能力提升为目标、以现场跟岗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精心设计实践性研修内容和目标来解决学员管理实践能力提升的问题,培训效果凸显。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是校长培训工作的新课题。我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以提高校长的专业化水平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突出学员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以研促训,按需施教,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我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校长队伍,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县级骨干教师培训中,探索出“集中专题培训一自主读书研修一网上远程学习一课例研讨实训一考核总结交流”的系统化培训模式,加强了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符合教师继续教育以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体现了“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原则,采取了“集中培训+自主研修+远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突出了学员岗位主体地位,加强了学思知行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自主成长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方式,它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立足本职、本岗、本校进行教师培训。要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必须“研”与“修”有机融合,强化教师主体地位,突出第一责任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如何以名校长工作室方式助推乡村教育质量提升,河北省保定市贫困县(脱贫县)系列名校长工作室项目组形成的TRIMER(三聚体)研修模式进行了很好的探索。TRIMER模式在研修功能定位上强调校长成长、学校提质与区域教育优化三位一体;在研修方式上,培训、改进、辐射等三线交织;在研修原则上,培训与改进、个人研修与团队研修、素养提升与辐射带动有机结合;在培养主体上,保定市本土优秀校长的示范、北京市双导师的引领与京保教育行政的保驾护航相得益彰;在运行力量上,行政力量、学术力量、校长自我发展力量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2.
在校长培训工作中,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为现代发展性教育评价,有利于促进校长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发展性评价的正确认识,遵循相应的发展性评价原则。在实践中通过制度完善,评价中突出参训校长主体地位,促进参训校长的主动参与等,实现发展性评价的导向、激励等功能,达到校长培训工作对学员的潜能开发和专业发展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校长领导力提出新要求,而大多数校长是从优秀学科教师走向领导岗位,需要不断完善学校管理与领导知识和能力图谱。新一代校长更倾向于探究式、个性化培训,更重视培训过程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通过自我与环境互动建构解决问题的知识结构。为此,我们探索中小学校长主题工作坊研修。它具有结构性、双主体性、双核心性、融合性、延展性的特征。由于中小学校长主题工作坊研修类型不同,实施策略有一定差异。仅从主题工作坊研修过程的视角,阐述主题工作坊研修的主题确立策略和具体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一、日本中小学校长的研修制度日本对教育的研修作了明确的规定,且有法律条文保证。而校长做为教育工作者的组织部分,其研修也自然确立了他的法律地位与明确任务。根据研修的计划和实施的主体来看,日本的校长研修在形态上可分为自我研修和制度研修。所谓自我研修当然是指校长自主、自律地在自己的范围的进行的研修,所谓制度研修系指由外部机关或团体计划实施的研修。任何研修当然是以研修人员自主自律地进行最有效果,但是制度研修却可以对自我研修发挥刺激、充电、提高的作用。因此校长研修制度的确  相似文献   

15.
ELLE是“教育领导能力”的英文缩写.是华南师范大学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广州市教育局中小学优秀校长(名校长)培养工程高端培训的核心课程。2009年10月,我作为首期学员赴美研修ELLE,并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范德堡大学皮博迪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颁发的毕业证书。  相似文献   

16.
彭剑飞 《继续教育》2001,15(5):37-39
一、关于高级研修培训目标的定位 关于校长高级研修培训的目标,从已开始这项工作的部分省市的做法来看,一般都是把高级研修当成是培养那些名校长的培训。这种观点认为,校长高级研修主要是对那些已取得出色办学成果的名校长所进行的培训。通过研修培训,帮助这些校长将成功的办学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并推向社会,从而使其产生学校管理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笔者认为,这种培训目标的定位,只强调了高级研修培训的经验总结推广功能,而忽视了培训的本体功能和目标。因而有可能给校长高级研修培训带来如下一些负面影响:①参加了高级研修培训…  相似文献   

17.
培训者和学员的关系,始终是校长培训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在传统的校长培训中,教师是主体,学员是客体;教师是理论知识的传递者,学员是被动的接受者。相反,在案例研究式培训中,学员是主体,教师是辅助者。具体而言,教师的角色行为要转变为学员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与学员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合作者、研究者,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者和实践者,以及培训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  相似文献   

18.
高校承办中小学校长培训,目标应该是高级研修的骨干校长,这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内在机制:其一,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具有不同于其他校长培训的特点;其二,高校在骨干校长高级研修领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当前高校承办校长培训涌现的问题主要来源于对象偏差和认知偏差,提高校长培训的实效性也应该从这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王钦利 《教育》2015,(10):24
为提升校长领导力,阜阳市教育局组织50名中学校长和教育管理干部赴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研修培训。培训中,笔者认真听取了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钟启泉、国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应俊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顾泠沅等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研修期间,全体学员还到"上海市复旦附中""复兴中学"等校实地参观学习。此次活动,使笔者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明确了使命。同时笔者也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校长要注重自身学习,努力提升专业领导能力,  相似文献   

20.
雷志东 《教师》2008,(19):19-19
2008年9月17日,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第二期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在长沙开学。 参加研修的三十余名初中校长均由各市、州教育局选派,他们将接受为期二十天的理论研修,内容涉及教育管理理念、校长办学思想、教育科研方法、校本培训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随后,学员们将集中赴上海进行名校管理现场见习、研修;返校后,通过自修、反思、撰写结业论文,并经过相关的论文答辩,完成高级研修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