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舆论监督热闹了一阵,现在似乎有点趋冷。特别是那一段“告记者热”,它留给人们殊多思考的问题。李瑞环同志说,“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与正确地实行舆论监督是一致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我觉得搞好舆论监督,对于继续更好地更深入地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有辩证的特殊意义。报纸忽视、回避必要的舆论监督,只会使读者对“正面宣传为主”方针产生困惑和误解,以至逆反心理,使报纸的党性、战斗性得不到全面发挥。何况正确的舆论监督令“民隐悉通,民情悉达”,本身就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一种很有力的正面宣传,应当给予充分重视和真诚支持。舆者,众也。顾名思义,舆论监督就是公众言论的监督,并不等同“新闻记者的监督”。它是人民群众通过舆论媒介表达自己的呼声、意见、要求,为维护党和国家政策、法令的贯彻执行,为护维社会和公众利益,对党和政  相似文献   

2.
在今年春节前召开的中央宣传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讲了这样几句话: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和加强舆论监督统一起来。这“三个统一起来”,进一步表明了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是对新闻媒体搞好舆论宣传和舆论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新闻舆论工作作为党的宣传思想战线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如江总书记指出的:“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舆论反映着国家的形象和社会的精神面貌,舆论引导是加强党的领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做好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中央精神,及时、如实、充分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积极做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就必须切  相似文献   

4.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我们国家新闻工作的不可动摇的主方向,可是,有的人就以为“正面宣传”就是新闻媒体的一切,不允许媒体进行舆论监督,不让发“批评报道,认为“批评报道”是揭露阴暗面的,是“反面报道”,并使出种种“条条”加以限制。其实客观事物总是存在两重性:成绩与缺点、主流与支流、正面与反面等等,所以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舆论的监督作用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5.
媒体扫描     
舆论监督要把握建设性立场时统宇、张婧在《让舆论监督成为整治商业贿赂的利器》一文中指出,整治商业贿赂,舆论监督要把握建设性立场:正确把握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辩证统一关系,必须学会“两点论”,处理好宣传的分寸、力度、口径、时机等问题。要坚持正面报道为主、批评报道为  相似文献   

6.
2006年,襄樊日报积极发挥主流媒体功能,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正面宣传,一手抓舆论监督),“抓两头”(一头抓中心工作的宣传,一头抓民生新闻报道),增强内容影响力,收到了良好效果。用正面宣传主导舆论,增强公信力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高扬主旋律,既是党报的性质决定的,又是实际工作所要求的,也是党报增强公信力的根本所在。在报纸宣传中,我们始终把宣传先进典型,宣传先进文  相似文献   

7.
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党报所具有的显著特征。这是党报“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的性质决定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模糊和动摇。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关键是要弘扬主旋律,以正面宣传为主,同时进行必要的舆论监督,把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正面宣传为主,其实质是坚持历史唯物论。因为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成绩是主要的,我们社会的光明面始终占主导地位。正面的东西总是健康向上的。体现了时代进步,体现了人民利益,代表着社会发展的趋势,能引导人,鼓舞人,使人…  相似文献   

8.
“城乡热线”栏目是改版后的《河南日报(农村版)》开办的,开办一年多来,刊发了许多舆论监督的稿件,充分发挥了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我们知道,舆论监督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监督形式,是当代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制约机制,具有保障社会良性运行的作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河南日报(农村版)》的“城乡热线”栏目在正确利用新闻批评的武器,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上,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当前,改革在社会全方位展开并不断深入,由此触及的各种社会问题、社…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是落实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根本任务,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措施,而要把这项措施落到实处,必须在正面报道中讲求正面宣传的艺术,加强下述“五性”则是改进宣传艺术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典型性, 增大正面报道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李鹏 《新闻爱好者》2006,(8S):56-56
“城乡热线”栏目是改版后的《河南日报(农村版)》开办的,开办一年多来,刊发了许多舆论监督的稿件,充分发挥了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我们知道,舆沦监督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监督形式,是当代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制约机制,具有保障社会良性运行的作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入,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河南日报(农村版)》的“城乡热线”栏目在正确利用新闻批评的武器,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上,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高扬主旋律,增强“三贴近”,提高公信力,这是党赋予党委机关报的历史使命。地市党报只有坚持一手抓正面宣传,一手抓舆论监督,一头抓中心工作的宣传,一头抓民生的报道,才能收到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相得益彰、服务中心和关注民生同放异彩的良好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的重要讲话中,科学地总结了我们党反腐倡廉的基本经验,其中特别强调反腐败斗争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教育是基础, 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实践证明,无论是基础性的宣传教育工作,还是关键性的监督制约,都离不开新闻舆论的支持,而党报的作用尤为重要。 一、党报的宣传教育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人民日报是党中央机关报,始终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权威性、政策性、知识性、时效性都很强,为读者所喜闻乐见。人民日报在搞好正面报道的同时,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有利于广大干部群…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具有迅速调动和聚集社会公众的注意力于某一具体指向的功能,起到法律等社会规范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关系调节手段。李瑞环同志明确指出:“重视和改进批评报道,同样是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性原则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它与正面宣传为主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政治舆论环境,有利于促进有关部门的工作和规范社会行为,有利于密切党、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坚定人民群众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张剑虹 《青年记者》2006,(23):59-59
“安徽规定记者评职称须完成正面宣传报道任务”,负责此项工作的安徽省人事厅一位官员表示,所谓正面就是符合国家正确的舆论导向,地方重大成绩、活动、地方名人皆是好题材,“就是不要尽找问题批评,问题客观存在,但老做会有负面影响。”《(南方周末》)是的,党中央一直把“以正面宣传为主”作为新闻工作的指导方针,要求新闻宣传要“弘扬主旋律”,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但是,中央同时要求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多反映群众的心声。可见,党中央并没有把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对立起来,而是把它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因为我们党工作…  相似文献   

16.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基础是教育,关键是监督。无论是基础性的宣传教育工作,还是关键性的监督制约,都离不开新闻舆论的支持,新闻舆论监督已成为反腐败斗争的有力武器。作为新闻宣传单位,必须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切实加强舆论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7.
邵敏 《青年记者》2007,(14):163-163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媒体多做正面报道,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营造舆论氛围。但在坚持贯彻以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同时,还要坚持必要的批评与揭露。实际上,有时正确的舆论监督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更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媒体在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自身优势。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舆论监督工作出现了新的变化,报纸、广播、电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既满腔热情地履行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神圣使命,又能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下,积极担当起开展舆论监督的重任,从而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动员...  相似文献   

19.
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强化报道的两种有效方法,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当然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方针。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作为社会生活真实反映的新闻报道还必须承担起针砭时弊、大胆批评社会丑恶现象的责任,我们只有在抓好正面宣传的同时,辅以舆论监督,正确开展批评报道,才能确保正确舆论导向机制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20.
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强化导向的两种有效方法,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当然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方针。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作为社会生活真实反映的新闻报道,还必须承担起针砭时弊、大胆批评社会丑恶现象的责任,我们只有在抓好正面宣传的同时,辅以舆论监督,正确开展批评报道,才能确保正确舆论导向机制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