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秦兵家是诸子百家之一家,历代对兵家多有研究,尤其是1911年辛亥革命至今的近百年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主要表现在:研究方式新颖,研究视角多元,成果形式多样,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了清以前。在先秦兵家的学术论争方面,主要集中在先秦兵家的成书年代及作者、先秦兵家的家世与故里、先秦兵家的版本与流传、先秦兵家的军事思想体系等方面。先秦兵家研究虽然取得丰硕成果,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和合是包括兵家在内的中国古代不同学术派别的共同主张,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家著作包含丰富的和合思想,并在形态、建构与内涵上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具体说,内儒外兵、儒兵合一是兵家和合思想的基本形态;孔孟为体、孙吴为用是兵家和合思想的基本建构;德、谋、交、威、战是兵家和合思想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兵家常常以战略性的眼光审视天下格局,他们在带兵打仗、出谋划策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战略管理思想。其中,文胜、武胜是兵家战略管理的两大目标;审慎、放权、纳谏、保密是兵家战略制定的基本原则;行军、军争、防御、进攻是兵家战略实施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战争胜利的可能性、战略计划的可行性、战争结果的可接受性是兵家战略评价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兵家《尉缭》与杂家《尉缭》的关系,学界多有探讨,但是观点仍值得商榷。本文认为,《汉志》著录的杂家《尉缭》与兵家《尉缭》同源于战国古本兵家《尉缭》,战国古本兵家《尉缭》成书之后,在秦汉的流传中,经过增益补充,形成了杂家与兵家两种本子,这两种本子的共同之处就是保留了战国古本兵家《尉缭》的基本内容。在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多年中,兵家《尉缭》亡失,杂家《尉缭》存世,这就是《隋志》、《唐志》著录的杂家《尉缭子》五卷、六卷。宋神宗元丰年间《武经七书》本《尉缭》删去了杂家的内容,保留和突出了兵家内容,此后之目录著作均把《尉缭》著录在兵家类,今本《尉缭》由此定型。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兵家和平思想是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代兵家战争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伟大精神成果。和平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古代兵家的战争观;和平既是古代兵家赢得战争的战略,也是兵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略。本文以辩证的观点,挖掘了古代兵家和平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些打着中华传统文化烙印的古代兵家和平思想,在今天依然有着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尉缭子》的著录问题,即杂家、兵家《尉缭》的关系问题,古今学者多有讨论,但是有些观点仍然值得商榷。笔者认为,今本《尉缭子》即《汉志》著录的兵家三十一篇,并且保存了战国古本兵家《尉缭》的主要内容。战国古本兵家《尉缭》成书之后,在秦汉以及后世的流传中,经过增益、补充以及宋代元丰年间编印时为了保留和突出兵家内容的挑选与删减,今本由此定型,形成了现今所见的《尉缭子》兵书。而杂家二十九篇的著者或是秦始皇时的国尉缭,继兵家广泛流传后,杂家《尉缭》由是为世人所忽视,或因北宋末年战乱而至其书亡佚。  相似文献   

7.
通过探讨杜牧文学思想变化之轨迹,寻求其内在隐衷及韩愈和儒家儒学的关系。认为:杜牧29岁与李勘交往前基本上是一个崇拜兵家大吏且具有兵家思想的人,与韩愈无任何来往,且对儒家儒学有颇多微词;随着与李勘交往加深,杜牧逐渐开始推崇韩愈并赞美儒家儒学,尤其孟轲。杜牧激烈批评元白诗就是这一思想转变的产物。杜牧平生都未放弃兵家志向和兵家思想,但与李勘的交往却给其后半生创作活动留下了难以尽述的印记。  相似文献   

8.
兵家是我国古代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作为先秦兵家军事理论的指导思想,先秦兵家义利观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本文从功利原则、权谋之道和仁义之道等方面对先秦兵家义利观进行了历史考察。研究先秦兵家义利观,对于我们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先秦兵家是由孙武开创的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思想学术流派,是百家争鸣中卓然自立的一家。它孕育并形成于春秋末期,高度发展于兼并战争日趋激烈的战国中后期。急剧动荡的变革是先秦兵家产生的社会基础,诸侯国问频繁的兼并战争是先秦兵家产生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兵家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子流派;历代受班固《汉志》的影响没有把它划人诸子学范畴,但从历代目录著作来看,兵家著作基本上作为子部书来著录,反映了传统学术对兵家诸子学性质的肯定;兵家研究应纳入到诸子学研究范畴,建立完整的诸子学概念。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兵家思想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战略管理思想,对当代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以兵家经典著作《孙子兵法》、《吴子》等为依据,从战略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兵家思想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论融合的基础,提出了跨文化的战略管理概念,并在分析西方战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兵家思想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徐勇、乔国华、余新忠合著的《兵家文化面面观》(齐鲁书社2000年3月版)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介绍我国古代兵家文化的军事著俐,本书用102个条目,介绍了我国兵家文化的方方面面,有人,有事,有思想,有得,作者的史家之笔是扑素、严谨的,这本素雅的小书,可以当作一本小型的百科全书,值得时时翻阅。  相似文献   

13.
《滨州学院学报》2021,(1):29-40
《尉缭子》被誉为是先秦兵家"集大成之作",其书虽为兵家论兵之作,但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先秦时期尤其是战国时代的社会保障思想。"重人"是战国时代保障思想的基础,辅以救济、委积储备、后勤保障和均平调均等保障措施,并在军队中构建血缘关系纽带且将其转化为强制性礼制,从而达到获得战争胜利和军事后勤可持续供给的军事战略目标,进而完成维护等级制度的政治目的。战国兵家是我国古代极少兼有君主立法权和官吏执法权的特殊群体,是具有自己思想体系的学术派别,其出发点以人为本,以救民抚众为根本,在追求自身"成功业"政治抱负的同时,不忘以人为本、救抚士民的理想追求,将其融入自身"功业观"并形成具有战国时代特色的兵家社会保障思想。  相似文献   

14.
《滨州学院学报》2022,(3):13-18
司马懿的思想经历了从儒家思想向道家思想转变的过程,这使其成为典型的道兵家人物。追溯其思想本源,包括老子哲学和新黄老哲学,分析其政治军事实践活动,可以看出道家基本思想对兵家人物和兵学文化的深刻影响,具体表现在冷眼旁观与战略卓见、守弱哲学与隐忍待机、因顺自然与权谋变化、刻薄寡恩与心狠手辣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兵为国家柱石,民族之长城,兵家不能没有初祖。考于典籍,不论从兵家定义、制敌兵法、武器优长、军事实力、兵威等方面,蚩尤皆强于黄帝。论从史出,名由功来,蚩尤应确认为中华民族的兵家初祖,应受到华夏儿女的纪念和供奉。  相似文献   

16.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由儒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从《武经七书》等文献考察,先秦兵家虽然主张“兵以诈立”,但他们更加注重将领施行赏罚时的诚信不二,这正是兵家诚信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道家与兵家     
道家与兵家本属不同学派,两派宗旨也大相径庭,但老子书中概括了一系列军事战略战术,致使后世言兵者多受老子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反战论;第二,不得已而战;第三,以奇用兵;第四,柔弱胜刚强。由此形成了道家与兵家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由儒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从《武经七书》等文献考察,先秦兵家虽然主张"兵以诈立",但他们更加注重将领施行赏罚时的诚信不二,这正是兵家诚信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综观三十六计中古代兵家的运筹韬略、胜负变迁的因果与乒乓运动的练与战其道理如出一辙,其规律相印而暗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原典兵书的主体是《孙子兵法》、《吴子》等六部公认的先秦兵书,通过对这些著作的作成时代和述作者、著录和版本、思想内容和历史地位等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兵家专著,它代表了我国先秦时代军事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吴子》和《孙膑兵法》分别代表了战国早期和战国中期兵家思想的发展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可以被称为先秦军事思想发展的第二和第三个“高峰”。而《尉缭子》则称得上是先秦兵家学派集大成的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