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赏大理     
品读无为寺 登大理苍山,无为寺是必须去的.女儿这样一说,更坚定了我的想法.来大理前,我查阅了一下大理历史,特别是那句"看尽了风花雪月,看不尽苍山无为".有道是:"有为无为,有岸无岸,身居龙渊,心达彼岸."单从字面上看,就会让我们对大理人的智慧心生敬仰.作为打卡大理相对小众的景点,那宁静淡远的禅韵,像清风一样穿越迷茫的岁月,又像流水一样浸润着思想.  相似文献   

2.
时光流转     
正古寺·避尘宋徽宗首开画院,出题"深山藏古寺"命画师作画。山腰寺院、林掩残垣都难切心意,只有层峦清泉,老僧挑水一幅最为切意。一担水,煮饭烹茶,洗衣浆衫,柴米话禅是画境中兀生的古寺情结。无为寺,大理苍山兰峰东麓,取义"无为法"。寺中有如此碑文:有为无为,有岸无岸,身居龙渊,心达彼岸。无为寺牵涉着一段史事,大理国八位皇  相似文献   

3.
一苇 《大理文化》2012,(7):76-78
苍山阁老崖,远观如一只灵鹫振翅欲飞,因此民间俗称老鹰崖。从久负盛名的无为寺出发,沿着盘山公路,一路杜鹃绽放,春光灿烂,约四五里许,便到了阁老崖下。大理苍山又称点苍山,古名熊苍山,灵鹫山。从灵鹫山一名,就可以看出“妙香佛国”绝不是空穴来风。无为寺即是苍山中的皇家寺院中的首院。无为寺有八景,阁老崖即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大理有名三塔寺,巍山有名巍宝山".有朋自远方来,慕名前来巍山者,去巍宝山逛逛是少不了的.穿过山门,沿着青石铺就的山道拾级而上.……  相似文献   

5.
无为寺之行     
苍山兰峰东麓的无为寺,盛名早已为世人所熟知,那里古道清幽,溪水潺流,拾阶而上,满眼中最是人间风光无限处.寺间晨钟暮鼓,僧侣诵经祈愿,所有悲欢都可以在那里找到归宿. 早前,我就想到寺里禅修,希望找回久违的宁静,在一片青杉绿柏中安顿自己的内心,任恣风卷云游.而青灯古寺,经文漫漶着时光,收纳着人间悲喜,只一语佛偈便悲悯包容着世间万念,这是我所想象的无为寺.  相似文献   

6.
千年莲溪寺     
卢文芸 《寻根》2007,(6):70-75
莲溪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丁字桥南面的涂家岭,是武汉的“四大丛林”(归元、宝通、莲溪、古德)之一。这里从前曾是市郊,据说寺外本是良田美池,蛙声菜花,映衬着斜阳老树,古寺钟声,自有远离尘器的一分逸趣。不过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如今的莲溪寺已经深陷于都市拥挤的楼群环抱中,山门不远,就是车水马龙的雄楚大道,有无数的钢铁机器正呼啸而过,日夜不息。  相似文献   

7.
马光宇 《大理文化》2012,(12):102-111
"靖难之役"后,建文皇帝踪迹何在?历史学家对此众说纷纭,难成定论。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建文皇帝到了云南,很多地方都有相关的地名、诗词、楹联为证,比如武定狮子山,比如大理无为寺,比如洱源县的"眠龙洞"、"潜龙庵"、"标楞寺"等地,均与建文皇帝有关。历史是否如此,还是后人附会?这些都有待进一步地寻找和探考。本刊编发本地作者马光宇先生撰写的此篇文章,乃一家之言。是耶、非耶?盼读者诸君赐教。  相似文献   

8.
无为香杉迎来不速客 大理,天气常如二三月. 1942年3月25日,就在这样气候宜人的大理,无为寺来了三位中年游客,从衣着及举止上看,这是非同一般的来客.他们从城里滇西警备司令部所在地杜文秀帅府出发,一路走一路谈,健步直前,乐而忘倦,连抬滑杆的伕子和扛枪的卫兵在后面都几乎跟不上.一直到了崇圣寺以北的五里桥,从平坦的公路拐上崎岖的缓坡时,他们才想起应当以滑竿代步了.他们之中那位穿一身白色西装书生模样留着分头的游客,显得有些古怪,好像滑竿座扎屁股,他不时地跳下来凝神四望.走走停停,待绕过山麓一座上面写有“南诏胜迹”四个绿色大字的高大照壁,他们一行就缓步跨入古寺了.  相似文献   

9.
苍山两记     
杨湛 《大理文化》2013,(1):65-67
波罗岩记 知道苍山有波罗岩,缘于《徐霞客游记》。苍山景点多,感通寺,清碧溪、中和寺,龙、凤眼洞,七龙女池、无为寺等,俱在近山,游者众多,就连僻处深山的花甸坝,高近峰顶的洗马潭,也有不少人到过。我七十年代末聆教于先生赵橹,先生罹难期间,曾数年在花甸坝开荒种地,他写了一系列有关花甸的散文,《牧羊歌》、《山里人家》、《磨刀石》、《天门》……那时他刚平反,这些美丽的文字是抄写在一本硬皮笔记本里的,尚未发表过,那遒劲挺健的钢笔字,一如先生刚直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巍宝仙踪     
刘傅森 《大理文化》2010,(10):67-71
寻觅仙踪一个美好的清晨,驱车奔出巍山古城,我上了巍宝山。在巍宝山山门前我下了车。仰望山门,蓝天白云之下,牌楼耸立,琉璃瓦上跳跃着金色的灿烂阳光,愈显出它的巍峨、庄严、肃穆。山门正方横匾上,镌刻着"巍  相似文献   

11.
游鸟道雄关     
说鸟道雄关是一个好地方,于是我们欣然前往.   从被誉为大理"后花园"的巍山县城出发,车向北驶去.在巍山的工业小区——五里坡转了九十度的弯,就一直往东行驶.车在石头铺成的盘山公路上盘旋而上,经过20多公里的车程后,终于到了山门.……  相似文献   

12.
杨树荣 《大理文化》2014,(10):84-84
暮春之时,夕阳西下的一个傍晚,我们乘车来到宾川县州城镇白庄村委会小田坝村的后山。沿着曲曲弯弯的车路,杂木树丛渐渐茂密起来。不久就钻进了山箐的深处。高大的红椿树忽然多了起来,一座座花期刚过的林果园秀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下车看明山势后,才知道我们已经来到了瑞泉寺的上方。于是,我们开始徒步往山箐下方的瑞泉寺走去。  相似文献   

13.
白族不但是一个善于营造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艺术创新的民族。在大理几千年的文明史长河中,白族先民为我们留下了诸如崇圣寺三塔、剑川石窟石刻造像、南诏铁柱、《南  相似文献   

14.
“无为”思想在先秦时期的道、儒、法家的思想体系中都有表达,但意义不尽相同。如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由于孔子曾经向老子问礼,所以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大致相同。他们分别是道家、儒家学术规范化的开创者,道、儒思想被后世认为一个是出世,一个是人世,那么他们的“无为”思想又有何差异?  相似文献   

15.
“无为”思想的发展──从《老子》到《淮南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为”思想的发展──从《老子》到《淮南子》[新加坡]刘笑敢著陈静译无为是道家的一个重要概念,然而在中国古代哲学家那里,含义却各不相同。在译成英文时,无为可以译为"Inaction"或"Absenseofbehavior",但通常译成"Non-act...  相似文献   

16.
“无为”思想在先秦时期的道、儒、法家的思想体系中都有表达,但意义不尽相同。如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由于孔子曾经向老子问礼,所以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大致相同。他们分别是道家、儒家学术规范化的开创者,道、儒思想被后世认为一个是出世,一个是入世,那么他们的“无为”思想又有何差异?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体系都非常庞大,尽管《老子》只有五千言,《论语》也不过数万字,但它们却是中国以后的思想源头,并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突出重点,我把他们的“无为”思想定位在政治和人生领域中来比较。一、政治…  相似文献   

17.
田承军 《寻根》2015,(1):95-101
当我们回顾山东泰安城历史时发现,浩如烟海的文献留下的是数以万计关于泰山的诗赋华章,而绝少提及这座城市,以至于我们解读这座城的过去时,只有极少的碑刻和文献可资参考。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的《冥福院牒》留下了关于泰安城最早的城市信息。冥福院又称冥福寺,后改称资福寺(现已无存),现在泰安城尚有资福寺街,即得名于该寺。由碑记可知,当时该地有马司徒、张中舍、卞二郎、霍二郎、翟家、王官人、成三郎、韩五郎、  相似文献   

18.
马登的寺庙     
正寺庙,是马登镇宗教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台寺、双龙寺、觉民庵和分江神庙属马登四大寺庙,分别供着本主、观音、玉皇、释迦牟尼、孔子等塑像。小的山神土地庙则每个村里有一个或几个,逢初一十五日或岁末年初,人们就烧香祭拜,祈愿安康顺利、出行大吉。天台寺1第一次去天台寺,是1984年的春天,我初一时的一次春游。  相似文献   

19.
感通雨茶     
晚春的一天,天气晴朗,与远方友人老丁相约,上大理点苍山圣应峰东麓的感通寺去.   老丁是初上此寺,我是多次常客了.我们在大理七里桥公交车站下车,立刻就有几辆小马车来拉客.……  相似文献   

20.
走读大理     
崇圣寺三塔 和崇圣寺三塔的特殊关系,是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高中历史课本.老师拿着一本教科书,言简意赅地讲述着南诏历史.历史老师的那堂课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当时我们还不懂事,这个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只觉得不过是一座普通的寺庙而已,以至于我第一次去大理,只去了寂照庵和感通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