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恰马是《红楼梦》从浙江乍浦出海到日本长崎200周年纪念。这是中国文学作品首次输出海外有确实记录的第一本书。至于更早的,应推白居易的诗,他的诗在日本《源氏物语》中已经被引用了。德国的《歌德谈话录》中,则记录了他看到《风月好过传》时候说:“中国有成千上万的这样作品,而我们的远祖还生活在野森林里……”歌德曾怀着喜悦的心情研究过中国文学,他说过一句名言:“中国有个特点,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正是在这一点上,《红楼梦》表现出个性解放、适情任性。歌德虽然没有看过《红楼梦》,但他已为《红楼梦》通向…  相似文献   

2.
一副对联     
一副对联《红楼梦》第五国写贾宝玉到秦可卿房内看到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今天仍然可用,但要作出新解。"世事洞明"指对于世事要有清醒和正确的估计,要有信念,有理想。"人情练达"指要懂得人心所向。人心即人民大众的利益和要求。人心自有...  相似文献   

3.
初读《红楼梦》,曾为宝黛的爱情悲剧而扼腕叹息,泪湿枕巾;再读《红楼梦》,又被作者那恢弘的结构、缜密的构思、精妙的设计所折服;三读《红楼梦》,又为作品那高度的预见性、深刻的思想性所震撼……最近又重读《红楼梦》,却又对作者连细微之处也独具匠心而击节叹赏。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在谈到《诗经》时,曾指出:"诗达情。"①在此之前,朱熹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在论及《诗经》时,朱熹认为,《诗经》的特点之一在于"感物道情,吟咏情性"。②不难看到,二者都把情感的表达作为《诗经》的重要方面。确实,"诗"与"乐"有相通之处,早期的儒家学派对"诗"和"乐"都给予了较多的关注,我们读《论语》就可知道,其中常常提到"诗"和"乐"。"诗"和"乐"的相通之处主要就在于,二者都涉及情感的表达。从总体上看,《诗经》之中确实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从日常生活到社会政治领域,从世俗的追求到终极的产切,都不难注意到情感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寿麻之国”今何在胡远鹏在千古"奇书"《山海经》中,曾提到一个名叫"寿麻"的国家。《大荒西经》有云:"有寿麻之国。……寿麻立正无景,疾呼无响。爱有大暑,不可以往。"这"寿麻之国"是今何处,数十年来,一直众说纷坛。"寿麻",郭沫若在《驳实庵字说》认为指...  相似文献   

6.
对联与中国古典小说回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龙 《寻根》2010,(3):95-99
对句是中国文学最为独特也最为精致的特点。其他文化系统中的语言文学也有讲"对"的:日本学者古田敬一在其《中国文学的对句艺术》中便曾列举过日本与西欧文学中的例子;美国学者浦安迪在《平行线交汇何方——中西文学中的对仗》一文中亦曾指出,  相似文献   

7.
金鉴 《寻根》2009,(3):92-97
偶然在《北京日报》上看到赤飞先生所写《结缘红楼梦》一文,在文中谈到他与《红楼梦》有缘,这缘来自他的故乡白家疃。自家疃与大名鼎鼎的香山仅一峰之隔,村西河滩上有座小石桥,大概是上世纪60年代未,小石桥一下出了名,不断有城里人来给它照相、画画,说200多年前,有个叫曹雪芹的大作家,曾经在这附近住过,他还在这里写过一本书叫《红楼梦》,很有名。赤飞因此与《红楼梦》结缘。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真是一部奇书,各人角色不同认识也各异。鲁迅先生说,在《红楼梦》里,“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闹秘事……”笔者是医生,读《红楼梦》,看到的是这部文学巨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医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自然科学家与《红楼梦》陈福季许多自然科学家从小就爱读《红楼梦》,并且读得深入津梁、卓有成效,总结出许多耐人寻味的“读红”经验。如全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王梓坤教授,就是从小喜爱读《红楼梦》且烂熟于心,成绩卓然的人。他在《读书...  相似文献   

10.
论杨朱思想及其与先秦诸子的关系黄海德杨朱是先秦时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的主要思想及其学派,在战国前期和中期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据《孟子》记载,当时"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为了维护儒家的正统思想,孟子曾大声疾呼"距杨、墨"。《庄子·徐无鬼》亦言,...  相似文献   

11.
<正>18世纪的中国诞生了一部《红楼梦》,人类文化史上升起了一颗璀璨夺目的星。200多年来,以《红楼梦》的研究为中心,出现了"红学"这样一门新的学问。红学之中,又繁衍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对茶有突出的描写。作者将茶的知识、茶的功用、茶的情趣,全部熔铸于《红楼梦》中,其描写茶文化篇幅广博,细节精微,作用巨大,蕴意深远,文采斑斓,远远超乎中国所有古典小说之上,为中国小说史上所罕见,以致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相似文献   

13.
郑飞 《世界文化》2012,(9):42-43
前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梅特钦科曾说过:"叶赛宁的诗是一部别具特色的抒情日记。日记主人公毫不隐讳地记下了自己的内心活动和每一个想法。"叶赛宁在《波斯抒情》组诗里的《做一个诗人,意味着要这样》一诗中也说:他的诗总是要"剖开自己柔嫩的皮肉,用感情的血液抚慰他人的心房"。《给母亲的信》正是这样的诗歌,叶赛宁敞开自己的心胸,直面自己对母亲那深沉又复杂的心情,既有对母亲深情的倾诉,还有对母亲强烈的惭愧与忏悔的诉说。叶赛宁诗歌的感情可以概括为一个"爱"字。他的诗,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温柔、深沉,还有浓郁的忧伤。  相似文献   

14.
王博 《中国文化》2012,(1):194-206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该知道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石头记》,但是对其它的几个名字就有些陌生。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有凡例说道:红楼梦旨义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此三名皆书中曾已点睛矣。如宝玉作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來,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明的人物形象、独特的叙述方式、绝妙的语辞成为举世经典之作.《红楼梦》蕴含的艺术魅力与文中自然而巧妙的用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红楼梦》所用典故博采众长,杂取诸家,用典的手法巧妙娴熟,无论是“借用”、“化用”或“反用”,都能驾驭自由且多不露痕迹.而且,使事用典在揭示作品主题,彰显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8世纪中叶,一颗璀璨的文学巨星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这便是清代伟大作家曹雪芹。他呕心沥血花了10年时间写作《红楼梦》,却未能将全部书稿修改完成便“泪尽西逝”了。 《红楼梦》问世,一时竞相传抄题赞,不胫而走。由于汉字翻译困难,小说流传到海外似稍迟。而最早将其译成其他文种的是满文及蒙古文。满汉对照本《红楼梦》刊年无考,而道光年间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慈爱思想。《礼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论语》"仁者爱人";《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兼爱"、"非攻";《老子》"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损有余而补不足"、"圣人不积"、"利万物而不争"等均体现出丰富的慈爱思想。及至汉末,《太平经》出现,道教兴起,继承与发展了上述诸慈爱思想,并做了宗教意味的改造与阐释。同时《太平经》的慈爱思想还在早期道派——太平道与五斗米道中得到了实践。  相似文献   

18.
<正>《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梦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仅第五回便融合了四种不同的梦型:亡灵警梦、神仙助梦、预兆之梦和适志警梦。值得注意的是,《红楼梦》在继承传统梦文化的同时,还加以改造和创新。以这四种梦型为参照系,我们可以从新的角度探究《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一、亡灵警梦亡灵警梦是指亡灵通过向梦者预警并指出脱困之法,从而使梦者转危为安之梦。这种梦型早在先秦典籍《左传》中就有记载:晋楚鞌之战前夕,晋将韩厥梦其亡父谓其"且辟  相似文献   

19.
《易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占筮的书。《易经》的作者,以及成书时代,至今尚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的说法,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在羑里坐牢时推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为《易经》作传(《易传》)以解经。《易传》又称"十翼"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序卦》和《杂卦》。战国时期,人们将《易经》和《易传》合订成册,成为今天的《周易》。秦始皇焚书坑儒,没有焚《周易》。到了汉代,《周易》地位上升,成为"群经之首"。此后,《周易》的地位没有动摇。"群经之首"不是因为它能算命,主要是它的阴阳变易思维给人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天人之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线龚杰汉代著名思想家司马迁曾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书》本传)这里,以穷究天人之学作为在学术上成家立派的最基本的条件。在司马迁看来,天人之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究天人之际","际",就是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