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文个性化 写“我”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个性,也称人格.是一个人在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既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个性倾向和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也包括激情、心境、信心等心理状态.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面貌。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组合不同,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2.
“个性”即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兴趣、能力、性格和气质等方面,并相互联系、它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际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体育和体育教学的特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抑制其不良个性,使之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四化建设合格人才的一面,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也  相似文献   

3.
个性是指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子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它包括人的需要、兴趣、性格、能力,还有自我意识等。幼儿个性是指幼儿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幼儿区别于其他幼儿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德国著名教育家弗里德里奇·福禄贝尔认为:  相似文献   

4.
一、目的 个性在西方称为人格。一般认为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即指在个人自然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的影响,通过人的活动而形成的稳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具有稳定性、整体性。独特性和倾向性等基本特点。个性问题是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 本测试试图探讨少年大学生的个性与同年龄段的本科大学生及全国同年龄段学生  相似文献   

5.
人格 ,按照心理学的解释为 :“人格 ,也称个性 ,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 ,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按照伦理学的解释为 :“个人的道德品质”。事实上 ,人格就是由诸多活跃的心理倾向和稳定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个人品格的独特的反应系统。人格教育作为一种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 ,促使青少年人格系统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在我们特别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 ,显得尤为重要。一 :人格教育的重要意义“教育干什么 ?教育在于完善一个人的人格 ,提升一个人 ,发展一个人。”教育说到底是培养怎样的人。中国古…  相似文献   

6.
研究个性发展,首先应弄清个性定义是什么。由于个性的复杂性,众说不一。反映我国多数学者看法,载入我国第一部大型《心理大词典》中的个性定义是这样描述的:“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是  相似文献   

7.
个性亦称作人格,是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心里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倾向性集中表现在个人对现实世界的看法即世界观———个人思想言论和行为举止的最高调节器。人文思想教育和科学理性的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主流趋势,职业技术教育更没有理由只注重专业技术的理性教育从而忽视了对学生世界观的引导和个性的培养。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生源结构和个性特点,职业技术院校应当多方面地引导并逐步地促使高职学生调整和完善各自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保证其毕业生能普遍具有健康的人格特征以及社会所认可的职业技能。一、反…  相似文献   

8.
教育理论界曾经讨论“德育的起点是什么” ?有人认为道德认识是起点 ,有人则强调道德行为习惯 ,还有人觉得道德情感的培养是起点。这些看法都是基于学生品德的心理结构提出的 ,虽然争论到最后也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但是多少使我们知道 ,在德育中 ,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  一、个性与德育  所谓个性 ,心理学解释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 ,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① 它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的内容。个性倾向性 ,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想倾向 ,它包括个体的兴趣、爱好、动机、目的、理…  相似文献   

9.
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是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理想、信念等有机结合的整体,它对人的行为进行着调节和控制.长期以来,由于学校过多的共性制约、过多的束缚,导致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以适应新的时代,是广大职教工作者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人格教育的含义和具体内容 人格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它反映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教育是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人格品质的教育,其宗旨是促进个体健全、完善人格的形成,使个体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均达到和谐和高层次发展,使个体具有良好的动机和自我意识,建立一个高层次、高效能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系统,使个体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潜能,使受教育者将人类文化、科技、审美、劳动等文明成果内化为自身独特素质,使人的个性充分发挥,适应社会并推动社会与之共同发…  相似文献   

11.
要实现儿童创新人格的发展,其重要的环节便是“学会表现”。学会表现,不是简单地“作秀”,而是将每一个人自身内在的精神面貌通过某种外显的方式展示出来。表现是每一位儿童的天性。通过课堂表现性学习、课外表现性活动等途径来培养小学生的表现意愿和表现能力,并最终促进小学生创新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心理学上,人格即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它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差异性和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的反映。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它们虽然是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综合影响的结果,相对稳定,但也  相似文献   

13.
个性是指一个人稳定的、独特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这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归宿.也是当今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金宁  罗唯  杨祥生 《天中学刊》2004,19(2):117-118
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反映一个人的总的精神面貌.个性结构由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自我3个子系统组成.个性心理特征是能力、气质、性格构成的一种独特组合;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自我即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本、专科大学生人格因素的测定与比较魏青人格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也是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它对人的心理健康、专业学习、事业成就、人际交往乃至创造能力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客观地测定大学生的人格因素,既可增强高校...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和方法个性在心理学上也可称人格,它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其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结构的基础上,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个性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所处社会地位的制约,它具有民族的、阶级的、团体的共性,既使是在同一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人们所经历的具体生活道路各不相同,也会形成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个性.个性还具  相似文献   

17.
个性是指一个人稳定的、独特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这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归宿,也是当今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韦志成 《湖北教育》2003,(19):42-43
个性,指一个人在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综合,体现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或心理面貌。从综合性来看,个性的构成是一个系统,能力、气质、性格是个性的心理特征;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表现出个性的心理倾向;激情、心境、信心是其存在的心理状态。从独特性来看,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差异性。 中小学基础教育12年,如果人60岁退休的话,那么,它就占了人生有效光阴的1/5。这12年是学生生理心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性,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比较稳定、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有别于他人的具有自己个人独特的体育行为、思想等精神面貌的总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个性?个性又叫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同其他一切心理现象一样,个性也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但个性反映的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个人与其他人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性,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组成。个性倾向性,是激励人去进行活动的潜在力量,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