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关于“运动和静止”探究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仙 《物理教师》2002,23(5):29-30
1 教材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初中物理中比较重要和关键的教学内容之一 ,是以后几节教学内容的预备知识 ,也是今后学生研究运动学的基础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学难点是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由于不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已形成了错误的“前概念” ,他们常误认为 :在地面上移动的物体一定是运动的 ,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这样的“前概念”势必会干扰学生对“运动相对性”的学习与理解 .2 教学设计思想(1 )运用“问题教学法” ,揭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所谓问题教学法 ,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围绕实践问题展开主…  相似文献   

2.
1中学教材中的“伽利略斜面实验”在中学教材中多次提到了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以人教版物理教材为例,表述如下. (1)初中物理教材“牛顿第一定律”中的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由此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第一册“惯性惯性的应用”一节中图3—6、图3—7实验虽然演示了“静止的钢球”和“正在运动的木块”有惯性,但还不足以说明“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气体和液体有没有惯性?许多学生对此还缺乏感性认识。为了加深印象,提高兴趣,我在教学中补充演示了两个既简单又直观的气体和液体惯性实验。一、演示液体有惯性 1.器材:带细绳的小车1个、小瓷碗1只、水备用。 2.作法:将小瓷碗内盛满水放在小车上。首先,让小车由静止突然启动,这时会看到碗中的水向车的后方泼了出去(图1所示),表明水静止时有惯性;然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材中,光学部分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被列为阅读材料。本节的难点主要在于:①初中不讲折射率及计算;②不涉及波长的任何内容;这就给色散的讲解带来极大困难。加上本节内容以往属于高中教材,初中很少配发有关教具。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了几个小实验,对讲好本节课收到了十分理想的效果。现介绍给大家,以达到共同交流、改进教学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这里为何不再提“温度”杨森林(江苏省南通市港闸中学,226003)“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物理概念.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物体的质量”一节中,关于“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的阐述是:“不论它们的状态、形状、位置怎...  相似文献   

6.
静止的本质不是速度为零●穆尚礼静止和运动是运动学中的两个最基本概念。一般的物理书对“运动”是这样定义的:“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遗憾的是,不知何故,一般物理课本及教学参考书竟然都没有给出“静止”的明确定义。于是有人就...  相似文献   

7.
假设法是研究物理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由“假定不动”的参照物得出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为人们研究机械运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物理学家伽利略对“运动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理想化假想并合理地外推,  相似文献   

8.
其实你会呀     
梁万明 《教育文汇》2014,(18):30-30
上学期,在全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听了孙同剑老师的一节物理示范课,觉得他对一名“学困生”的及时点拨与顺势引导值得一挺。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孙老师在讲解静止和运动和相对性之后,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一些同学举手发言。看得出,他们都是“优秀生”。孙老师耐心听着并逐一点评。该进入下个环节了,孙老师却突然走向一名同学的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据我的观察,本节课你还没有举过一次手,能不能请你也举出一例呢?”孙老师笑容满面,态度亲切,目光中充满了鼓励。  相似文献   

9.
华东地区初中物理教材编写协作组编写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试用教材《物理》(第二版)第一册中第11章第4节是“大气压强’,通过这一节的教学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大气压强是存在的,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掌握托里拆利实验、掌握1标准大气压强的值,掌握大气压强和高度及天气的简单关系、了解气压计的结构和原理,下边谈谈我对教好“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的看法,供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0.
1中学物理教材中机械运动的表述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初中物理课本是这样表述的:“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高中物理课本的表述:“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在运动描述的相对性性问题上,教材上进一步描述,如果物体A相对于物体B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华东地区初中《物理》教材中“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一节的教学为例,就物理教学如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的问题,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2.
牛顿第一定律是重要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为了使同学们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九章第一节安排了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该实验做法如下:如图1所示,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分别滑到铺有毛巾的水平而上、铺有棉布的水平面上和光滑的木板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前进的距离有何变化.首先,同学们应该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我们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速度加快、减慢或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呢?该实验的目的就是研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包括整编、单元和课题教材的分析,本文以初中物理“浮力”一节(人教社1987年版初中物理第一册)为例,谈谈课题教材分析的内容和方法。一、了解教材的地位进行课题教材分析,首先要求了解本课题教材在全章中的地位。为此,老师必须通读全章教材,通读全章教材可以看出,第二节(阿基米德定律)要用到本节的知识,后面三节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也要用到本节的知识。因此,浮力的概念贯穿全章,本节教材是全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教材“物体的沉浮条件”一节首先用二力平衡条件以及运动和力等知识,从物体受力方面分析出物体的沉浮条件。然后运用阿基米德定律和已得出的物体的沉浮条件等知识,用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大小的比较得出物体的沉浮条件。学生感到抽象,缺乏感知,不易接受,以致往往死记硬背条件和结论。为此,我将这节讲授课改为学生实验课,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总结出物体的沉浮条件,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机械运动》是技校物理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材围绕机械运动的概念,作假设选取参照系,建立物理模型———质点,区分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矢量和标量等概念。学生分析通过对初中《自然》的学习,学生建立了运动、路程、时间等概念,但质点、时刻、位移、矢量等概念还未学过,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物理积极性不高,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手,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学目标(一)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为了描述运动必须选取参照系。(二)建立质点的概念,能正确判断运动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看作质点,并知道…  相似文献   

16.
初中物理教材在解释惯性小车实验时,讲到“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然继续前进”。我认为这句话不恰当。惯性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整个物体都具有,而不只是物体某个部分所具有。“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按此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教学,既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一味地追求概念的严密,也不能把物理概念讲得失去科学性。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物理概念的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处理好物理概念和规律在物理教学中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严格把握教学深度。下面谈谈对一些重要易混物理概念的教学处理。一、关于质量的教学。初中物理课本对质量的定义是“物体里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这种定义的本质是把质量作为物质的量的量度。在初中阶段只能讲到这个程度,不能讲“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也不能讲“质量与运动的关系”。二…  相似文献   

18.
一些教师反映力学不好教,学生反映力学难学.其原因是概念抽象,理论性强.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或对教材不熟悉所致. 从人教社1987年新编的初高中教材可以看到,“力的概念”是逐步加深的.在初中物理第二章第一次提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初步概念;接着在“运动和力”的关系中又谈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最后在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一章才明确地完善力的概念:即  相似文献   

19.
一、讲清概念和定义的区别现行初中物理教材对所有概念并没有都赋之以定义。因此在教学时就要向学生讲明概念和定义之间的区别。例如教材对“速度”的概念只提到“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并且通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一叙述来加深对“速度”这个概念的本质的理解。对  相似文献   

20.
“位置”的教学内容是第一学段相应教学内容的扩展和提高。学生在低年级学习了如何根据行或列确定物体的位置,中年级“位置与方向”的学习,知道了在平面内可以根据两个条件(角度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册教材在上述学习的基础上.教学如何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为初中学习“图形与坐标”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