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年,看相算命出版物如《相学解析》,《人生预测》等进入文化市场后,看相算命“行业”也从地下转为地上,渐渐公开化,愈演愈烈。从面相、手相、生辰八字判定一个人的终生命运,到妄言社会吉凶等等不一而足。据说,这还不到最高境界,奇门遁甲才是最玄妙的秘术。为了“开发”这一传统文化,1991年前后,影印线装的《奇门精粹》、《奇门法窍》相继问市,其中“领先”的,当属某  相似文献   

2.
收到陈福康先生所赠近著《井中奇书考》已有数月 ,而至今方能展读的原因 ,一是因年老体衰 ,常常有病 ,往往十天半月不读书 ;再者 ,这本书因作者在书未出版前曾来舍向我谈过著述缘由 ,对我很有吸引力 ,总想认真通读一下。直至近日 ,始专用了十日之功。粗粗浏览一过 ,确有所得。书序是由老学者胡道静先生所撰 ,以一“奇”字立言 ,指明“《心史》,奇书也。郑所南 ,奇人也。”又云 :“福康同志 ,岂非亦当代之奇人乎 ?《井中奇书考》亦岂非当代之奇书乎 ?”我与胡老有同感焉 ,乃以《奇人·奇书·奇作者》为题而论其事 ,并向读者推荐。一 奇人郑…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明代文学史上有所谓“四大奇书”之说。“四大奇书”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书。在这“四大奇书”中,引起争议最多和研究最为困难的当数被世人视为“淫书”、“禁书”的《金瓶梅》。《金瓶梅》一书,从最早见诸文字记载,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因所谓“淫书”、“禁书”的原因,也因为国人观念问题,导致一直以来对它的研究进展缓慢。其实《金瓶梅》自诞生后,人们对它的思想内容评价并非完全一致,有的甚至有截然相反的认识,褒扬者认为该书乃“稗官之上乘,炉锤之妙手”、“纯是一部史官文字”,贬抑者则谓之“诲淫之书”、“坏人心术”、“丧心败德”。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四大奇书李正民我国14世纪后期至16世纪中期的一百多年间,即元末明初至明朝中叶,出现了四部举世闻名、风格各异、具有开创意义的长篇小说,就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被称为“四大奇书”。这个提法出自晚明著名小说家冯梦龙...  相似文献   

5.
俞晓群先生的学术著作——《数术探秘》目前被翻译成韩文并在韩国出版发行。 《数术探秘》于1994年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目前由韩国延世大学林采佑先生译成韩文,并由韩国“图书出版东与西”出版社出版发行。另需提及的是,《数术探秘》一  相似文献   

6.
辛文 《今传媒》2003,(1):52
香港《东周刊》被迫停刊了。看到这个消息,我的心头马上一震。这个曾风行于市场的“八卦”刊物,其兴也速焉,其亡也速焉。它的被迫停刊,不是因为撞上了“高压线”,而是在格调上出了问题。在一些人看来,香港那个地方开放得很,自由得很,内地不允许或严加限制、禁止的东西,在那里是可以畅行无阻的。《东周刊》的停刊,说明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相似文献   

7.
吕希华 《军事记者》2011,(11):62-62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被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称为“四大奇书”,这一称谓一直沿用至今。“四大奇书”之称与明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市民文化勃兴、传统儒家经典遭到怀疑、大众文化需要确立自身经典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与通俗小说成为大众的主要文化消费对象、通俗文学对大众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现实相关联。因此。“四大奇书”的命名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七略》到《隋志》,是由六分法到四分法的变化、过渡、最后趋于完成的时期,这中间,魏秘书郎郑默始制《中经》,秘书监荀勖,又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东晋李充更换四部乙丙顺序,王俭《七志》九分,阮孝绪《七录》内篇五、外篇二,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如何适应历史书籍的上升和兵书、数术、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近期,在很多白领的邮箱和MSN里,流传着一部名叫《那一曲军校恋歌》的小说。在新浪网读书频道联合其他网络媒体评选的"2008年网上疯传的10大奇书"中,该书赫然在列。  相似文献   

10.
辨析_——才材形I 病 例义l 括号里的是错误的 诊 断指明症结所在德才(材)兼备 I 音近形近义混致误就地取材(才) II才l cai 3画一部象形独体【辨析】《说文》: “才,草木之初也。从I上贯一,将生枝叶。一地也。”甲骨文作“中”。“一”象地面,下面象“中(草)”, “f,,象将要抽芽长叶的茎。整体形象是刚刚出土的嫩芽。虽然是嫩芽,可它却寄寓着抽芽长叶的能力。段玉裁说: “草木之初而枝叶毕寓焉,生人之初而万善毕具焉,故人之能日才,言人之所蕴也。”表示人的才能像草木的枝叶是与生俱来的。①本义是天资;才能。也指具有才能(才,能也,智也)…  相似文献   

11.
《范氏奇书》(以下简称《奇书》)是明嘉靖、万历间我国著名藏书家、宁波天一阁主人范钦校刻的部分图书的总称,数百年来,已成为藏书家们所公认的一部丛书。丛书所收一批稀见的图书,其中很大一部分被后人称之为《奇书》。由于范钦校刻这批图书时,既未题总书名,又无总目及总序,所以自明万历以来,《奇书》究竟包括多少子目,没有  相似文献   

12.
商务印书馆新近出版一部《红楼梦语言词典》,这部词典很有意思,很有趣味。词典以《红楼梦》八十回本为主要依据,同时也将续四十回作为底本,加以收词。全书列为词条达24500多条。 词典全面反映了这部“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社会语言。编者以《红楼梦》所用词汇为代表,通过搜集、  相似文献   

13.
由长期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从事清代档案史料整理编辑研究工作的李鹏年、刘子扬、陈锵仪三人编著的《清代六部成语辞典》,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部辞书,是以清光绪年间镌刻的《六部成语》为兰本,重新加以整理编写的一部工具书。共收辞条2572条、约35万字。这些辞条是清代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在其职能活动及处理日常公务中所形成的专业名词术语,其内容包括许多历史典故、典章制度、政策法令等。  相似文献   

14.
《六韬》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奇书。它的"奇",首先表现在书的内容方面,它是一部讲韬略的书。韬者,它又作"弢",原意是"弓袋",引申之则有"锦囊妙计"的意思。其次,据文献记载,这部书与历史上两位传奇的智人有关。有文献记载,《六韬》的作者就是周文王的老师姜太公;又有文献记载,张良曾习《六韬》助刘邦除暴秦、败项羽,平定天下建立  相似文献   

15.
1940年,萧红在寂寞的香港、寂寞的心境下,回首相距数十年、相隔数千里的故乡.写下这部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呼兰河传》。茅盾先生在《呼兰河传·序》中说,虽然它“不象”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但却有“一些比‘象’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半个多世纪后,它依然穿越时间的迷雾,朴素而迷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图书评论》2010,(2):127-127
2009年的《收获》杂志发了六个长篇,以张贤亮的《壹亿陆》开头,以莫言的《蛙》收尾。两个小说都跟“精子”有关,而莫言这部酝酿了十年的厚重之作,事关国人3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  相似文献   

17.
普鲁斯特(1871—1922年)是以他的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以下简称《追忆》)确立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的。这部巨著长达200多万字,共分七部,分别是:《在斯万家那边》、《在少女们身旁》、《盖尔芒特家那边》、《索多姆和戈摩尔》、《女囚》、《女逃亡者》和《重现的时光》。作者在这部巨著中没有描述离奇曲折、首尾相连、循序渐进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刻划“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而是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内心世界和对已逝的生活的种  相似文献   

18.
作家王蒙在《读书》第九期上发表《“洛伊宁格尔”与他的眼睛》一文时指出:“我只是不愿意隐瞒我阅读本书时时而兴奋乃至击节赞赏,时而大惑不解乃至毛骨耸然的心情。我是越读越肝颤。”王蒙在对这部奇书进行评论的同时,还就这本被称为“当代欧洲最有影响力的中国问题专家”的“德国作者”提出质疑。他说:“本书的文风特点是,一、放言而大,无所不包;二、一鸣惊人,语不惊人死不休;三、用语到位,对准穴位,搞强刺激;四、有  相似文献   

19.
“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六书”的具体内容,有几种说法:《汉书·艺文志》谓:“古者八岁入小学,……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众注《周礼》谓:“六书”是指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相似文献   

20.
没想到,那位作家惋惜地说:“可惜现在中国缺少一部《铁流》。”想到自己经历的战争,比《铁流》描绘的更加丰富、生动,萧克于是萌生了写一部类似小说的想法。不久,他将这部构思中的小说命名为《罗霄军》。“躲飞机是写作的最佳时间。”回忆《罗霄军》写作过程的时候,萧克乐观而幽默地说。创作这部40多万字长篇小说的初稿,前后花了萧克两年多业余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