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明中叶山西汾阳数学家王文素所著《算学宝鉴》中存有大量算学诗歌,用韵十分灵活,基本不遵平水韵。经过系联、分析韵脚字,归纳为14部,同时得到若干特殊韵例。参照现代山西方言,结合其他文献资料,《算学宝鉴》用韵反映了16世纪汾阳方言的若干特点——阳声韵:臻深曾梗通摄通押,宕与曾梗通摄通押,咸山摄合流;阴声韵:之灰通押,支鱼通押;入声韵:塞音韵尾合并,喉塞音-.已经产生。  相似文献   

2.
明代湖广诗人江盈科的古体诗用韵,阳声韵中尾韵字大量混押,阴声韵中尤侯韵字与虞模韵字相押、之微韵字与虞模韵字相押,入声韵与阴声韵通押。一方面由于古体诗韵放宽所致,另一方面受诗人乡音桃源方言影响。江盈科古体诗用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桃源方言的一些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元稹所作281首古体诗韵字的系联,归纳出古体诗用韵25部系统,其中阴声韵10部、阳声韵8部、入声韵7部.并对与实际语音相关或跨部通押的特殊韵段进行分析,同时对所涉特殊韵字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贾谊是西汉初期赋家,现存赋四篇,通过对其用韵的探析,归纳系联出16个韵部,并与王力先生考证的先秦音系对照,可知贾谊赋与当时的语音情况吻合。他的赋作换韵频繁,隔句押韵,韵句为主,散句为辅,韵脚字不一定是末字,贾谊还尽力把韵部按照平仄以类相押,"真"部和"文"部还可通押。以贾谊辞赋为代表的西汉辞赋在押韵方面无疑处于正在发展但尚未完备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丘濬近体诗的用韵,可以分为16部.主要押平声韵,但平仄通押、仄声互押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偶有韵字重复和出韵.有些韵部与王力先生的研究有所不同.文章对丘濬近体诗的一些韵脚字作了校勘.  相似文献   

6.
韩偓诗韵研究--五代诗韵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五代音系,诗文的研究成为重要的实际语言材料.本文通过分析排比得出:韩偓的古体诗用韵与<广韵>主要的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出现同一摄内不同等地、开合口韵字的通押;出现不同摄韵字的通押.韩偓的近体诗出现庚耕清青同用、寒桓删山同用.还出现不同摄的韵字通押现象.此外韩偓诗歌用韵还有一些现象值得注意:入声韵用例较少;出现四声换韵的例子;存在着四声混押的情况;养、漾合用.  相似文献   

7.
宋词的用韵是古汉语语音史的重要资料。本文针对周邦彦184首词,通过穷尽考察其实际用韵情况,归纳系联出19韵部。周词19韵部基本反映了宋代音系,但也有出韵和通押现象,其研究有助于深入系统地考察宋词的用韵特点。  相似文献   

8.
现在不少研究唐五代诗文用韵的成果中,存在大量的异调相押的现象。特别是平声与仄声相押的出现基本没有时间与地域的限定。但是,这些所谓异调相押的现象,究其实还是研究者疏忽而致。如大量异读字读音的选择,是客观标准问题,而类似利用了错误的文本和对于韵例判断的失误,还是研究者主观的失误。  相似文献   

9.
明代北散曲在承继元代散曲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着自己的发展特点。在用韵方面,它以《中原音韵》为宗,但有所突破;押韵方式上,种类有别,各韵部中平、上、去声字的合押情况也多有不同;用韵宽严方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遵守《中原音韵》韵部中韵字押韵的程度各有不同,超越《中原音韵》韵界不同韵部韵字合押的情况也各有特点。这反映出了明代北散曲小令的用韵特点。  相似文献   

10.
寒山诗歌用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寒山诗歌的用韵,可以分为18部。大多韵部即为一个韵摄。而且上、去常通押,韵字不避重复,换韵、出韵也听之。另外,浊上变去还未出现,佳韵已经分化,元部与臻接相押。  相似文献   

11.
《张协状元》是宋末元初的重要南戏作品,它的曲韵韵部系统对于廓清近代汉语语音史的问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张协状元》全剧韵脚字进行勾稽系联、归纳韵部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灰皆通押""支鱼通押"和"阳声韵韵尾混并"三个非常独特的现象,详尽展示了《张协状元》曲韵系统背后蕴含的丰富语音史信息。  相似文献   

12.
祝枝山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一次,他到杭州游玩,慕名相邀、求联索书者络绎不绝。但也有三个自命不凡的秀才,偏偏要与他比试比试对联。王秀才得意洋洋首先出一上联"屋后鹿独居",五个字用的全是同韵字,欲要对出下联,难度确实不少。祝枝山略一沉思,也用五个同韵字相  相似文献   

13.
宋代江浙诗人用韵四声分押格局占绝对优势,这说明中古四声格局在宋代江浙基本未变.不过上声与去声之间有较多通押.宋代江浙地区全浊上声字正处在向去声演变的过程中.宋代江浙吴语中全浊上声调类可能存在,大概读成阳上.  相似文献   

14.
一字联     
对联的出句和对句,以五字和七字居多,一字联则是字数最少的对联,属对联园地中的珍品。一字联看似简单,可要  相似文献   

15.
宋代江浙诗人用韵四声分押格局占绝对优势,这说明中古四声格局在宋代江浙基本未变。不过上声与去声之间有较多通押。宋代江浙地区全浊上声字正处在向去声演变的过程中。宋代江浙昊语中全浊上声调类可能存在,大概读成阳上。  相似文献   

16.
唐五代湖北地区诗人所作近体诗基本依其时功令而押,但亦有不合官韵规定的出韵、借韵现象,这些通押现象不仅可以反映唐五代通语在韵类方面的某些特征,某些特殊韵例更是流露出唐五代湖北方音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7.
对联的出句和对句,多为两字以上,其中以五字和七字的对联居多,一字联则是字数最少的对联,属对联园地中的珍品。一字联看起来简单,但要对得工巧却很不容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南宋鄞县陈著诗歌1248首,共1371个韵段,系联为18个韵部。不同韵部之间存在合押现象。陈著诗歌用韵丰富了宋代诗文用韵研究的语言材料,也有助于宋代通语及方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陈第是一位在古音研究上取得很大成就的音韵学家,其审音功力自非常人可比。文章通过穷尽式分析,统计出陈第古体诗歌327首,527个韵段。通过系联法、统计法归纳出陈第古体诗韵部共有25部并对其用韵特征进行分析。其古体诗的韵部通押情况为:先仙韵开合口通押,歌部豪部通押,职部薛部通押。其古体诗用韵特征还有:沃韵与烛韵读音有所不同,黠韵和鎋韵分属末部和薛部,入声韵尾的变化,阳声韵尾的变化,浊上归去等。该论文还进一步探究陈第古体诗歌用韵反映出的明代末年雅言通语的实际语音情况和福州方言实际语音现象。  相似文献   

20.
唐浩 《文教资料》2008,(28):249-252
本文考察了北宋词人周邦彦<清真集>的用韵情况,发现周词用韵极大地受到了宋代通语的影响.阴声韵用韵较为严格,偶有通叶;阳声韵-m、-n、-η尾不同程度地混押,成摄字-m尾可能已经变为-n尾;入声韵尾-p、-t、-k混押情况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