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7年,中国内地正式恢复了高考制度,迄今为止,已经有将近30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考制度的各种利弊得失都在逐渐地显露出来,所以现在甚至有人主张,要像一百年前废除科举制度那样来废除高考制度。那么现行的高考制度它面临的问题到底有哪些?和科举制度进行比较,它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都有什么?如果把两者进行对照,我们是不是能够从当中找到一些改革的良方?  相似文献   

2.
1977年,中国内地正式恢复了高考制度,迄今为止,已经有将近30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考制度的各种利弊得失都在逐渐地显露出来,所以现在甚至有人主张,要像一百年前废除科举制度那样来废除高考制度。那么现行的高考制度它面临的问题到底有哪些?和科举制度进行比较,它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都有什么?如果把两者进行对照,我们是不是能够从当中找到一些改革的良方?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从起源到没落经历了1 300多年,在国内外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通过研习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科举制度的研究成果,对科举制度的起源与终结、利弊以及对国内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同时也是一种教育制度,因分科取士而得名。科举制始于隋,确立于唐,中经宋、元、明、清,一直到清末被废除,有1300年历史。英国学者坦普尔从中国丰富多彩的科技遗产中,选择出在时间上或科技内容上居世界第一的100个事例。其中10世  相似文献   

5.
孔庚出生在清朝末年,年幼时即聪慧过人,弱冠考中秀才.成年后,他目睹清王朝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山河破碎,心中愤愤不平.在新思想的影响下,孔庚积极参加了废除科举制度的斗争.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冬天,孔庚借本县学官包庇劣绅之子的不法行为,联络本县部分学子将劣绅之子痛打了一顿,随后又捣毁了儒学衙门.事后,孔庚被官府逮捕,先关押在浠水监狱,后又被押解省城,关在武昌监狱里.然而,身陷囹圄的孔庚每日依然看报读书,泰然处之.  相似文献   

6.
刘安良 《科教文汇》2010,(23):58-58
科举制从隋到清经历了1300多年并最终被历史淘汰,其中诚然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然而唐科举制度对诗歌繁荣所起的积极作用却是不争的事实。文章从科举考试对诗歌的普及与推广,失意文人借诗歌来表达自己科考的喜怒哀乐,知名文人、统治者靠他们影响促进诗歌发展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唐科举制度对诗歌繁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代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科举制度是当时人才选拔的首要途径,对士人知识视野影响有一定积极作用,表现为:统一了不同民族的知识认知,促进民族地区融合;选拔出大批优秀知识分子,为早期的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士人学习儒家知识转变为对程朱理学的思想信仰。更为主要是对士人知识视野的消极影响,表现为:使士人思想僵化,知识视野受限;扼杀士人的创新能力;排斥科学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8.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其中《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写得最精彩的片断,通过范进中举的前前后后,写了各类人物的表演,真实生动地显现其真伪、善恶和美丑的本来面目,而且发掘到人物的灵魂深处。它不但讽刺了科举制度外在的种种弊端,而且将他锐利的笔触深入到为科举制度折磨、毒害的人物被扭曲的灵魂深处,对科举制度的批判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  相似文献   

9.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其中《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写得最精彩的片断,通过范进中举的前前后后,写了各类人物的表演,真实生动地显现其真伪、善恶和美丑的本来面目,而且发掘到人物的灵魂深处。它不但讽刺了科举制度外在的种种弊端,而且将他锐利的笔触深入到为科举制度折磨、毒害的人物被扭曲的灵魂深处,对科举制度的批判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  相似文献   

10.
刘英杰 《科教文汇》2009,(17):262-262
本文阐述了鲁迅笔下的封建知识分子形象:有得意的;有失意的。无论怎样,封建科举制度影响了他们的一生,深入骨髓,从而导致了他们的结局截然不同。在今天看来,仍有许多教育意义,值得我们去借鉴,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从汉代开始,中国的封建法律便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主要选官方式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也不可避免被儒家化.到了清代,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备,科举法律文化也达到了封建社会最发达的形态,并成为儒家化的终极形态.  相似文献   

12.
叶晓川 《科教文汇》2007,(9S):176-177
从汉代开始,中国的封建法律便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主要选官方式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也不可避免被儒家化。到了清代,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备,科举法律文化也达到了封建社会最发达的形态,并成为儒家化的终极形态。  相似文献   

13.
任小燕 《科教文汇》2008,(28):280-281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曾是人才聚集地和科举考试中心,受到科举制度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这种文化影响和积淀在南京的许多地名中仍然清晰可见。夫子庙、成贤街、贡院街、四牌楼、朱状元巷、上江考棚、三元巷、演武厅、武学堂,等等,如活化石般记录了南京科举文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9,(7)
颇具中国特色的科举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中国科举制始于隋唐而止于清末,历经约1300年,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主要是官吏)的一种方法。科举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且影响深远,科举制培育了中国人浓郁的考试文化。状元是科名中的最高荣誉,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状元情结就极为浓厚,致使国人对状元形成了崇拜心理,状元也就成为人们时常谈论的热门话题。梳理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沿革,搜集整理了历代状元情况统计概况并澄清了有关状元方面的若干史实。  相似文献   

15.
颇具中国特色的科举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中国科举制始于隋唐而止于清末,历经约1300年,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主要是官吏)的一种方法。科举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且影响深远,科举制培育了中国人浓郁的考试文化。状元是科名中的最高荣誉,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状元情结就极为浓厚,致使国人对状元形成了崇拜心理,状元也就成为人们时常谈论的热门话题。梳理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沿革,搜集整理了历代状元情况统计概况并澄清了有关状元方面的若干史实。  相似文献   

16.
颇具中国特色的科举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中国科举制始于隋唐而止于清末,历经约1300年,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主要是官吏)的一种方法。科举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且影响深远,科举制培育了中国人浓郁的考试文化。状元是科名中的最高荣誉,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状元情结就极为浓厚,致使国人对状元形成了崇拜心理,状元也就成为人们时常谈论的热门话题。梳理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沿革,搜集整理了历代状元情况统计概况并澄清了有关状元方面的若干史实。  相似文献   

17.
刘亮 《知识窗》2013,(5):49-49
宰相是皇帝的助手,协助处理国家政务,它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君权的集中。明朝初年,朱元璋因胡惟庸专权而废除丞相。至此,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在我国被废除。  相似文献   

18.
晨曦 《今日科苑》2012,(16):20-21
尽管时下有人为"废除中医论"大打"口水仗",但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中医文化,在临床中大放异彩,足已让一些"废除中医论"的人三缄其口。在本文中,我  相似文献   

19.
姜少勇 《知识窗》2010,(1):46-47
清朝刚入关时.考取举人即可担任知县。到了乾隆时期.社会日渐稳定.官吏队伍健全.朝廷就提高了从政者的准入门槛.非进士不能为官。但进士毕竟凤毛麟角.赋闲家中的举人不断增多。为不致影响科举制度的稳定.清朝不得不考虑为落第举人另择出路.于是“大挑制度”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死刑的废除已经成为了当今文明世界所共同的追求目标,是世界刑法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个在国际社会中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崛起的中国,不管是对其国内民主法制发展的追求,还是顺应国际发展的湖流,逐渐与国际趋势接轨,我国的死刑制度都必将走上废除的道路.但是,依现在中国的国情考虑.死刑废除的道路必将是漫长而曲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