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宗炳《画山水序》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篇论述山水画理论的重要著作,学术界对《画山水序》的各种理论命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宗炳在传统山水画创作远未成熟的情况下,建构了系统的山水画理论,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却是非常薄弱的。慧远强调以"形象"的审美体悟本体的"形象本体"之学,为山水画理论的建构奠定了思想基础。宗炳追随慧远并接受"形象本体"之学,这是形成《画山水序》前瞻性的山水画理论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夏兰 《考试周刊》2012,(21):22-22
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三篇山水画论是研究六朝时期山水画审美功能的主要依据。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提出山水画"畅神"、"悟道"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3.
宗炳的《画山水序》在中国山水画理论研究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中国山水画的源头,也是中国画千年发展的精神脉络.宗炳的《画山水序》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绘画创作的经验,吸收了当时不同的学说思想,较为全面地奠定了中国绘画的理论基础,确定了中国山水画的行进发展方向,它是中国山水画的起点和基石.  相似文献   

4.
黄格胜是最早提出"山水线描"的画家,他探索将"山水"与"线描"两个独立的绘画门类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新命题。他开拓了山水画的领域,对推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对黄格胜山水线描的具体形式以及题材选择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最早关于山水画的理论论述,关于山水画种种范式和话语模式的确立也不得不参照《画山水序》。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将宗炳的《画山水序》的哲学观归为庄学,将魏晋时期人对自然的追寻归为超越世务的隐逸性格,但只有在生活中追寻隐逸才会造就画山水的兴起吗?然老庄实为中国艺术的哲学底子,却未曾将魏晋时期玄学大兴的背景囊括在内。《画山水序》的哲学观并非只有一元隐逸的庄学,玄学与佛学对它的影响亦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传统绘画注重主体精神和理性思想基础的来源,它揭橥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及价值。《画山水序》对我国山水画的审美与功用价值等不同层面上,颇具诸多独特的睿智和见解,这在当今仍有极大的价值取向和现实意义。《画山水序》在探究山水画的独立意义上是超越历史和时代的,它赋予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精神品质与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7.
漫笔点丹青     
正《仿蓝瑛澄观图》孙洪莲"澄观"一语出自六朝山水画家、画论家宗炳的《画山水序》。宗炳认为,山水画的功用在于"澄怀观道",即通过欣赏山水画以涤除心胸之垢,进入平和无我的高尚境界。这也是蓝瑛69岁时精绘此图的初衷。孙洪莲画友所画的《仿蓝瑛澄观图》,并没有一味地照抄照搬原作,而是在忠实表现原作气韵的基础上,丰富了画面的层次和皴法;在寓平于险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山水画艺术及其理论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融洽、共生共荣的美学思想。宗炳《画山水序》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生态美学思想。中国山水画及其理论中包蕴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对当代生态美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关于传统的几个问题中国山水画是我国传统绘画之一,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我国最早的山水画理论家南朝的宗炳“栖丘饮壑三十年……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凡所游履,皆图于室。”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从一开始生成就有着不同于西方风景画的独特性。画家们并非面对山水写生,而是饱览山水,熟记于心,然后案牍笔墨,回思创作,可以说是山水记忆的加工,再创造。  相似文献   

10.
山水画产生于中国晋、宋时代,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开始在山水画中有所反映。从此,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在整个山水画史中从没间断过。 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山水画作为人物画的陪衬而出现,其在山川景物环境的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当时的山水画形象创造尚处在稚拙阶段。 和顾恺之同世的宗炳所著的《画山水序》是中国最早的一篇山水画论,整  相似文献   

11.
对于艺术本质的研究与探索,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到20世纪初的弗洛伊德;从屈原的《离骚》到宗炳的《画山水述》、王微的《叙画》,一直就没有停留过。当下我们认为艺术的本质是以形象化的手段营造的让欣赏者产生非功利心态并进而自我确证的虚拟世界。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曾侯乙墓出土的兽面纹玉琮,作为陪葬品,其出土的年代、材质、造型、功能及艺术价值,赋予它独特的审美本质。这对于艺术本质的研究提供了完整且形象具体的实物,有着重要的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山水画发展的同时,画论也相应地触及到山水画的特殊艺术境界问题。中国古代山水画从宗炳、王微开始,就已注重景外之景、象外之象的追求,虽然当时并未从理论高度明确提出创造意境,但他们的画论和创作已现端倪。  相似文献   

13.
柯罗作为法国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在风景画表现方面的成就更是革命性的。柯罗之前,在古典主义画派的沙龙风景画中大自然的作用只是充当人物的背景,风景是用虚构的或因袭名画家的某些成分拼凑起来的“舞台布景”。而柯罗尊崇自然规律,提倡“大自然先于一切”,用画笔诗意地描绘对大自然的感悟。文章试图通过柯罗成长为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的艺术经历,及分析柯罗绘画作品中所呈现的“诗意的自然”,重新强调“尊崇自然”对当下中国绘画艺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雪域山水"作为特定文化圈的一种艺术形式语言,不仅潜藏着山水画家深层心理的文化原型,同时也在不断置换、发展着山水艺术现实形态。以"雪域意象"为论点,将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与绘画语境作为对"自然之美"展开的一种艺术观照,不仅是对"地域性"美学评判的分析与探究,更是借自然山水来折射画家生命境界的皈依和对山水艺术精神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吴敏 《闽江学院学报》2003,24(6):110-113
欧洲古典风景画与中国古典山水画给人以不同的审美倾向、不同的视觉感受,但都是以自然景观作为创作对象的画种。欧洲古典风景画是以写实为造型手段,在风景画的内涵上,追求本真、朴素、自然和谐的美。中国古典山水画则是以写意为创作手段,在山水画中追求精神境界与自然景观的和诣统一。  相似文献   

16.
苏轼对于吴道子的画评论甚多,从中可以窥见苏轼绘画理论的一隅及其代表性的美学理念。他指出画家要从生动朴素的生活出发,通过对“理”的把握、“神”的感悟而让“新意”进发,借“艺”的精熟形于纸绢,以得到“此身忘却营营”的萧散之美和“欲辩已忘言”的平淡天真。  相似文献   

17.
中国花鸟画创作中的“三物”,即物理、物情和物态。当代著名的绘画艺术大师张大千在前人的绘画理论和艺术实践过程中,提出了“作画要明白物理、体会物情、观察物态,这才算到了微妙的境界”的精辟论述.为中国花鸟画家进行艺术创作指出了一条非常明晰的理论依据,探物理、求物情、具物态不是孤立的,应该融会贯通,相辅相成。花鸟画创作通过扎实而又恣肆、娴熟的笔墨,塑造出灵动朴实、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才能使艺术作品感人至深、至臻妙境。  相似文献   

18.
汉代以来文人士夫在皇权一统的仕宦生涯中。逐渐衍生的“出(出仕)处(归隐)”平衡心理结构,魏晋时期经过郭象等人的玄学阐释,使之成为文人士夫亲近山水并使山水画映射文人品格意趣潜在的关键性因素。山水画蕴藉着古代文人对“出处”关系的调整手段,它们体现在山水意象从“比德”观念到“山水以形媚道”,再到“身即山川而取之”的递次转变上,逐渐使山水画在文人仕宦的日常生活中具备了“不下堂筵,坐穷丘壑”的审美功能。像《卢鸿草堂十志图》《王摩诘辋川图》及《李龙眠山居图》等作品,也成了后世文人化解“江海之思”。疗治尘嚣羁锁之“心疾”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