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黔首“黔”是“黑”的意思,秦时平民用黑巾裹头,故后来常以黔首代平民。如西汉贾谊《过秦论》:“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相似文献   

2.
黔首“黔”是“黑”的意思,秦时平民用黑巾裹头,故后来常以黔首代平民。如西汉贾谊《过秦论》:“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相似文献   

3.
黔首秦时平民用黑巾裹头,故黔首代指平民。巾帼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故巾帼代指妇女。黄衣古代道士穿黄色衣服,故黄衣代指道士。  相似文献   

4.
由于习俗等方面的原因,古代的服饰以颜色、材料或质地等鲜明的特性,显示了穿着者的贵贱尊卑或性别职业,因而不同特点的服饰就成了不同社会地位人的代称,有的甚至通用至今。巾帼:是古代妇女头上的头巾及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源于《晋书》。当时诸葛亮代表魏多次向司马懿不予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取笑司马懿还不如一个女性。自古以来把妇女中英雄豪杰称为“巾帼英雄”故而代指女性。黔首:秦时平民用黑巾裹头,故代指平民。黄衣:道士穿的黄色道服,故代指道士。青衿:古代读书人常穿的衣服,故代指读书人。白丁:古代民着白衣,故常以…  相似文献   

5.
平民性格刻划是在新的时代内涵中应运而生的。 我们说,有些概念随着时代演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平民属于例内。在中国的封建时期的文学中的平民应该是指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十分低贱的人民群众。它和我们今天所说的“老百姓”有些相近,是那些不论城乡的普通民众、寻常百姓,用“布衣”和“黔首”训其同义是再恰当不过的。“平民,老百姓。平,齐  相似文献   

6.
给儿童“六个解放”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前主张给儿童“六个解放”。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层层束缚儿童创造力的裹头布必须撕下来。二、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双手能接受头脑的指挥.父母不要包办。三、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事实.多看好的一...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出人意外地提到了平民教育。他说:“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尽管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整体上还比较落后;然而,我们已经久违了“平民教育”。多少年没有听到过这个词汇了。  相似文献   

8.
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所有殄天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内兴功作,外攘狄夷,以秦半之赋,发闾左之戍”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人大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我们听到了久违了的“平民教育”的声音。温家宝总理说:“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大地蔚然兴起的乡村教育是当代农村教育改革的先声。也是现代农村教育理论形成的重要起点。陶行知作为其中“最中国化”的一位乡村教育家,对乡村教育素怀浓厚的情结。早在南高师任教期间.他就主张“设立师范学校.宜顾全农家子弟”.提倡“师范教育下乡”:在从事平民教育时期。他也曾经多次提出.“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也就是到乡间去的运动”。号召“平民教育下乡”。  相似文献   

11.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的先驱,他在《创造的儿重教育》一文中提出:“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包括五个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儿童的创造力被层层裹头布缠了起来,我们要解开裹头布,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2)解放...  相似文献   

12.
王侠 《语文知识》2006,(9):28-28
“布衣”是古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词.人们一般都会把它理解为“平民”。如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教材和《古文鉴赏辞典》都把其中的“布衣”解释为“平民”。“布衣”真的就是平头百姓吗?  相似文献   

13.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统一全国,在下令议帝号,称皇帝,自称曰“朕”,并自号始皇帝的同时,宣布“更名民日黔首。”对于秦始皇这个举措,历代学者、史家都只注意到皇帝等称号的历史意义,或对其“传之无穷”的意图给以嘲讽;而对于“黔首”的“更名”则不予引述,或者也仅限于词义的解释,说它不过如黎民、黑头而已。“四人帮”为了反党夺权的罪恶目的,大搞影射史学,别有用心地歪曲历史,  相似文献   

14.
“我们来自平民.在学校里学会做一个平民,将来在社会里做一个好平民”。 早晨5点多钟.细雨蒙蒙,皖南山区的空气里传递着阵阵冷意。三面葱绿的山峰被雾气笼罩着,孩子在宿舍里熟睡,随着天色渐白.山间偶尔有几声悦耳的鸟鸣,宿舍里也偶尔有一两个孩子的说话声。6:30,随着几声“铛铛”的铃声,宿舍里变成唧唧喳喳的一片。  相似文献   

15.
布衣     
李斯说:“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李斯的话是在踌躇满志的时候说的:“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可谓富贵极矣。”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迎来了“德”、“赛”二先生,中国出现了“平民文学”、“平民政治”、“平民教育”等口号。早年在长沙上学的毛泽东,就深受“平民教育”思想的影响。他在一师办起的“工人夜校”为“平民学校”;他办起的湖南自修大学,“为一种平民主义的大学”;在他指导下编出的课本为《平民课本》;他办起的通讯社叫“平民通讯社”。所以当年任湖南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兼湖南第一师范校长易培基对人说:“毛泽东将来要当平民天子”。本文不拟泛淡毛泽东早年平民主义种种,只侧重探讨毛泽东早年的“平民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7.
《江苏教育》2011,(6):63-63
我出生在农村.农村的水土孕育了我的草根情怀。30年教育生涯.20年校长经历,平民的思想,朴素的追求,旱已融入我的生命和血液,“为梦想而飞,凝聚每一份力量”,每当我听到这歌词,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践行“优质教育平民化”,培养“一品平民”。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06,(4):2-2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强调指出,“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为什么特别强调平民教育的问题?温总理说:“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都能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9.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强调指出,“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为什么特别强调平民教育的问题?温总理说:“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都能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20.
“‘助残扶弱.平民教育’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外部环境加上办学特色等于做大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