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中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完成了自我蜕变和成熟,对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眼睛",是公众的"代言人",这种公共性可以说是知识分子的"神".但由于当今社会的转型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知识分子的公共性正在日趋衰弱,我们必须通过提高知识分子待遇、完善知识人才评价体制、倡导学术独立等重建知识分子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中,为了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杜维明非常强调知识分子的群体批判自我意识.在他看来,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具有这一特性,只是在鸦片战争以后,知识分子救亡心切而抛弃了这一特性,现在应该继承五*四的批判精神,重新培养知识分子的群体批判自我意识.杜维明的这一观点对于推动现代知识分子的自身建设很有意义,但他在论述其观点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3.
葛兰西被称为上层建筑的理论家,而最能说明他受如此看待的原因,莫过于他思想中知识分子所属的中心地位。本文从他对知识分子的界定标准、类型划分和多方面的作用的论述,揭示或追溯他的知识分子理论的“透视角”.进而凸显葛兰西这一透视角的理论价值和社会历史意义;明确这一透视角在认识和评价其他关于知识分子的观点时,给人以哪些启示,达到对知识分子完整、准确的认识。一、葛兰西关于知识分子理论的透视角1.界定知识分子的标准.葛兰西首先对于传统界定知识分子的标准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传统的理论以有无知识作为区别知识分子与非…  相似文献   

4.
阎真的小说<沧浪之水>以写实的笔法,勾勒出年轻的知识分子池大为在"转型"期的社会语境中,面对金钱和权利经受的灵魂拷问.他既完成了对精神之父的弑杀,又充当起"守灵者"的孝子身份.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形象的分析,就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的文化角色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刘新成身上浸润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气息.他认为,一名真正的知识分子应当有人文关怀,应当有社会担当和道德义务;  相似文献   

6.
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阶级的定义和关于知识分子不是一个完整的阶级的观点,更加注重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及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对旧知识分子要采取团结教育加盐酸政策,溶化他们.列宁的知识分子理论给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提供了极其丰厚的精神遗产,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黑人问题造成美国社会分裂与对立.杜波依斯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广泛和持久的黑人知识分子,他终生致力于黑人解放运动,从教育的视角对美国社会问题作出了深刻分析.综观杜波依斯的经历和观点可以得知,教育的缺位和脱嵌既是黑人问题的外在表现,也是导致其难以根治的核心要素.殖民地时期和建国初期的奴隶主义教育政策,在源头上造成了黑人的不利...  相似文献   

8.
萨义德眼中的"知识分子"其包含的内容对当今社会有很大的提示意义。他呼吁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具有双重视野,并由此提出一系列"特立独行"且具操作性的观点如知识分子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应当是"流亡者"、"业余者"、"实践者"等,其社会责任——代表弱势群体"对权势说真话"、"为小市民当喉舌"。毋庸置疑,这些无疑不是给当今社会中以"西方主义"为一切衡量标准"、恃强凌弱"的"知识分子"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9.
阿吉兹·阿罕默德是马克思主义后殖民批评的代表人物.在移民后殖民知识分子问题上,他反对片面强调民族身份的问题,提醒应该注意个体差异与社会身份的问题.他关于移民后殖民知识分子的论述,有助于更理性地看待后殖民理论,但也存在机械唯物主义、男权中心主义、阶级同构等缺陷.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从革新能臣到自由知识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柳宗元一生的经历是从革新能臣到贬官,再转变为自由知识分子,最后又回归到官场.柳宗元虽然不是自觉的自由知识分子,但他在永州十年间留下的文章却表现了一个自由知识分子的鲜明特点.文章对柳宗元在哲学、政治思想及对社会的批判等方面表现出的自由知识分子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1.我认为,对我来说主要的事实是,知识分子是具有能力"向(to)"公众以及"为(for)"公众来代表、具现、表明讯息、观点、态度、哲学或意见的个人。而且这个角色也有尖锐的一面,在扮演这个角色时必须意识到其处境就是公开提出令人尴尬的问题,对抗(而不是制造)正统与教条,不能轻易被政府或  相似文献   

12.
依据亚健康概念及其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含义,分析了中年知识分子亚健康常见的生理不适、心理不适、社会不适三种症状与成因;并从社会角度、单位角度、个人角度提出了中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态预防的策略和措施,为相关部门制订有关政策和开展公众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于倡导将哲学三分的人来说,二元论应当受到强烈谴责,那么,仅仅将葛兰西的知识分子思想看作是"有机知识分子"与"传统知识分子"的简单对立,是对其思想解读的偏离.确切地说,在葛兰西那里存在着传统的知识分子、有机的知识分子和批判性的有机知识分子的区分.只有联系他划分三类知识分子时所产生的五个特殊难题,才能更为深刻地阐明批判性的有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这些难点包括:(1)意识的本质源发于批判的有机的知识分子的活动;(2)保守主义的传统的前景;(3)这种知识分子在可能的接受人中所担当的角色;(4)智力工作者的概念;(5)特殊原则所导致的人文主义及全球认知前景的替代物.这些源发于葛兰西对批判性的有机知识分子角色探究时的五个被争议的问题至今仍被关注:首先,批判的有机知识分子的智力行为的接受人缺乏理解的基础何在?其次,这种采用马克思主义术语的知识分子的观点在今天是如何兴起的?  相似文献   

14.
角色自塑与意识重构--试论赵树理的"知识分子"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理作为一个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着重要贡献的作家,应当把他置于"知识分子"文化范畴中才能更显示其特殊意义.他的"社会角色"身份游弋于"启蒙者"与"实践者"之间,"情感角色"、"权力角色"则在"知识分子性"的自觉强化过程中被定位.在当代复杂多变的文化语境里,他的"角色焦虑",一直以困惑、痛苦的方式呈现着.他的创作体现为对"知识分子性"的完整性的坚韧卫护和摆脱痛苦、冲出困惑的不懈挣扎.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的转型期.知识分子(特别是人文知识分子)陷入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生存困境.知识分子陷于这种生存困境,缘于其自身历史、文化上所存在的观念误区.知识分子应努力从历史的陈旧观点及自我塑造的惰性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做一个有学术良心,有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的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6.
印象里,他一直比较低调,踏踏实实在做自己的事,偶尔有些惊世骇俗的举动出来,像中国第一部性教学片,像北京第一个性文化展,像最近引起轰动的"中国女性网上性调查"和"中国男性网上性调查",让公众和媒体眼前一亮.他说:"知识分子要有社会责任心,该做的事困难再大也得做,尽管有些事会给自己带来风险."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各种救济中国的理论、实践中,梁漱溟独树一帜,他认为中国问题是一严重的文化失调,要走一条“民间道路”,社会中知识分子与乡村居民打并一起,使革命知识分子转移变化乡间人,乡间人磨砺变化革命知识分子,直到二者没有分别,中国问题就算解决。本文对梁漱溟的“中国问题之解决”理论作一简单概述,包括中国问题是什么?中国问题靠谁来解决?怎样解决等问题,使读者加深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美国教育学家托马斯·波克维茨的“社会知识论”侧重考量知识的“社会性”,基本观点包括:知识具有社会性;知识与权力密不可分;社会知识论是一种研究方法论.教育工作者要通过“碎片化思维”这一思想通道对学校知识、教育改革、研究方法论进行解构,教育研究者应理性表达批判、教育决策者应坚守知识分子立场、教育实践者亦应是“研究者”.这是波克维茨“社会知识论”给予教育工作者通过教育改革、实现社会重构的重要暗示.  相似文献   

19.
从郭沫若对古今中外的知识分子的纪念、回忆、评价中不难看出,郭沫若主张知识分子不光固守自己书房之一隅,更应走出书斋,投身社会,履行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在他看来,知识分子一方面是道义的力量所在,一方面是舆论的中心所在。  相似文献   

20.
陈云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云作为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们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正确代表之一。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广大知识分子是雇佣劳动者的观点,批判了对他们的种种偏见;重视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并在新时期率先提出了干部要“知识化”和“专业化”的主张,为完善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