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7月21日出版的第18期《南方人物周刊》某页角落里,偶尔看到一段"更正"字样:"本刊上期(2007年7月11日出版)张维迎专访(《张维迎我对我的为人很自信》),采访时间为2006年6月,稿  相似文献   

2.
杨霄 《新闻窗》2008,(1):32-33
2007年已经过去,我所在的新栏目《人生》也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播出。从《贵视晚间》到《人生》,2007年对于我来说,注定成为我电视生涯的重要一年。  相似文献   

3.
在很多新闻报道中都有九亿农民的提法。实际上,九亿农民说法与现状不符。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8日发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表12》介绍,截至2007年末全国总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曾在《出版视野》上发表过20篇“读书偶得”。从2008年第5期开始,我未再续写。最近几个月.连续收到一些同行和朋友的信息和电话,鼓励我继续写下去。四川省出版界的老前辈。革命老人袁明阮生前于2007年2月6日.也就是他92岁高龄时.病重期间.借助高倍放大镜给我写了长达7页的信.给予我极大的鼓励,让我十分感动,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5.
刘流 《新闻窗》2008,(5):30-31
今年9月5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在《中华新闻报》一版上公布2007年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我于2007年11月24日发表在《贵阳晚报》的通讯《“这电灯,像是晚上的太阳”——夜宿我省最后一个通电村紫云大地坝村见闻》获二等奖;之前,该稿也被评为2007年度贵州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曹林 《青年记者》2012,(25):38-39
2007年的"茶水发炎"事件曾引起激烈讨论,今天再次上演,让我想起学术界看起来挺相似的一件事——1996年著名的"苏卡尔事件",学者刘擎在《后现代的晦涩与高深》中介绍过。1996年春季,美国杜克大学出版的著名后现代学术季刊《社会文本》发表了纽约大学物理学教授苏卡尔的一篇论文,题为《逾越边界:关于量子重力学  相似文献   

7.
手持身份证,在市档案馆档案查询处,红色收藏家陈连兴满心好奇地打印出了自己的个人婚姻状况信息。"原来我是1980年10月27日申请结婚的啊,我都忘记了。"首次体验"档案馆日"活动,让陈连兴对档案工作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实施25周  相似文献   

8.
2007年12月20日《金陵晚报》评论版刊发了田淑琴女士的文章《千万元葬父有什么不可以》,对所持观点,我不敢苟同。文章说,人家用的是自己的钱,人家有这个能力用这笔钱,碍着别人什么了?千万元葬父是为孝道……也许文章没有意识到,这种大办丧事之风与我国历来提倡、崇尚的厚养薄葬、勤俭节约  相似文献   

9.
2007年8月23日,《安阳日报》在第6版推出了以我名字命名的《巧红视角》专栏.当天不少读者打开报纸后感到耳目一新。因为这个专栏不同于一般的新闻,一个“专”字决定了它有很多唯一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白长锐 《军事记者》2005,(12):56-56
2004年12月31日,《每日新报》为庆贺自己的5岁生日.推出厚选500版的一份报纸。这样的厚度着实让读叹为观止,也让《每日新报》在同行面前大大神气了一下,一幅“谁与我争锋”的模样。其实,放眼看看陈列在我们面前的各种40—100版不等的报纸,我们不难看出,《每日新报》精心打造500版一份报纸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0月30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海南日报》刊发的消息《海南的救命恩人.让我摸摸你们的脸》获二等奖。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2002,(2)
一日晚,我在收听陕西生活广播电台《终南夜话》节目时,一位听众的一席话让我多日不得平静。他说:“西安是个很好的城市,我已经来过3次了,这次是来接受培训的,不过;有一种现象很让我可怕,似乎西安的性病患者特别多。”主持人一时感到莫名其妙,问他何以见  相似文献   

13.
“我的许多说法遭有悖本义的概括!”2007年4月24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后,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回顾担任新闻发言人四年多来,与媒体之间不停的“短兵相接”、“唇枪舌剑”,用这样的句子再次向媒体表达了感慨。  相似文献   

14.
1999年第9期《新闻与写作》封底以《新闻界的书法之家》,刊登我们全家书法活动的一组照片。9年后,我带着自己出版的《书石穴位养生》一书回“娘家”寻寻故友,我发现如今的《新闻与写作》让我眼前一亮,因为她增加了三种意识之“花”: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报道。2007年8月13日/,收集了部分大屠杀遇难者和幸存者资料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录》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名录》在南京首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录》收录了八千二百四十二名遇难者的资料:《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名录》收集了两千五百九十二名幸存者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翻看厚厚的稿件剪贴本,刊发在2002年1月31日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上的《不考了≠不训了合格了≠不练了》分外显眼,那可是我第一次挑“刺”挑出来的新闻。这篇稿件的采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多动脑筋会挑“刺”,就能写出好稿。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的印象里,小学生们的作文题往往是:“假如我是科学家”、“假如我是解放军”等等。“假如”的都是让人钦佩、羡慕的人物、心向往之的角色。可是,《工人日报》1月2日刊登“让人眼晕的作文题”一文披露,西安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给学生出了一个作文题:《假如我是本·拉丹》。《新华每日电讯》去年12月21日揭露,哈尔滨市场出售“恐怖魔鬼贺  相似文献   

18.
我在《档案春秋》2006年第7期,发表了一篇关于《鲁迅茅盾致红军信》(以下简称“鲁茅信”)的文章。《档案春秋》2007年第1期发表陈福康也谈此信的文章,与我商榷。我想先介绍一下关于“鲁茅信”的争论的来龙去脉,以便读者理解陈福康的说法何以是不合史实的,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9.
天高云淡的时节,有一个记者节.一年一度,催促我们的脚步,又让我们歇一歇,看看鞋子上的泥土,听听内心的召唤,再出发.这个记者节,好多人在路上,天南地北“走基层”,不知怎的我由此想起一个人.马锡五.马锡五是谁?我也陌生.只是前几年办报,习惯性地做了一则手记,摘自《南方周末》一篇文章《马锡五“复活”》(2009年6月11日),才知道历史上曾有一位马锡五.  相似文献   

20.
今年植树节前后,一些报纸载文介绍我国的植树节。我发现,有的文章有谬误。3月12日工人日报题为《植树与植树节》一文中说:“1915年,我国规定过7月13日为植树节,1929年又改定孙中山先生逝世日(3月12日)为植树节。”3月12日湖北日报第四版摘登四川日报的文章《植树节:全人类共同的节日》说:“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