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加强科技情报学术交流,发展学会之间的横向联合与协作,进一步推动西北地区科技情报事业发展,西北五省区第六届科技情报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11月5日~8日在古城西安举行。这次研讨会是受西北五省区情报学会协作组委托,由陕西省科技情报学会筹办。来自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陕西五省区的科技情报界的代表共48人。会议研讨的中心议题是:1.欧亚新大陆桥开通对西北地区情报工作的影响;2.情报工作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如何创收,为情报服务创造条件;3.科技文献合理布局与资源共享问题。这次研讨会提交会议论文共61篇,其中甘肃13篇、宁夏5篇、青海7篇、新疆21篇、陕西15篇。这批论文围绕会议中心议题并涉及到科技情报工作的诸多方面,讨论的问题比较具体和深刻,对当前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西北五省(区)第七届科技情报学会联合会学术年会于1992年7月21~24日在青海西宁召开。来自陕西、甘肃、新疆、宁夏、青海五省(区)的科技情报界的专家、学者及有关方面的领导共56人参加了会议。这次学术年会共交流学术论文81篇。其中,甘肃省18篇;新疆自治区17篇;陕西省13篇;宁  相似文献   

3.
自去年5月西北五省、区情报学会协作会议以来,经过各学会的共同努力,首届“开拓大西北科技情报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6月19日至22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会议收到论文47篇,这些论文内容广泛,有的论文水平较高,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根据会议要求选登其中部分论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为了提高科技情报刊物的编辑出版水平,促进科技工作的发展,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我们陕西省科技情报所、陕西省科技情报学会,受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和中国科技情报编委会的委托,在省科委、科协的支持下,于一九八二年七月十五日至二十八日,在西安举办了科技情报刊物编辑人员讲习班。省科委付主任、情报学会理事长崔中同志在开班和结业式上讲了话。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编辑报道专业委员会于1995年1O月18日至20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功地组织召开了全国情报期刊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编译报道专业委员会宋培元副主任(国家科委信息司期刊处处长)介绍了有关科技出版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科技情报学会于1985年10月24~26日在延安召开了市场情报研讨会。参加会议共三十一人,交流论文十四篇,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一) 西北经济振兴需要科技情报工作,而科技情报工作为振兴西北经济作出贡献也完全是可能的。让我们来看一看西北地区公路运输科技情报网坚持活动十五年,至今仍生机盎然的例子。 1972年,交通部在河南新乡召开了全国黑色路面会议,与会代表一致反映这种交流科技经验的会议很解决问题。部的领导同志抓住这一时机,号召组织起来,互通情报。  相似文献   

8.
4月12日,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医学院、西安矿业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6的科技情报工作负责人及陕西学会理事共10人,在西安矿业售科技情报学会高校委员会第在学奎理事氏崔中同志主诬地区高等院谈  相似文献   

9.
1997年11月16日—21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在北海市召开省(区)、市科技情报学会、分会,团体会员单位秘书长、专职干部工作研讨会,到会代表52人。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秘书长高庆生作了题为“深化改革,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的发言。他回顾了1995年云南文山会议以来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的工作,对今后学会工作的发展谈了几点看法,并就召开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换届选举、庆祝中国科技情报学会恢复活动20周年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声象专业委员会成立会于1992年4月21日-23日在北京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召开。该委员会遵照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章程,自筹经费,积极开展声象工作经验和声象科技学术交流活动,努力促进我国科技情报声像事业的发展。通过充分协商,同意聘请以下同志作为专业委员会领导成员。主任委员:吴维新  相似文献   

11.
《青海科技》2006,13(5):72-72
本刊讯近日,为探讨新形势下科技查新经验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科技查新水平,青海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和青海省科技情报学会组织召开了全国科技查新工作研讨会。来自清华大学、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全国各省(区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及省内有关单位等44家近70名科技查新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充分肯定了科技查新工作在科技立项、成果鉴定和评奖工作以及科技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等方面所作的重要贡献。就如何提高科技查新工作质量和水平,特邀的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任道忠研究员作了“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建设”专…  相似文献   

12.
书讯     
王忠军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5):F0004-F0004
2006年8月22—24日,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理论方法与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在京联合召开了“我国情报学学科现状、发展与前瞻”学术研讨会。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蔡镭、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副理事长梁战平、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秘书长史秉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杨列勋博士等出席了会议。来自高校系统及情报信息机构的4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我国情报学学科现状、发展与前瞻”主题,20位学者作了高质量的学术报告,并在会议中就学科定位与发展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编译报道委员会情报学期刊协作会于1997年5月18—21日在大连中船总公司750所召开了1997年年会。有13个团体会员共2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期刊处、编译报道委员会秘书长朱晓东同志应邀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1.传达、讨论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科技期刊治理工作”等文件精神;2.交流、探讨情报学期刊办刊经验;3.换届选举,产生第二届情报学期刊协作会领导班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国防科技情报工作水平,加强基层情报人员交流,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网站工作委员会针对基层科技情报的现状开展了基层国防科技情报工作管理经验交流研讨会、国防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及服务经验交流研讨会、基层装备科技信息情报研究与服务经验交流研讨会等情报交流系列活动,并拟定于2012年下半年继续举办系列活动之四——召开情报产品开发与服务经验交流研讨会。现将有关征文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 0 3年 10月 3 0日— 11月 2日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理论方法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情报学术专业委员会在南京理工大学联合召开了“信息构建 (IA)与情报学理论方法的新发展”学术研讨会 ,来自全国高等院校和情报机构的 7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通过大会发言和小组交流的方式对会议的主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这次会议达到了推进我国信息构建 (IA)研究与情报学理论与教育发展的目的。代表们普遍感到会议选择了最新的、最具发展前途的理论和实践前沿问题开展讨论 ,使他们的思维受到了启发。一、会议的主要成果1)会议…  相似文献   

16.
<正>7月11-12日,"西北五省区建设草种子专业化生产带可行性研究"项目研讨会在新疆塔城地区召开。原国务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老科协会长陈至立,中国老科协常务副会长齐让,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马宁·再尼勒出席开幕会并讲话。塔城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木合亚提·加尔木哈买提,西北五省区  相似文献   

17.
1991年7月9—12日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学术委员会与理论方法委员会联合在北京召开了情报产业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学会秘书长陈炳刚致开幕词,并向代表们传达了国务院与国家科委近年来关于加强第三产业与信息服务产业的重要动向,认为本会开得及时,有助于发展我国的信息服务产业。国防科工委原科技情报局局长金朱德研究员与全国科协培训研究中心主任杨沛霆教授分别致词;国家科委科技情报司司长刘昭东到会接见了代表,并发表了讲话(?)学会副理事长汪廷炯作了会议总结。出席会议的代表共计40余人,有25位代表在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编译报道委员会情报学期刊协作会’98年会于1998年4月24~27日在温州市召开。有9个团体会员共1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主题为:情报学期刊面临的形势及发展的对策。具体内容有:学习国家有关期刊管理的文件;交流情报学期刊办刊经验;研讨情报学期刊的发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一、三年来的工作概况陕西省科技情报学会,自1978年11月5日正式成立至现在,已有三年多的时间。三年来,在三中全会和六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在省科协的领导与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的指导下,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制定会章和发展会员。学会成立时,常务理事会即参照中国科协和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的有关规定,制订了学会章程(试行草案),并开始分四批发展会员。  相似文献   

20.
为西北地区五省(区)科研评价和学科建设提供客观、可靠的数据支撑及参考建议。以In Cites和ESI数据库为数据源,统计西北地区五省(区) 2005—2016年SCI论文情况,从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SCI论文国际国内合作发文情况、进入ESI全球1%学科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西北地区五省(区)科研机构应加大力度提高发文质量、增加高质量论文产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并倡导国际国内合作研究、优化学科建设、牢牢把握面临的发展机遇,以提高科研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