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园的音乐欣赏课可以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丰富幼儿音乐欣赏的经验,发展幼儿音乐才能,提高幼儿音乐审美力,它也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础。为了使儿童对所欣赏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具体化,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上音乐欣赏课时,我大胆地尝试了音乐欣赏与绘画相结合的方法,让幼儿在深刻体验音乐感情的基础上,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美的音乐形象。例如:上音乐欣赏课《小鸭子游戏曲》时,我先引导他们体验音乐的感情,使他们产生共鸣,并要求他们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感受。上课了,我先把曲子的名字介绍给小朋友。然后,弹起了《小鸭子游戏曲》。随着诙谐优美的曲子,小朋友们把小手放到了身体的两侧,身体使劲地左右摇摆起来,脸上露出了纯真的笑容。听到曲子的高潮处,有几个小朋友竟忘情地离开座位摇  相似文献   

2.
“画音乐”     
以前,我教幼儿唱歌,只要求他们一句一句地跟着我唱,如此反复,直到会唱为止。在后来的教学中,我觉得教幼儿唱歌,不应追求他们会唱多少首歌曲,而应把精力放在对孩子们的节奏感、音乐记忆力、音乐素质的培养上。因此我遂步探索,尝试着让孩子们边听音乐,边把听到的音乐用图画表现出来,我教《小鸭·小鸡》这首歌后,要求幼儿把听到的歌曲内容画  相似文献   

3.
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在这个时期,利用音乐去丰富幼儿的想象,能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使他们脑的机能与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听赏能力,开发幼儿想象——活泼好动,爱唱爱跳是幼儿的纯真共性。心理学认为,幼儿对于音乐的听觉能力发展较好,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比音乐表达能力发展得更早。根据这些特点,我特别重视发展他们听赏音乐的能力,在听赏时,有意识地启发、引导、丰富他们的想象。在教学中,我注意选择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动听的歌曲,先用风琴多弹几遍给他们听,用作品本身的音乐形象逐步感染他们,让旋律把他们带入意境。如弹奏《开火车》乐曲让他们听,启发他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小朋友由于平常在电影里看到过火车的奔驰和听见过火车开动的声音,马上能想象出这是火车在奔跑时发出的声音。听了《小汽车》的乐曲,他们能说出这象汽车叫着在跑。听了《打电话》的乐曲,一个个做着手握听筒的样子,说这是电话铃在响。小朋友对美妙的音乐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4.
在体育课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我曾在中班设计了一堂由幼儿自编游戏的体育课。我只给幼儿创设活动环境,为他们提供绳圈、响袋(在小布袋里装上几个汽水瓶盖,形同沙袋)和橡皮筋等常见器具,在孩子活动时播放音乐(模仿动作和音乐游戏的旋律),对玩法则不作硬性规定。这节课共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幼儿的分散活动。幼儿做完准备活动绳操以后,我对他们说:“现在大家去玩绳圈,看谁玩的方法最多。”在音乐的旋律中,全班幼儿高兴地玩起绳圈,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玩法。几分钟后,我再分给幼儿每人一个响袋,让他们随意选择玩绳圈、响袋,或两种器材同时玩。结果,孩子们不但玩了抛接袋、顶袋走、夹袋跳等游戏,而且出现了响袋投圈、圈套响袋等综合游戏。紧接着,我又将一条橡皮筋平拉,将其两端拴至一人多高处,另一条橡皮筋的两端低拉拴在两把小椅子上。幼儿立即又投入了新的游戏:把响袋、绳圈向高拉的橡皮筋上扔过去扔过来;将响袋顶在头上,手摇绳圈,在低拉的橡皮筋上“走钢丝”等。幼儿活动时,我及时表扬玩法新  相似文献   

5.
大鞋小鞋     
针对一些乐感较差的幼儿合不上节拍的情况,我组织了“大鞋小鞋”音乐活动。我请幼儿穿着爸爸的大拖鞋走,并播放缓慢的音乐。幼儿拖拉着大拖鞋走得比较慢,他们很自然地理解什么是慢节奏。接着,我请幼儿把娃娃的小鞋套在手指上,随快的音乐“快走”。逐渐地,幼儿能够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的快慢,提高了感知音乐节奏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歌曲旋律创编能给幼儿很大的想像空间和创作自由,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和形式展现自己。通过创编歌曲旋律的活动,幼儿对音乐活动更喜欢,学习得更主动,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幼儿学会了用旋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幼儿的音乐知识得到丰富的同时也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下面谈谈我在歌曲旋律改编与创编教学活动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7.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他们的主要活动方式。当我们把音乐融入游戏中时,就成为幼儿喜欢的音乐游戏。音乐游戏是一种游戏方式,是将有关音乐的基本知识融入游戏中,并让幼儿能够愉快参与游戏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方式。通过游戏的方式把有关音乐的活动内容展示出来,幼儿在开心玩耍 的游戏活动中很自然地接触到了音乐的有关知识内容,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对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会有很大帮助,让他们在有趣的 音乐游戏中获得快乐和友谊。  相似文献   

8.
三岁的孩子怀揣着色彩斑斓的童话,迈着稚嫩的脚步走进了幼儿园的大门。他们将在这里度过美好而纯洁的孩童时光。记得罗兰曾经说过:"人生许多可贵的经验,都是在茫然无知的小孩子时期得来的。"如何引导他们获得好经验,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好习惯呢?在多年的幼教工作历程中,我发现了音乐的特殊妙用!幼儿喜欢音乐,所以在幼儿日常管理上我尝试通过音乐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我把音乐分成了几类,根据  相似文献   

9.
狄留芬 《教育导刊》2005,(10):37-37
音乐时而像蒙着面纱的少女,时而又像令人遐想的魔法师,它能激发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它能把人们带入一个神奇的空间.幼儿正处于好幻想的年龄,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就像音乐一样变幻无穷.我运用"音乐里变出了什么"的方法,激发幼儿去探究音乐、了解音乐,让幼儿更愿意接近音乐、更喜欢音乐、更懂得音乐.  相似文献   

10.
平燕玉 《考试周刊》2013,(34):192-193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却是个难题。现就结合中班音乐活动《布丁扭扭舞》谈谈我对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兴趣所做的尝试。一、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内容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内容,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就要有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教学内容。通过平时对幼儿的观察发现,边唱边跳是学龄前幼儿的特点,他们不但喜欢用歌声来表达感情,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歌曲《布丁扭扭舞》选自于巧虎系列动画,不但形象生动可爱受幼儿的喜爱,音乐也欢快有趣。另外布丁舞动的情景与歌词能给幼儿广阔的想象与创造空间,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辽阔的疆土上,每一个地方的孩子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童谣,抒发他们的欲求,叙述他们的体验,倾吐他们的哀乐,道出他们的情感……。它们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炼,与文学、美术、音乐等息息相关,不仅在人的视觉上产生美感,而且给听觉也带来享受。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歌声融入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让幼儿产生浓厚兴趣,轻松愉快地学习。在民间童谣的学习中,孩子们无拘无束地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表演,在宽松的氛围中,幼儿没有压力,他们是在唱唱跳跳、玩玩闹闹的游戏中学习歌谣的,既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和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我尝试将民间童谣学习与歌唱相结合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2.
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幼儿而言,唱歌也是他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要使幼儿能够愉快地参与唱歌活动,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绪,这与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在唱歌教学中能注重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音乐活动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融为一体,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爱  相似文献   

13.
给幼儿学习的音乐教材,受他们生理及技能条件的限制,一般都比较简单。如果孩子仅限于接触这类作品,会影响他们音乐感受力的发展。相对来说,专门给幼儿欣赏的音乐作品,无论内容、形式或风格都可以比较复杂和多样化。这有利于扩大幼儿的音乐视野,促进音乐感受力及审美力的发展,提高听音乐的兴趣,以及唱歌和动作的表现力。能给幼儿欣赏的音乐作品不少,教师或父  相似文献   

14.
黄静 《考试周刊》2011,(16):231-232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优美的歌声如阳光、照耀着儿童的心扉,如细雨滋润着儿童的心田,使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快乐徜徉。幼儿合唱是一门艺术,在恢弘的气势和歌唱的艺术效果等方面,都能给人留下深刻影响。本着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我组建了幼儿合唱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幼儿合唱应从趣、能、德、情等方面入手,挖掘幼儿音乐的特殊潜在教育价值,下面谈谈我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设计意图 音乐活动中的节奏乐活动以丰富多彩的节奏感、生动活泼的演奏形式深受幼儿喜爱.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选择已配好节奏的乐曲给幼儿练习.对于已有节奏乐基础的中班幼儿,如何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创造力,成为一段时期来我在教学中不断思考与探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叶璐 《学子》2014,(12):61-61
在歌唱活动中,传递歌曲信息的第一使者是教师,让幼儿从整体上认识歌曲的也是教师。幼儿的歌唱,只是感性上的试唱,不理解词的内涵、曲的优美,人云亦云,牙牙学语。每首歌曲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它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抒隋。因此,教师要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隋的范唱,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从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从而激发幼儿的音乐情绪,这是把音乐的美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7.
我在音乐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以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节奏是表现歌曲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发展幼儿音乐感受力所必须掌握的基础。所以平时我把节奏训练作为一种经常性的训  相似文献   

18.
每个婴儿都是天生的音乐家,但如果我们不给他们这种与生俱来的音乐能力提供适当环境,这种能力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对0~3岁的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挖掘幼儿与生俱来的音乐潜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会使他们保持对音乐的天生兴趣,这一切都将对他们一生的幸福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0,(32):165-166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节小班律动《手的舞会》,活动中的音乐则是选择了一段既有趣轻松、又活泼愉快的曲子,并且呈现多次重复,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这个活动我实施了两次,通过两次的实践与反思,让我知道了一个音乐活动,可以实现丰富多彩的多元价值,教师可以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思考……音乐活动中的多通道给了幼儿充分体验、表达情感的机会。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绝对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音乐是综合的艺术。幼儿通过多通道的感受、理解、创作来表现音乐,让他们真正融入音乐中,并影响着他们的一生。  相似文献   

20.
晨间活动时我坐在教室里扎小红花,随手把剪下的碎纸往地上丢。前排的几位小朋友都在朝我发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有个别小朋友在偷偷地调皮捣蛋呢?我的眼睛扫了一下全班幼儿,并没有发现有人不守纪律。这时,他们偷偷地指着地面又相互对笑起来,这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把碎纸丢在地上才引起他们发笑的。平时我总是教育幼儿不要乱丢纸头,今天我自己却犯了这个毛病,给幼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