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乐天 《兰台世界》2014,(6):137-138
出身于琵琶世家的曹妙达以一曲琵琶受封为王。曹妙达的祖父曹婆罗门曾经跟随一名商人学习龟兹琵琶,然后他将这门琵琶绝艺传给他的儿子曹僧奴,再由其儿子曹僧奴传给他的孙子曹妙达以及孙女曹昭仪,四人合称为"四曹"。  相似文献   

2.
初识甘泉,是在第三届中国电视书法篆刻大展赛上,甘泉是江苏省唯一的一名获奖者,自然很引人注目。作为书友,我和他聊得很投机,他思路清晰、见地独到,他给人的印象是既有军人的坚定、沉着,又有作为一名书者的真诚、严谨和做朋友的坦荡。“艺术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需要真诚。”甘泉如是说。其实,他能走进艺术殿堂,纯属偶然。那是上中学的时候,一次,语文老师拿着他的试卷,牛气地对他说,你看你写的字,看都看不清,让老师怎么给你判分。从那个时候起,他就开始研究名家书帖,拜书法家马东升先生为师。由于地的灵性、勤奋和真诚,19…  相似文献   

3.
《河北广播》2006,(5):35-35
近日,河北电台技术中心的四名党员代表赶赴地处井陉县深山的辛庄小学,为被他们资助的两名"希望工程"小学生送去了必需的学习用品及部分衣物,向辛庄小学赠送了教学用具,并将饱含技术中心党支部35名党员深情的1200元捐款送到因家中失火,使家境更加贫寒的帮扶对象栾锴家中,鼓励他努力学习,完成学业,报效祖国。  相似文献   

4.
胡山源先生是江苏省江阴市人,他以91岁高龄离开人世已一年了。他的音容笑貌、高大身材,仍屹立在我的面前;他的几十本著作(包括翻译作品),仍在我的书架上。他不独是一名驰名中外的作家、教授,而且是一位令人难忘的编辑。胡山源先生的编辑工作是做得很出色  相似文献   

5.
从古至今的丛书(上) 徐柏容"丛书"之名,古已有之。我国最早见于唐代陆龟蒙的《笠泽丛书》。但他所说的"丛书",并非我们今天所说"丛书"的意思,而是因为集中所编入的都是作者的诗文小品,不过是些丛腆细碎之作而已,含有自谦之意。我们不可据《笠泽丛书》之名望...  相似文献   

6.
李公朴     
李公朴1907年生于江苏省开进县,谱名水祥,字亚祥,少时自名公朴,五四运动期间,他在报上揭露一些奸商将日货改贴商标冒充国货的行为面被店主开除。1928年,他考取美国俄勒冈州雷德大学,半工半读,留学期间,他对美国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状况进行考察研究,认为学校“是改善社会环境的策源地”。  相似文献   

7.
陈少华 《新闻实践》2014,(8):102-104
43年前,金华老火车站票房厕所边一名弃婴凄厉的哭声,引起了正在附近拾破烂的张洪斌的注意,后他与妻子楼小英商量,决定收养这一弃婴。其弃婴就是今天的张美仙。此后,两位老人先后收养了20多名弃婴。这对靠拾破烂维持生机的善良老人的事迹,曾感动了无数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将这对以捡破烂为生的爱心夫妇称为"中国希望工程第一人"。  相似文献   

8.
<正>明朝崇祯十二年(1639年)农历八月九日,偏远的边城云南省云州(今云县)迎来了一位千古奇人,他就是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和游记文学家,“一代游圣”徐霞客。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省江阴人。他从22岁开始出游考察,先后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历经34年考察著就集科学性和文学性为一体的《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人文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奉天城里(现沈阳)有一位名震关东,声传华夏的武林泰斗。他就是号称"花枪北侠"的戳脚名师、三十万奉军教头、大帅府武术教习、东北第一保镖胡奉三。胡奉三为人正直,侠肝义胆,富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七十多年的武术生涯中,他匡扶正义、除暴安良、练兵授徒、习武报国。至今在东北三省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一、设镖创艺胡奉三原名胡凤先,祖籍沈阳新民白旗堡人,属满族正白旗。其父胡德永原是清初开国大将胡世龙的后裔。胡凤先清同治元年生于河北乐亭扬洼子庄。  相似文献   

10.
在三峡商报的发展过程中,策划了一批有影响受欢迎的专栏,如"百名律师团"、"商报红娘"、"夷陵骄子"、"万人相亲大会"、"商报小记者"、"商报炒股大讲堂"、"宜昌民生报告"、"万人理财大行动"等等。专栏的成功是三峡商报发展为具有竞争力的传媒的一大秘诀。  相似文献   

11.
曹辛之是中国出版界最有影响的书籍装帧艺术家之一,其人其事在出版界广为流传,对其装帧艺术成就的研究多有见诸学界。在他辞世整整十六周年之时,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了收集其毕生主要成果的《曹辛之集》,为广大编辑出版工作者提供了多方面的借鉴参考,同时也是对这位值得尊敬的新中国第一代出版装帧艺术家的最好纪念。作为"新中国六十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新中国六十年有影响的六十编辑"、"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奖者,曹辛之堪称一名"多面手"。他在十九岁时就从事编辑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2.
毛晋刻书功过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之 《出版科学》2001,(4):62-64
毛晋(1599-1659),原名凤苞,字子九;后易名晋,字子晋。别号潜在、隐湖等,室名绿君亭、汲古阁等,江苏省常熟县昆承湖七星桥(亦名曹家浜)人,明末清初名藏书家和出版家。毛晋终生刻书,为了刻印图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刻完《十三经》、《十七史》之后说:“回首丁卯至今三十年,卷帙从衡,丹黄纷杂,夏不知暑,冬不知寒,昼不知出户,夜不知掩扉,迄今头颅如雪,目睛如雾,尚砣砣不休,惟惧负吾母读尽之一言也。”晚年他对季子毛扆说:“吾缩衣节食,遑遑然以刊书为急务,今板逾十万,亦云多矣。”可见为了刻印图书,毛晋省吃俭用,呕心沥血,一息尚存.刻书不止。  相似文献   

13.
李柯 《新闻前哨》2013,(12):78-79
"把关人"的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在他的《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年)一文中率先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他们只允许符合其价值标准或群体规范的信息进入传播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把关人"概念引入到新闻传播领域,明确提出了新闻选择的"把关"模式。"把关人"根据其所属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当今,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悄然改变,使得传统的知识、信息、文化传播途径受到冲击。传统图书馆如何与网络、通讯科技结合,冲破空间、时间、媒体的束缚,焕发新的生命力,是现今图书馆人亟待解决的问题。8月28日,由江苏省图书馆学会主办,江阴市图书馆、江苏省图书馆学会数字图书馆专业委员会承办,北京超星数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2014江苏省移动数字阅读与图书馆服务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江苏江阴市召开。  相似文献   

15.
《垂直救援》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文艺广播部推出的纪实广播剧,播出后在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荣获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8年度江苏广播剧奖一等奖。两年后重听《垂直救援》,其题材、内容、制作还是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6.
刘晨 《兰台世界》2014,(7):64-65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一生命运坎坷,但也造就了他敢于求真知、求真理的性格。在法律方面,他是封建历史上第一个敢于提出"君权民授"和"争利"、"祸害"君权主张的人,更是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法律思想启蒙者。  相似文献   

17.
今年54岁的曹克敏是江苏省睢宁县供电局一名普普通通的安监员.但大伙儿却称他曹记。  相似文献   

18.
韩博  王海毅 《湖北档案》2013,(11):39-41
蒋介石深谙曾国藩的识人之术、御人之道,所谓:"顺我者昌,逆我则亡"。纵观蒋氏诸多战将,且不论战功如何,品质怎样,他们都有1个通性,就是被蒋介石抓住了弱点。张灵甫、邱清泉、黄维就是3个被蒋介石抓住不同弱点的典型。蒋介石就是这样"知人善用",驱使他的将军们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圣眷隆恩"的张灵甫张灵甫早年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关羽、岳飞等英雄人物都是他的偶像,"忠臣良将"、"一臣不事二主"、"奉天朝为正朔"的思想在张灵甫心中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9.
黄质夫与乡村师范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质夫先生(1896—1963),江苏仪征人。早年以第一名考入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后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他从1924年起,投身乡村师范教育20年,先后创办了我国早期乡村师范学校界首乡师、著名的栖霞乡师、位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僻山区的国立贵州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20.
【相关链接】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章太炎虽然曾关注西学,但传统文化对其影响深入骨髓,因此在辛亥革命后他依然推崇国学,堪称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不只是革命家,更是近代中国最博学、思想最复杂高深的人物,堪称是"有思想的学问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