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编者按:近几年,记者的笔墨官司不断,虽然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但作为记者惹上了笔墨官司总不轻松。特别是惹恼了名人,麻烦会更大。其实,记者是报道新闻事实,如果能在报道中多一分客观描述,少一点主观色彩,采访再深入一些,作风再踏实一点,笔墨官司也许就不再缠身。  相似文献   

2.
乔边 《报刊之友》2002,(1):57-57
2001年11月2日的《华商报》刊登一篇报道《新华社记差点中枪》。这篇报道是新华社记在阿富汗反塔联盟阵地上的目击记。有两个自然段,第二段中有这样一句话:“事后,我们的摄影记王长山心有余悸地对我说,他当时正在站着拍照,一颗子弹正好打在他眼前两米远的土包上,如果子弹再飞高一点.  相似文献   

3.
sthouyu 《青年记者》2007,(8):18-18
当我们这些报社记站驻地记经常知道一些黑幕而无法报道(地方媒体更无法公开报道),我们的激情被一点一点的磨灭了。我们的热情也随之而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杨娟  李杰  段业辉 《军事记者》2005,(11):40-41
胡乔木说:“我们当然要发表意见,但是最有力的意见乃是一种无形的意见。”这是针对传统媒体而言的,对客观性要求更高的网络新闻是否也遵循这一点呢?网络新闻仍是报道,这意味着记或编辑的出发点再客观,只要报道出来,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倾向性。下面我们把记或编辑的倾向性分为两种意图:评价意图和凸显意图。在此基础上,来谈谈网络新闻世界语言的主观性与主观化。  相似文献   

5.
并非偶然的成功记泰安电台对8·13先进群体事迹的报道方远莎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是最能检验新闻工作者思想素质高下、业务能力强弱、是否具有战斗力的。泰安人民广播电台对8·13先进群体的成功报道,就充分显示了这一点。金秋时节,五岳独尊的泰山,吸引着成千上万的...  相似文献   

6.
陈堂明 《新闻前哨》2006,(2):114-115
报道重大典型人物,历来是湖北日报的优势之一。一些先进人物的成功报道,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而且数十年后都令人难以忘怀。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感动着千千万万读,潜移默化地铸造着人们的灵魂,从而使党报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中,发挥了应有的舆论导向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参与报道的记,就必须以极大的热情和社会责任心,付出艰苦的努力。41年前《夏菊花》的报道,使我深有所感。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字报道和摄影报道一直是纸质媒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鉴于专业化的要求,人们约定俗成地把记分为字记和摄影记,从而字报道和摄影报道也势必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领域i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字记不懂摄影.摄影记不精字的尴尬局面。然而,随着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报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各大媒体越来越需要能够掌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记者要用自已对事实的报道夫说服读者、征服读者,那么,记者在采访事实的过程中,就要首先去征服被采访者。记者“记”得好坏(这一点,我们在上期的《记者的“记”》中专题谈过),直接关系到后来报道文章写得如何,而在“记”之前,又首先有个“访”的问题。如何“访”,如何让被访问者能提供给你报道某一重要事实的可靠材料,这不能不说也是记者的又一项基本功。著名记者田流在谈采写经验时曾说过:写作当然要用力气,但应在采访上花更大力气,两者如果作个简单的比例划分,百分之六十以上,甚至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精力和时间要…  相似文献   

9.
《青年记者》2009,(23):4-5
11月23日,《华尔街日报》以《排尾之争以五矿认错告终》为题,报道了中国五矿集团与新华社下属的《经济参考报》笔墨官司的结局:一方是中国官方新华社下属的报纸,一方是实力雄厚的中国国有企业;双方就一篇关于环境污染的报道展开的纷争似乎已经达成停火协议。  相似文献   

10.
录音报道是具有广播特点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广播记主要运用新闻事实的现场实况进行的报道。在录音报道中,除“答记问”、“谈话录音”等少数几种形式不需要记描述外,其他均由音响和记描述两个部分组成。记描述在录音报道中占有着相当的比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篇录音报道的成败。因此,研究录音报道中的记描述,对于发挥广播特点,提高录音报道质量,无疑是有一定益处的。  相似文献   

11.
迟国维 《新闻三昧》2004,(11):28-29
看报看题。报纸标题首先应该告诉读你这条新闻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记编辑善于以准确和简练的语言把报道内容中最主要、最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体现在标题上,从而使读一看标题就能马上知晓报道的大致内容。标题应成为读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让读在最短的时间内知晓报道的新闻价值所在。因此,记和编辑有责任在标题上做出明显的标识,帮助读对新闻信息作出快速准确的选择。当了二十年的编辑,有了一点体会,特简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新闻媒体的显特点之一是它对所报道范围内的一切内容,有义不容辞的监督义务。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记是完成这一义务的实施。记历来被称为无冕之王,是因为记与生俱来就有监督的角色职能。但是在时下,很多记的角色出现了不应有的错位。比如:有的记一手拿批评  相似文献   

13.
钱葳 《视听纵横》2003,(3):88-89
2000年浙江电台在现场报道上作了大胆尝试,浙广早新闻推出“一线报道”栏目,该栏目主要是以记现场口述报道为主,要求记“开口”,从现场直接发回报道,通过两件多的实践,现在采访部记已经做到人人能“开口”,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会议报道没写头”,“会议报道没听头”,“没看头”,这是一些记产和不少听众、观众、读者对会议报道质量不高的真实、客观评价。那么,如何改进会议报道呢?这里,我就如何改进电台的会议报道浅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朱巍 《新闻爱好者》2002,(10):44-44
记是否具有宏观意识,是否善于宏观思考,这是立足宏观的深度报道成败的关键:几年前,我在《春潮涌动话农业》系列报道“豫中篇”《高效农业在崛起》(发表于1997年4月9日《河南日报》)的采写过程中,深深感受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沙敏 《新闻世界》2003,(12):18-18
如今的媒体多种多样.新闻报道的形式较之以前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消息、通讯、特写、已不拘束于一定的格式,但在这些报道形式中.新闻的深度报道仍有着一定的生命力.受到许多读的青睐。缘何如此。我认为关键的一点是.新闻深度报道在复杂社会和事物的纷呈中.具有一定的“分析性”和“解惑性”.应该说具有思维特性的深度报道是新闻记不懈追求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业余报道,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职业形式,它是相对于媒体专业记之外那个群体,说白了就是用工作之余为媒体“打工”(写报道)的人。要搞好业余报道不容易,我在这方面有一些体验。我在企业里当过三班倒的工人、职工教员、会计,无论做什么工作,我都没有放弃业余报道。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再做自己喜欢的新闻报道,是一种乐趣。  相似文献   

18.
在采写经济报道方面,驻地方记站的记与编辑部跑经济的专业记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所谈“三要三不要”的体会,是试图探讨驻地记采写经济报道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9.
刘晓鸥 《视听纵横》2004,(2):111-111
电视现场新闻报道的成功与否与记的出镜表现有直接的关系,记是报道的核心,是报道成败的关键。记一出镜,他的外貌、语言、体态、动作、表情、气质、水平以及  相似文献   

20.
体验式报道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一种报道形式。和其他的报道方式不同的是,在体验式报道的采访过程中,记不但是新闻信息的传递,而且还是新闻事件的亲历和参与,承担着记和新闻当事人的双重角色。因此,要求记在正确认识体验式报道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角色意识,包括角色期望、角色转换以及避免角色错位三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