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依据抄本的缮写避讳形式,推断《红楼梦》容庚藏120回抄本的形成时代在道光元年之后。据此,进一步比勘此抄本与当时坊间流传的其他刻本之间的文本异同现象,论证容庚藏本实乃远于脂本、程甲本和东观阁本版本系列,而更近于程乙本版本系列。通过异文举证,考定该抄本在缮写时很可能参校了道光壬辰王评本;并以光绪丙子王评本、光绪大观琐录本等佐证容庚藏抄本并非《红楼梦》早期版本。同时,证伪了"它的存在已经使《红楼梦》120回抄本早于第一个排印本的结论成为可能"之判断。  相似文献   

2.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一部题名为《红楼梦》的手抄本,钤有近代学者孙人和的藏书章,是目前仅知的带有24幅手绘彩色绣像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抄本。虽有程伟元和高鹗的序言,但与程甲本、程乙本有别。从序言题目、绣像题名、行款格式等特征,以及同正文的比对来看,此本与乾嘉之际的东观阁白文本相同,与嘉庆十六年的东观阁评点本差异较大。应是乾嘉之际,东观阁书坊照程甲本翻刻其白文本之前,在一部程甲本(手书题名"东观阁原本",现藏北大图书馆)上挖改修订,然后再抄录正文、手绘绣像的一个誊清本。现知的几种每面10行、每行22字的一百二十回抄本,皆与东观阁本存在渊源关系,但北师大这部抄本更为完整。可以说这是东观阁白文本刊刻之前的一部誊清的工作底本。在纪念程甲本刊行220年时,这一抄本的披露,使《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抄本系统的队伍有所壮大,让《红楼梦》东观阁系统的版本增加了新成员。它为我们探寻《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的修订历程和传播形式,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新的版本资料。  相似文献   

3.
结合桐花凤阁批校的程乙本《红楼梦》主事者陈其泰生平时代,首次考辨桐花凤阁批本凡二十回抄文底本乃为本于嘉庆庚辰藤花榭版《绣像红楼梦》,并参以异文比勘证明陈氏旁添文则为参照张新之妙本,佐证陈氏抄补之后二十回文本及其校勘,当系东观阁本俗本一系。附带考订2006年发现的补拙斋抄本之底本当源于三家评本,辨析所谓补拙斋抄本底本有脂砚斋本特征说法之误。  相似文献   

4.
作为120回抄本,蒙府本《石头记》一直受到红学界的重视,关于其配抄部分底本问题,学界一般认为应属程甲本系统。通过蒙府本与各翻印本文本比对,论述蒙府本配抄部分文本系据程甲本系统而来,确切地说:卷首程序乃抄自藤花榭本,而非程甲本;配补正文部分(第57回-62回、第81回-120回)则抄自程甲本和程甲本翻印本,而非另一种“底本是脂本和程本之外的抄本”蒙府本乃是一部脂本和程甲本翻印本的配装本。  相似文献   

5.
北师大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北师大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具备北大藏庚辰本的基本特征 ,但与北大本相比 ,又存在许多异文。查考其版本来源 ,我们发现 ,师大本不仅与庚辰本有关 ,而且与己卯本、甲戌本、戚序本、程甲本 (或甲辰本 )的内容 ,都有联系。初步推断 ,师大本是以庚辰本为底本 ,参考甲戌、己卯、戚序、程甲或甲辰等本 ,校补整理而成的 ,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对第六十七回和六十四回文字的清理看到列藏本并研究其特色之后,深信其为保留雪芹原稿面目最全的一种本子。因此,特意根据这个本子来彻底而具体地校勘各本的异文,并探求已卯、庚辰这些早期抄本缺这两回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乔福锦 《丹东师专学报》2013,(1):37-49,F0002,F0003
从外证、内证、理证、旁证、反证等方面作综合考辨,可以肯定,新近发现于天津的庚寅本,确是一个《石头记》清代抄本。庚寅本之发现,不仅填补了"脂本"乃至"佚稿"之文献空白,也为现存版本考证鉴定提供出十分重要之学术依据,为"列藏系五本"乃至整个《石头记》版本源流考辨梳理提供出极具价值之文献参照。从版本研究史之角度观,庚寅本之发现,也是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甲戌本、"庚辰本"发现以来红学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文献收获。  相似文献   

8.
“程甲本”作为《红楼梦》的第一个印本,首次在卷首加入24页木刻人物绣像,开启了《红楼梦》丰富的图像世界。此套绣像在此后的本衙藏板本、东观阁本、妙复轩评本等刻本中得以延续,但在数量和内容上却有一些差异和变化。  相似文献   

9.
"程甲本"作为《红楼梦》的第一个印本,首次在卷首加入24页木刻人物绣像,开启了《红楼梦》丰富的图像世界.此套绣像在此后的本衙藏板本、东观阁本、妙复轩评本等刻本中得以延续,但在数量和内容上却有一些差异和变化.  相似文献   

10.
《绣像红楼梦全传》是程本早期翻刻本之一,现于北大图书馆古籍阅览室发现一部没有标明具体版本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无扉页,但根据行款特征和文本内容推测出其为全传本。结合该藏本与已知的北师大藏全传本对照,能更为全面地了解《绣像红楼梦全传》的版本特征,完善当前对全传本在《红楼梦》版本中地位的认知:一方面作为程甲本较早的一批翻刻本,全传本与抱青阁本、本衙藏板本大致刊行于同一时期,但各具特色,其中全传本在翻刻程本的过程中作出较多修改;另一方面,全传本作为早期翻刻的白文本,对后来王希廉的双清仙馆本《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的刊行也有重要影响,很有可能是王希廉评点所据的底本。  相似文献   

11.
今人所知的宋代《五臣注文选》中,孟氏本与陈八郎本是保存较为完整的两个刻本。这两个本子虽有着显著差别,但是在正文的舛误、注文的舛误及与古抄本的差异等方面皆存在一致性,这说明它们应来源于相同的祖本,而这个祖本极有可能是史料所载最早而今日已经佚失的《五臣注文选》刻本——毋昭裔本。正是这个处于从抄本到刻本转折之际的本子,影响了孟氏本和陈八郎本等后世《五臣注文选》刻本的总体面貌,包括共同舛讹之处。  相似文献   

12.
明遗民陈忱的《水浒后传》今传两个刻本,即绍裕堂本和蔡元放评改本。通过对上海图书馆藏绍裕堂本和蔡元放评改本进行比勘发现,他们之间最有可能是底本和改本的关系,蔡元放改后的本子在艺术上更加成熟。绍裕堂本稍早于蔡元放本,应该刻于乾隆九年到乾隆三十五年之间,应该是初刻本。此时,蔡元放已经在小说评点界闻名,所以,绍裕堂本的评点盗用了蔡元放的名字。  相似文献   

13.
《三国志演义》魏氏刊本是明代万历年间或万历以后的福建建阳刊本,它属于《三国志演义》二十卷本中的简本。它删减的内容主要是:细节描写,人物对话,人物出身介绍,正文中所插入的诗论等。魏氏刊本参照了杨美生刊本进行刊刻,二者有着共同的底本或祖本。魏氏刊本和美玉堂刊本之间的关系,以及美玉堂刊本和杨美生刊本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清代褚人获编定的四雪草堂刻本《隋唐演义》二十卷一百回,在同属隋唐讲史系列的通俗小说中,是影响最大的一部。有关这部小说初刻本刊刻的具体年代,众说纷纭,多达五、六种,至今尚无定论。尤有甚者,有的错误说法,得到学术界及社会的相当认同,成了权威观点。本文以现存版本实物为依据,对褚人获四雪草堂《隋唐演义》初刻本疑年细加考辨,辨清了有关这部小说初刻本具体刊刻年代的疑点,认为:现存褚人获四雪草堂《隋唐演义》的初刻本当为康熙乙亥本。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台湾中央图书馆藏南宋绍兴辛巳建阳陈八郎刻本五臣注《文选》作了新探讨,揭示了此书是五代蜀相毋昭裔刻五臣本的较忠实翻刻本,具有唐写本及日本古抄本的一些特征,文献价值至高。并揭示了书中抄配部分当出于清末蒋凤藻收藏时以六臣注赣州本系统之本抄配,实无价值,未可与原刻等观。  相似文献   

16.
《史记》徐广注保留了六朝及六朝以前大量的《史记》异本的文献材料,这不仅对我们了解《史记》的原始风貌,流传情况,异本产生原因有重要的帮助,而且也为我们考证今本《史记》讹误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华字典》是我国当代最权威的一部小型汉语字典,这部字典自1953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r第一版以来,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仅汉文版《新华字典》的版次就达17个之多;在汉文版之外,《新华字典》还有多种其他文字的版本;对有关非汉文版《新华字典》的版本情况做了查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点考察《洞灵真经》一书的音注内容。文中首先进行文献梳理,介绍了该书产生流传背景,其次集中讨论释音数据。通过《道藏》收录的两种文本跟宋本参验比勘,详示异同;进而辨析其音释特点。结论认为,此书释音目的基本上是用以辨析字形,标示异体字,从而构成了音义书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