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已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共识.针对过去数学知识呈现过于抽象、缺乏现实情境的依托、课堂显得毫无生气而言,问题情境的出现的确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积极的、深远的影响.不可否认,很多教师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课堂也因此而显得勃勃生机,学习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在对问题情境的理解上有所偏差,想当然地以自己的理解创设一些并不贴切的问题情境,牵强附会地创设,花哨的、热闹的、虚假的、过时的……使问题情境的创设与教学目标的实现背道而驰.情境创设,“情”归何处?这让一些教师迷失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重视听说训练和口语能力的培养,符合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初学英语的学生,当首次在课堂上听到教师说英语的时候,往往既好奇又感觉新鲜.初中学生好玩、好奇、好胜,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良好开端,创设学生乐于接纳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好奇心一步一步地培养为乐听爱说的良好英语学习习惯.教师地道的口语、丰富的肢体语言,加以实物、图片的配合等,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大胆开口模仿,为学生创造开口的机会.也可以教些最简单的课堂用语,精心安排每节课前的3句日常用语,久而久之,学生不但能听而且能说,大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感.同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将课堂上的听说渗透到生活中去,使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说英语的动力.因此,抓好英语的起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学生数学思维有效性基础上的。因而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需要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数学思维上。下面笔者以"一次函数的应用"的教学片段为例,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兴趣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在接触数学公式和图形时,常会感觉陌生、枯燥。同时,初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也有起伏,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集中在数学思维的培养上,作为教师是需要教学智慧的。教学中,教师  相似文献   

4.
以核心素养为前提的小学语文教学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多元化的教育对学生来说也能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设网络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徐春芳 《教育艺术》2007,(11):64-64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起点,是新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情境,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我对力学教学导入法的一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情境是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背景。实践证明,在教学时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以"搭配中的学问"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教学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搭配中的学问"教学片段:a.穿衣搭配问题(1)教师谈话并出示衣服教具:乐乐一家决定出游,出发前,大家都为乐乐穿哪套衣服在伤脑筋。这  相似文献   

7.
林纲东 《广西教育》2007,(5A):39-4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但是有些教师在创设“情境”中搞“形而上学”,一些情境的设计牵强附会,以至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把握情境创设的本质,要使所创设的情境能真正服务学生的学习,不要因形式需要而创设,要因实际需要而创设,要讲求课堂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孙云海  王燕 《山东教育》2000,(10):40-41
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 ,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和参与的多少。因此 ,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 ,让学生变观众为演员 ,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通过积极思维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一、创设情境 ,让学生“想学”数学中的符号、概念、判断、推理对学生来说既抽象又深奥。教师若能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以数学特有的美感吸引学生 ,那么学生很容易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如 ,创设问题情境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打开思维的…  相似文献   

9.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探究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究学习,主要指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遵循数学知识的形成规律,让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探究学习方式的产生,其关键在于能否创设激发学生认知内驱力、激活其思维的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被称为"百科之父",当孩子会说话时大人们便教孩子数数,从这个现象我们足以看出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广泛的发挥空间,更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们的  相似文献   

11.
刘忠 《新教师》2019,(8):53-54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要真实自然,贴近学生生活,形成富于变化,活泼有趣、难度适当、照顾学生的学习层次.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成功地创设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学生就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创设情境"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采用"情境—模型—应用"的模式来开展教学。这一模式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创设情境。情境教学模式需要数学教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究,将已有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活数学知识。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求学欲望激发起来。"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是抽象的,课堂上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乏味。如果能创设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那就再  相似文献   

13.
尹健 《广西教育》2012,(9):72-72
"数学味"是指数学课堂体现数学的本质特点。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凸显"数学味"呢?笔者觉得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就需从数学本身出发,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凸显数学本质和数学思维,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特有的文化魅力。一、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把握数学本质创设情境是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  相似文献   

14.
随着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化学课程的难度不断加深,课程的抽象性也更加突出,学习任务不断加重,这就为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学习挑战。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增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基于此,本文就从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创设合作情境强化学生交流体验、在课后情境中推动学生自我提升几个方面论述了高中化学课堂上情境创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初中政治教材中,配备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合理地运用教材插图,不仅能促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加深他们对政治课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一、巧用插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政治课堂教学中,最让教师头疼就是学生不能聚精会神,一节课中有一半的时间学生们都在"走神",而巧妙地运用插图就能够吸引学生,使他们集中注意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改的到来,数学课堂上起了新的变化,教师也都积极地用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下面是我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见解.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教师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场景和境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情境交融,从而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在新课程价值导向下,创设问题情境成为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亮点。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数学课堂中创设的问题情境不但新颖、有趣、富有思考性,而且有较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然而,也有的问题情境创设牵强附会,不能承载数学知识,冲淡了数学课应有的数学味,导致情境不能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影响了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在新课改深入发展的今天,创设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情境,才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效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这应引起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进行深入地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一、情景教学法的内涵和意义情景教学法也叫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语言表达或各种教学辅助工具,为学生创设一种客观、形象、生动的场景,在视、听、说等方面满足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对学习的兴趣。教师以案例或情景对学生加以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式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创设和模拟情景,图文并茂,寓教于乐,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体验,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课程引入很重要,它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带着激情走进课堂,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情境。而引入的方法也有很多,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选择,这需要教师的认真选择,才能使课堂进行的快捷、有效。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由于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一节课中的注意力、理解力只能集中20至25分钟。如何能使小学生注意力延续保,持40分钟,这要求教师创设使学生乐学的学习情境。如果能设计出故事情境或者活动情境,并且用这种情境贯穿一节课始终,从情感上抓住学生的思维,那就等于牢牢抓住了课堂,就能解决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