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月夜》是诗人在唐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八月,离家鄜州,欲北上灵武(今宁夏),为安史叛军所捉,身陷长安时写下的一首思家念妻之作。此诗对月怀人,因情造象,造语玲珑而章法紧密。尤以其构思精巧、情悲意切,令千百万读者味之不厌,堪称诗苑独放异彩之奇葩。  相似文献   

2.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肃宗朝担任过左拾遗,官职虽小、却算得上天子的近臣。至德二载(公元七五七年)九月,长安收复后,他即于十一月由鄜州(今陕西富县)携眷重返长安,一家人仍住在城南的下杜。 这次杜甫回到长安,在宫廷中过了约八个月的平静生活。这期间,由于环境所决  相似文献   

3.
<正>马嵬兵变后,太子李亨北上至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是为肃宗:杜甫在鄜州得知消息,便只身出发投奔肃宗,不幸为叛军所擒,被押送至长安。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来到凤翔。四月,杜甫从金光门逃出长安,历经艰险方抵达凤翔。杜甫见到肃宗时形容憔悴,“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肃宗大为感动,拜杜甫为左拾遗。  相似文献   

4.
杜甫身陷叛军于长安,于是望月思乡(鄜州)而忧思情炽,以至产生变态心理而吟出了传诵千古的名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青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思念之情切以至产生人我不分的幻觉:诗人自己幻作鄜州的妻子于闺中独自望月忆长安,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以至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其间还隆重地担心丈夫是否还活  相似文献   

5.
月夜     
今夜州月 ,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新读】《月夜》作于天宝十五载 ,当时杜甫被安史叛军困于长安 ,妻儿逃难寄居于州 (今陕西富县 )之羌村 ,诗人望月思家 ,写下此千古传诵的名篇。题为“月夜” ,诗人看到的自然是长安之月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此情此景 ,自然勾起诗人的思乡思亲之情 ,但作者不从自身着墨 ,而是宕开一笔 ,神驰千里 ,用对面烘托的手法 ,从妻儿方写起。诗作开篇不写长安之月如何 ,却从州月夜起笔 ,诗人想象家中的妻子定是夜不能寐 ,独自望月思…  相似文献   

6.
杜甫《春望》一诗作于至德2年3月(公元757年)。诗中“烽火连三月”中的“连三月”该作何释?说法不一,通常有两种:一说“连三月”是指正月、二月、三月,时为三个月(五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也是此说);另一种说法是指“连逢两个三月”,时为一年。笔者认为,这两种说法都可商榷。请看历史:天宝14年(公元755年)11月,安史之乱爆发,756年6月叛军破潼关、占长安,唐玄宗李隆基离长安奔蜀,杜甫携家从奉先到鄜州。7月,肃宗  相似文献   

7.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简介:杜甫,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后代对其有“杜少陵”“杜工部”之称,其诗因反映当时的现实社会人生,故有“诗史”之称。“奉儒守官”(《进雕赋表》)是杜甫的人生志向,但他并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大半生困顿、潦倒,因而对世态人情的感受很深刻。诗歌创作背景:唐肃宗至德元载(公元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相似文献   

8.
郭子仪(公元697年-公元781年),中唐名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他一生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收复洛阳长安两京、智退吐蕃回纥的战斗中有  相似文献   

9.
马嵬坡,陕西兴平西北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地方,却因一段历史因缘而名垂千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备受关注的亮点.唐玄宗天宝15年(公元756年)6月,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危及长安,玄宗仓皇出逃.  相似文献   

10.
孟浩然(公元689—740年),唐代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县)人,早年在家乡岘山(在襄阳南、汉水东)下的涧南国读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冬天,他到长安谋求功名,但没有成功.于是,他只得抛弃“忠欲事明主”(《仲夏归南园寄  相似文献   

11.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杜甫被贬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这年冬他告假赴洛阳、巩县探亲,至乾元二年(759年)春,适逢唐军在邺城(今河南安阳市)打了败仗,史思明叛军进逼洛阳,他便离洛阳回华州任所。当时,贼势充斥,上下震恐,唐军除了退保东...  相似文献   

12.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去西北边塞游历。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举进士。一生中只做过校书郎、汜水尉、江宁丞、龙标尉这样一些小官,还曾两  相似文献   

13.
论唐太宗     
有唐一代,自李渊承隋(公元618年)至昭宣帝亡于朱全忠(公元907年),凡二十主,共历二百八十九年。 高祖李渊本出鲜卑拓拔氏,后来宋太宗改称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北)人。当隋末,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李渊以太原留守起兵,入长安称帝。建元武德,在位九年,传帝位于太宗。 太宗,名世民,系高祖第二子,生于隋开皇十七年十二月十六日(公元598年1月28日),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二十岁任尚书令,被封为秦王。于武德九年(626年)八月继位为太宗,次年改元贞观,他在位二十三年,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病死,享年五十一岁,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西安昭陵。  相似文献   

14.
天宝五载(公元七四六年),杜甫和李白在山东石门(今曲阜县东北)分手后,便结束了他“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和“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南北漫游生活,而步上了社会现实的严峻的道路。来到唐帝国的首都长安。满心希望能在政治上找到一条光明的出路。天宝六载(公元七四七年),杜甫三十六岁时,恰逢唐玄宗下诏“命通一艺以上皆诣京师。”他便参加了这次特科考试。但是,因宰相李林甫的忌刻,从中作梗,“恐草野之士对策斥言其奸恶,建言: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崔颢(约公元704—754年),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 723年)中进士,天宝中曾任司勋员外郎(主管官吏勋级).他有较长的时间生活在长安和洛阳,也曾南下长江,到过武昌.他到武昌写的《黄鹤楼》,是一首有名的七言律诗:  相似文献   

16.
公元755年(即唐玄宗天宝十四载)爆发了“安史之乱”,它是唐朝皮外蕴蓄已久的各种矛盾的一个总的爆发点,同时又是一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大搏斗。叛乱的发动者安禄山和史思明,久握重兵,实力雄厚,一旦叛乱,为祸甚烈。唐王朝长期以来,政治腐化,军备废弛,所以战争开始,完全无力抵抗,安史叛军连续攻下洛阳、长安,唐玄宗逃避四川。中原统治集团陷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为了跟安史集团进行抗争,唐肃宗李亨(玄宗太子)即位于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北),起用李光弼、郭子仪为统帅,并求得回纥的援军,合力对抗安史集团。但因“军用匮竭,常赋莫充”,于是乃于江淮、蜀汉地区诏权率贷及卖官爵,“以  相似文献   

17.
关学哲学大师张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载(1020—1077)北宋杰出的哲学家,关中学派的开山祖师。张载字子厚,原籍大梁(今河南开封),生于长安,随父侨寓于凤翔眉县横渠镇(今陕西眉县横渠镇),成名之后即在横渠镇讲学,人称横渠先生。因弟子多为关中人,人称他的学派为“关学”,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他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和思想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和思想,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一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年),生于长安一个中下层仕宦家庭。他的父亲柳镇,为人刚正,学识渊博,官至殿中侍御史。母亲卢氏,是一个慈爱勤恳而有学问的妇女。柳宗元十二岁时,跟随父亲游历了湖南、湖北和江西一带,开始接触社会。贞元九年(公元793年),柳宗元二十一  相似文献   

19.
《羌村》三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作品。安史之乱中,杜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初则携带妻子家小,从奉先向陕北避难,继则把妻子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自己准备只身投奔灵武(唐肃宗即位的地方),但就在半途中被安禄山的乱兵把他掳到占领下的长安,在长安又流浪了几个月,终于伺机逃奔到风翔(唐肃宗的行在),在凤翔被任命为左拾遗。原于疏救房琯,触犯了唐肃宗,险遭不测之祸,幸赖当时宰相张镐的说解,  相似文献   

20.
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入侵西北边疆(甘肃省西北部到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一带)。朝廷遣诸路进讨,屡遭挫败,形势十分危急。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出镇边塞。他作为宋一代名臣,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有突出的才能,到任后迅即整顿州兵,分军教习,大兴营田,招还流亡,使西北前线的形势很快就稳定了下来。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