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12月22日,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召开座谈会,学习贯彻中央领导来校视察的重要讲话精神,讨论国际新闻传播硕士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旨在进一步加强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电视与新闻学院副院长、2009级、2010级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班班主任王晓红主持了会议,各教研室主任、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班校内师资库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王晓红 《青年记者》2023,(23):102-105
智媒时代的到来要求新闻从业者成为在技能、知识、媒介上全面复合、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全能型人才,这种要求倒逼全球新闻传播院系从底层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2019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大改革,实施了“3+6+N”的人才培养模式、精细化团队教学的教学方法、跨界融通的课程设置、多阶教学的教学维度和“做中学”的教学实践,给我国新闻院校一定的启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国新闻院校应该走大传播、强实践、重在地、显特色的新闻卓越人才内涵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消息     
《国际新闻界》2012,(3):11+17+22+34+76+90+126-128
新闻学院承办"全国首届新闻传播教育联席会议"全国新闻传播教育高层联席会议3月10日在我校举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以及国内部分新闻学院院长聚首中国人民大学,  相似文献   

4.
张珂 《今传媒》2017,25(10)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服务地方和人才培养尤其是地方性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一方面给新建本科院校的新闻专业带来了契机,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下新闻人才培养如何发展与改革,首先要建立在对人才培养环境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用以钦州学院为个案,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其新闻人才培养的环境,试图为其发展方针的制定提供依据,也希望给同类院校以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臧铯 《新闻实践》2006,(9):63-63
美国新闻学院的教育模式和中国基本相近,但也存在一些差异。美国大学的新闻学院,有的设立本科,有的不设本科,只设研究生院,后者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研究生院为代表,笔者在该校进修期间,对美国大学的新闻教育方式,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6.
郜书锴 《今传媒》2007,(12):78-79
今年第8期《今传媒》发表徐晓波的文章《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以传媒发展变化为导向》,认为美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在全球来说是比较成功的,美国大学新闻学院里只有17%的教授没有当过记者,教授中最受学生欢迎、最成功的老师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者.然而,这一新闻传播教育的"美国模式"并非如此完美无缺.  相似文献   

7.
翁晓华 《视听纵横》2010,(1):108-110
2009年10月9日至29目,我随浙江省广电系统赴美培训团前往美国参加了为期20天的新闻传播和新闻管理培训。赴美期间,在全球第一所新闻学院——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接受了四天培训,还参观了ABC《早安美国》、NBC哥伦比亚分台、FOX洛杉矶分台、美联社、路透社驻美总部等几家新闻机构。无论是在大学上课,还是实地参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国传统电视媒体深深的危机感和他们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叶,新闻传播活动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为了协调各国的新闻传播活动,加强新闻传播界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世界新闻传播的良好秩序,国际新闻职业道德建设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1910年,国际期刊业联合会在布鲁塞尔宣告成立。1916年,第一届世界报业大会通过了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沃尔特·威廉主持制订的《记者守则》,使之成为第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1926年,第一届泛美报业协会通过一项规则,旨在协调美洲国家之间的新闻传播活动,要求新闻从业人员正确而真实地报道新闻,不在报道中掺…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新闻传播院校在专业融合、跨学科培养、技术导入等创新举措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宽口径、厚基础、重交叉、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主流.但在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当前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仍存在着核心知识体系不稳、人才培养目标层次模糊、重技能轻素养等需完善之处.因此,未来新闻传播本科培养需要构建以"人"为原点的生态型人...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我国新闻教育的实际状况以及作者自己的思考 ,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卡莱教授在《新闻教育错在哪里》一文中提出的新闻教育的三条原则作了分析和回应 ,强调新闻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新闻教育应当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理念和职业素养 ;不能把新闻简单地等同于传播和媒体 ;不能把新闻学同广告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相混淆  相似文献   

11.
张晓辉 《现代传播》2006,(1):130-131
2005年11月4-5日,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本届研讨会由中国传媒大学与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主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和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承办。参加本次会议的研究者共59人,来自37家单位,其中有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6所高等院校;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有人民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新闻报等8家…  相似文献   

12.
蔡雯 《当代传播》2000,(1):26-27
编者按:中国新闻学院教授蔡雯研究媒介及传播策划多年,已出版多本专著,发表论文近百篇,曾应邀为多家媒介从业人员讲授编辑策划理论.这组文章是作者应本刊之约,从刚刚完稿的博士论文《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宏观新闻编辑研究》中选择部分内容改编而成,先期发表,以飨读者.希望这项研究能引起更多同行的关注,有助于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繁荣发展,但新闻传播专业的毕业生却难以被新闻媒体接纳。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新闻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新闻专业主义和人文素养的坚守、回归媒体实践的教学与走特色化之路三个方面探讨了新闻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和问题,并提出走出新闻教育困境的现实路径和选择。  相似文献   

14.
邱沛篁 《新闻界》2005,(1):23-25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新闻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据2004年11月21日在西安举行的教育部全国高校新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透露,目前我国高校所设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已达480个。全国高等新闻教育呈现出老牌新闻院系“锦上添花”、改革开放初就创建的新闻院系“你追我赶”、顶尖级名牌高校新建新闻学院“争先恐后”、各种类型高校创办的新闻传播专业“遍地开花”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以英国、美国新闻传播院校为例,分析了国外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的三个主要论题及争议之处,并概括了国外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融合"趋势,希望对国内新闻传播教育界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郑素侠 《编辑之友》2012,(9):120-123
本文以美国4所高校新闻学院为研究案例,考察了其面对媒介融合所秉持的教育理念,如培养"一专多能"记者、记者职能从采集新闻向知识生产和知识管理转变等,以及应对媒介融合的具体做法,如渐进式变革、将技术融进课程中、"边做边学"等。美国这4所高校在媒介融合人才培养上的理念与做法,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应对媒介融合现实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9月13~14日,第九届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杨宜音研究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程曼丽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高晓虹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新闻学院院长刘昶教授出席了会议。开幕式上进行了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换届仪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创办的第一家新闻教育机构,1988年,新闻系改名为新闻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的新闻学院,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一面旗帜,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新闻传播人才为己任,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倪宁教授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兼博士生导师,更是兢兢业业,潜心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韧劲、勇于担当的魄力和卓尔不凡的智慧积极投身于新闻教学和学术研究当中,严谨的学术精神和饱满的工作热忱使他始终走在学术的前沿,为中国的新闻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近期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倪院长,让我们一起聆听倪教授从事新闻研究工作的真知灼见吧!  相似文献   

19.
据统计,我国目前20万新闻大军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出自新闻院校,今天的新闻专业学生,是明天新闻队伍的后备军。如何优化这支“兵源”,已越来越为新闻界和新闻教育界有识之士重视。今年9月9日,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主持召开的首次“首都新闻教育座谈会”上,记协、新华社新闻培训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新闻学院、北京广播学院、中国记协职工新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新闻系和中央民族学院汉语系新闻专业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全球化背景下新闻领域对于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陆续开设了新闻专业。本文以外语院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新闻人才培养的三个阶段和四种模式,据此定位外语院校新闻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国际化、复合型新闻人才。继而提出外语院校新闻人才培养的四项措施,即新闻专业课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注重外语技能的新闻专业实用化,广泛涉猎新闻专业应该具备的技能,注重开发和利用新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