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电视节目编排技巧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为琳 《视听界》2000,(3):27-27,38
当今,你在任何城市,只要打开电视机,都可随意地收看到十几乃至几十套的电视节目。观众在家中通过手中的遥控器可以不停地选择节目,这就引起各电视台的节目竞争。为适应这种竞争,各电视媒体都得考虑,将自己的有限节目资源进行最优配置,从而取得最佳的播出效果和最高的收视率。这就是电视节目的编排作用。  相似文献   

2.
怎样才能策划和制作出热俏的电视节目,这是我们电视工作经常都在寻思玩味的重要话题。电视节目的商品性已经成为无可辩驳的事实。这一特性,决定了电视节目与其它商品所共有的基本性质,如推介特性、观众的选择特性和对观众的吸引特性,一句话,就是节目内容要让观众在感官上娱悦、精神上喜爱,并能产生持续性地需要。  相似文献   

3.
我国建设发展非常迅速,而且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当今,各种电子设备的开发应用非常迅速,人们对电视节目质量的要求更高,使电视行业受到了重大的挑战。对于电视节目来说,其制作需要通过网络系统或者相关软件进行,从而提升节目质量。本文对电视台节目制作网络系统设计、应用方面的实例进行研究,为电视台改善节目制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电视台实行的节目运作体制一直是制播合一,即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主要依靠电视台自己采编,这一格局在中央台和省级台尤为突出。而制播分离,就是把节目制作功能从电视台基本剥离出来,改由社会专业电视制作公司完成,电视台只负责电视节目的设置、收购、审查与播出。近年来,关于加快电视产业化进程的呼  相似文献   

5.
随着传媒业的快速发展,电视节目的竞争日趋激烈。当前,电视节目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了主持人的竞争,一个高素质的主持人,是节目赢得收视率的重要保障。而提高节目主持人素质的最好途径就是让主持人参与节目的采编和策划,使主持人真正地渗透到节目中去,从而提高节目的质量。本文通过对电视主持人参与节目采编策划的必要性和作用进行分析,充分说明了主持人参与节目采编策划对电视节目质量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各级电视台先后设置了多种类型的专业频道,专业性的对农节目越来越受到农村电视受众的青睐。东北农村电视节目数量多、质量高,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赞誉。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笔者在分析东北农村电视节目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的条件和方向作一些探讨,以期对我国农村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东北农村电视节目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东北各电视台的采编人员在农村节目设置、农村节目制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视媒体的迅速发展,电视媒体的覆盖率已达到了98.42%。电视媒体发展的盛况,也为各个电视台带来了生存压力。因而各个电视台都需要通过自办电视节目以提高观众收视率,以在与多个电视台的竞争之中处于优势地位。本文旨在对电视台自办节目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包装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老年电视节目当前主要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庞大的老龄人口群体与少之又少的老年电视专栏节目形成了极大反差。据统计开办老年栏目与老年节目的电视台(频道)不足总数的2%,每天播放的时间不到两个小时。而老年群体正是电视台白天播放节目的主要观众。目前的现状意味着电视台至少在白天的节目安排中失去了一大批主要观众。 二是目前全国老年电视节目尚存在着一些缺陷: 栏目的整体包装缺乏创新意识,制作手法与表现形式单一;选题缺少策划,节目信息量小,报道缺少深度;有些主持人对观众居高临下,缺乏亲切感;报道角度、报道手段还较为单…  相似文献   

9.
何波 《传媒》2003,(3):19-20
目前,我国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了94.1%,全国总共1983个电视播出机构,每年向广大的观众传输着1047套电视节目。承担着如此浩大的电视节目播出任务,我国电视现有的节目源主体主要有三类:电视台内部自制;社会上的节目公司制作;从国外购买。  相似文献   

10.
据调研显示,近年来电视台收视率呈现下降趋势,专题节目作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电视节目,要想避免收视率下降这一问题,必须尝试在编辑及策划方面创新改革,注重专题节目的生动性、方向性与艺术性,全方位、多层次提升电视节目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创新编辑及策划手法、结合电视台特点做好编辑与策划、用真情做好专题节目以及专题节目的生动性、方向性与艺术性等层面进行详细论述,以期提升电视专题节目的影响力,最大化发挥电视台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到一个电视台的发展路线、一个电视频道的发展规划,小到一档电视栏目的风格与定位、一期电视节目的内容编排与设计,都不能缺少事前策划。目前的中国电视法制节目已经进入发展的繁荣期,因此分析法制节目的策划,必须摒除固有的观念和思路,要从当前的新媒体环境、普法宣传的形势与要求以及法制节目自身的发展特点入手,对节目创意进行再发掘。  相似文献   

12.
黄厚珍 《新闻界》2007,(2):89-90,88
最近,电视栏目短剧的发展成为了电视业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各电视台纷纷上马栏目剧,它在节目形式变化的表象下,涉及到电视戏剧类节目制作诸多方面的变化和发展趋向,可以说,这类节目已经成为了电视节目新的生长点和电视机构利润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节目质量是电视机构的生命,节目评价的科学化、规范化是全面提高电视节目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电视节目品质管理水平、提高节目竞争力和推进栏目品牌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对处于中央台、省级卫视和省级地面频道多重包同的市级电视台来说,拥有本地化的品牌节目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实际上,作为电视媒体运营基本单位的各类知名栏目,对频道的整体运行产生直接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张敬智 《记者摇篮》2009,(12):67-6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广播电视制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节目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节目样式真可谓花样百出。这样的现实带来电视行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电视节目要想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占一席之位,无疑要拿出优秀的节目来。而电视节目的前期策划是产生精品电视节目的首要环节。可以说,前期节目策划的水平直接影响到节目未来的生存能力,前期策划是电视作品成功的秘诀。  相似文献   

15.
对当今我国电视媒体来说,市场化的程度越高,“播出”在整个运作体制中所占的位置就越重要。电视业最初步的“社会分工”就凸显在:电视台以组织播出为主业,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自制部分节目,其他大量节目或委托专业制作公司制作,或从市场上购买其他电视台及专业制作公司的成品节目,并将自制的节目投入市场。所以,“播出”居于核心,利用广泛的社会力量制作节目,让电视节目进入市场流通,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才是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16.
房方 《传媒观察》2013,(2):58-59
电视节目的策划在我国电视事业刚刚起步之时就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电视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及网络新媒体行业的高歌猛进,各类外来节目在网络大放异彩,电视市场趋向饱和,电视台所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电视节目策划的重要性更为显著。策划是电视节目生产和运作取得成功的奠基石,好的策划通常是打破常规,出奇制胜,但是也绝非天马行空,要在一定的原则下科学地进行,这样才会尽可能地避免风险,获得最大成功。在当前的形势下,电视节目策划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节目是电视的生命,质量是节目的生命。对于电视台来说,节目质量堪称生命线。可是,长期以来,这个生命线在非常多的电视台里却没有受到有效的看护和控制,节目质量听天由命、因人而异、时好时坏、参差不齐,处于管理的边缘甚至真空地带。 在电视台的诸多工作中,最缺乏、最头痛、最容易出问题、最制约事业发展的恰恰就是管理。一些明智的电视台已  相似文献   

18.
日前.四川自贡电视台与乐山电视台在乐山广播电视中心举行节目互通启动仪式。这标志着四川省地市电视台之间首次实现节目相互落地。此后,乐山、自贡市有线电视观众均可收看到两地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节目。两地电视节目对等落地,将有效打破制约、整合资源,提高电视节目制作水平,丰富节目内涵,打造文化品牌,充分发挥电视媒体联动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19.
李越 《视听纵横》2003,(4):28-29
目前我国的电视节目制作与发行主体已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首先是中央电视台下属和直属的节目制作发行公司,包括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以及上市公司中视传媒;其次是各省级广电集团下属的节目制作和运营公司;最后就是迅速崛起的民间制作力量。据估计,各家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中有超过80%是外包给这些民营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  相似文献   

20.
民营电视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电视节目制作与发行主体,除了中央电视台下属和直属的节目制作发行公司以及各省级广电机构下属的节目制作和运营公司外,就是民间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民营电视.电视台.广告主.节目市场以及受众等因素共同构成了民营电视生存和发展的媒介前提和基础,这些因素在国际竞争环境和国内行业政策环境的推动与制约下互动演进.构成了我国民营电视的现实生态环境。在这个不断变化着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下,如何认清形势.转变理念.面对竞争,发展自身,抓住机遇.壮大实力成为民营电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