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试验中护理配合的方法及对检查的影响。方法:对468例运动平板试验前、中、后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68例病人,运动试验阳性165例,其中发生心律失常65例、心绞痛27例、晕厥3例,经护理干预后,无休克、猝死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通过对运动平板试验的正确护理,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有效地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室壁形态和运动的改变以及心电图和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于症状发作后1-14天进行首次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个月内复查2-3次.出院后隔3-4个月复查一次.重点观察左室形态和大小、室壁厚度及运动协调性、室壁运动幅度及室壁增厚率、室壁膨出及心包渗出情况.结果 23例中,与心电图相对应部位的室壁异常21例(91.3%),室壁膨出3例(13.04%).心尖室壁瘤形成2例(8.69%).室壁膨出检出时间为2-14天,随访3例室壁膨出患者中2例形成室壁瘤,1例于发病2个月后室壁膨出消失.形成室壁瘤者梗塞面积大,心电图上坏死性Q波在3个或3个以上导联,且振幅深,多呈QR形或QS形,心功能多在Ⅲ-Ⅳ级,有严重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结论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快速检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可鉴别心肌缺血、早期急性心肌梗塞和非缺血性胸痛,对临床上突发性杂音性质进行准确鉴别诊断,对急性心肌梗塞并乳头肌功能不全或穿孔有决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益母草用于治疗缺血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益母草用于治疗心肌缺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心肌缺血),治疗脑梗死(创伤性脑梗死、缺血性脑梗死),治疗脑梗塞并心肌缺血,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结膜炎,治疗晚期小视野青光眼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具有明显差异,治愈率高于复方丹参对照组及其它阳性药物对照组,机理研究阐明了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4.
研究阵发性折返性室上性窄QaS波心动过速终止后倒置T波的临床意义.对71例自发折返性室上性窄QRs波心动过速终止后倒置T波的患者行运动心电图试验、运动铊心肌灌注显像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心动过速终止后,30例出现倒置T波,3例呈铊阳性改变的病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支血管管腔直径≥75%的明显狭窄,但均无冠心病的临床表现.结论:阵发性折返性室上性窄QaS波心动过速终止后倒置T波代表一种常见的现象,可能持续存在一段时间,根据常见的临床和心电图指标不能预测其是否发生.冠心病似乎不是这种复极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存在ST段改变的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2月至2014年3月接诊的92例患者动态心电检测结果,分析ST段改变情况.结果:共92例患者24h检测结果显示在所有ST段下移1mm以上的缺血性发作467次,无症状发作409次,包括静息和休眠时发作336次,其发展时间为3~6min.共61次症状性发作,包括39次于静息和休眠时,平日活动时22次,维持时间为1~3min,DCG检测明显的心肌缺血,ST段降低幅度0.1~0.3mV.结论:动态心电图作为判断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的依据,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简单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运动创伤性跟腱断裂发生的原因、规律及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28例运动创伤性跟腱断裂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28例运动创伤性跟腱断裂者,男性25名,女性3名,其中单侧断裂24人,双侧断裂2人;年龄26~51岁,平均年龄37.8岁,平均运动年限20.9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作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87例冠心病患者应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进行24h监测.结果:检出SMI 643阵次(78.6%),有症状心肌缺血175阵次(21.4%);心肌缺血发作时间高峰在6:00~12:00,这期间检出SMI 407阵次(63.3%);SMI快频率依赖54例占62.1%.结论:冠心病患者SMI发生率高,有极大危险性,DCG对SMI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较高,为目前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力竭性运动在竞技运动员训练、比赛中常常出现,部分运动员会因此发生胃黏膜损伤,甚至发生应激性胃溃疡,为了更深入认识力竭运动发生胃黏膜损伤的机制和防治措施,本文就目前相关报告加以综述,旨在为保证运动员的健康和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运动疲劳和运动性蛋白尿的发生机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运动即刻组、运动后1h组和运动后24h组,测定不同时相肾脏组织匀浆丙二醛(MDA),游离巯基和Na^ -K^ -ATPase的变化,旨在探讨力竭性运动引起的氧化应激对肾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提示,大鼠力竭性游泳运动可导致肾组织匀浆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巯基含量下降,Na^ -K^ -ATPase活性下降,进而使肾功能异常,这些可能是运动性疲劳性和运动性蛋白尿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临床资料: 24例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组38—80岁。42岁以上22例,主要是从事多年教学工作,其次是多年行政干部。颈椎病症状表现多样,根据临床症状,一般分为3型:1)神经根型;2)脊髓型;3)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以神经根型最常见,各型之间常合并发生。神经根系侧后方突出物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有颈、肩疼痛和上肢麻木感,若压迫脊髓,则表现为感觉和运动障碍,肢体和躯干麻木无力以及上运动神经原损害特征。如头晕恶心,呕吐,体位性眩晕,听力障碍及视物不清楚。  相似文献   

11.
董锐 《当代电大》2003,(11):12-14
1 运动和力1 1 重点内容(1)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和瞬时性。(2 )根据运动学方程求解质点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 (限二维 )。(3)牛顿运动定律及其适用条件。(4)万有引力、弹性力以及电磁力的基本作用规律 ,在这些力作用下典型运动的特征。1 2 例题解析例 1 摩擦力做正功 (填可能或不可能 )。解 答案为可能。例 2 以初速度v0→ 和仰角α抛出一物体 ,当达到最高点时 ,它的法向速度为 ,法向加速度为。解 在斜抛运动中 ,速度、加速度可分解为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在最高点时 ,它的法向速度就是竖直方向速度 ,法向加速度就是重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述运动预适应对心肌缺血保护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其分析、归纳.结果:运动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分子机制主要涉及三条信号转导途径,且相互联系.结论:运动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机制复杂,对诱发其保护效应的触发物和信号转导通路的探讨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力是什么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这种作用表现在它的物质性、相互性、方向性等几个方面。也就是说 ,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只有一个物体也不会有力的出现 ,一旦有了力的作用 ,必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作用时 ,同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决定着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是它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指的是物体位置的改变。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简单的运动。运动是绝对的 ,宇宙中根本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  相似文献   

14.
一、学生数学思维缺陷主要表现为“三性“1﹒静态性所谓“静态性“,是指学生静止地看问题,不能用运动、发展的观点全面地认识数学问题。例1已知二次函数f(x)=x2 ax-3在[1, ∞)上是增函数,试确定实数a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创伤性尿道狭窄的治疗。方法 应用二次会师术治疗创伤性尿道狭窄24例。结果 23例随访6~48个月,20例术后排尿通畅,无尿失禁及手术性阳萎发生,未再行过尿道扩张;3例术后尿道扩张2-4次后排尿通畅。结论 该术式组织损伤小,可避免手术性阳萎发生,便于开展,是治疗创伤性尿道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的本质任务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的,但在教学中许多学校和体育教师为了减少风险,取消了许多可能发生事故的运动项目,禁止一些器械性的运动项目。这种  相似文献   

17.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伸展性和收缩性,表明事物的位置、体积、形状等特性。时间和空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分析和解决时间问题时,不能离开一定的空间环境。如地方时、区时、世界时和日界线,总是和有关的经度位置密切联系,确定时刻又以日地空间关系为依据。地球运动包括内部物质运动、公转和自转3种基本形式。地球内部物质运动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认为,美是真理作为去蔽性,作为艺术作品而发生的一种方式。而真理的去蔽性主要是作品中“大地”与“世界”的互相遮蔽与去蔽的矛盾运动,这种运动过程本身恰恰是美即真理在艺术作品中存在或发生的一种形态,因此,美和艺术作品都是一种活的体验过程,而不是一个恒定的、绝对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9.
不同强度的运动对心脏有着不同的影响,适度运动可提高心脏机能,而过度训练或力竭性运动则会损害其正常机能,使心脏出现病理性改变.文中分析了运动训练与心肌损伤的研究现状,指出运动性心肌损伤的发生机制,旨在为预防心肌损伤,研究心肌保护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变异型心绞痛,系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心肌供氧减少而引起的一组临床心电图综合征。其典型表现为周期性反复发作的静息性心绞痛,主要心电图改变为心绞痛发作时ST段呈一过性上抬伴有对应导联ST段压低,发作缓解后心电图恢复正常。近年来,我院共收治几例变异性心绞痛,其中一例在发作时心电图上出现暂时性异常Q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