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系统地反映了课程内容,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重要载体。当今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作为知识和技能的载体,教材也必然要不断向前发展。如何贯彻和适应新的化学教材体系,是化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紧迫课题。一、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适应教学需要现行化学教材要求教师不能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化学教师应该努力探索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习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和  相似文献   

2.
教材作为课程内容的客观载体,是学生获取课程内容知识、学习技能的主要信息来源,也是教师用以传授相关知识、相关技能最主要的辅助工具。根据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特点,结合国际教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基于ibook技术的动态电子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新化学教材教学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扬 《化学教学》2003,(3):17-17
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系统的反映了课程内容 ,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 ,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重要载体。当今知识的更新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以往任何历史时期 ,作为知识、技能的载体———教材也必然地不断向前发展、更新换代。1 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新教材给教师的最  相似文献   

4.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方法与技能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学得方法和技巧的主要“通道”。现代教育思想对教材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教材首先是学生学习的“学本”,教师教学的“教本”。变“主教”为“主学”,这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始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确使用教材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高中化学知识点,“问题存疑式”研读技能可开发学生把握教材的能力,引导学生重视教材的价值,并激发学生主动对教材的隐性知识进行科学探究。从“硫及其化合物”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如何将“问题存疑式”研读技能应用于高中生的化学学习中,同时秉持“学生的主动和教师的引导”相辅相成的观念,以此促进师生合作关系的优化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6.
教学中活动活动中教学——历史活动课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历史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突出的特点:强调一个“活”,贵在让学生“动”,就是以活动带动知识,把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后”的原则,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则仅仅起到引线的作用,这样激活了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学生既增长了知识,也提高了技能。  相似文献   

7.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知是他们课程学习的基础心理历程。课程是一个事件,是发生在课堂、学校中的。它包括四个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环境。教师和学生是认知者,他们带着自己的经验,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来到课堂交流。课程内容是学生要学习认知的对象,一般指以教材为主的内容。施良方教授指出:“学生在教学中的认知加工是由学生  相似文献   

8.
一、钻研教材要做到一个“广”字教材是许多从事中学教育研究及中学教育的专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蕴含着许多耐入寻味、匠心独具的意图 ,体现着潜在的培养性 ;教材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深化 ,技能的形成、发展 ,依赖于教材来完成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 ,是教师备课、上课的重要工具。因此 ,认识教材的角度要广 ,力求从编者的角度———居高临下 ,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 ,教师的角度———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的特殊角色 ,去钻研教材 ,才能真正把握住教材的内容。要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须有…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使用教材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自己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使用教材,另一个是如何经常地指导学生阅读和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托,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题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实验证明,教师在教学上如果利用教材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教学模式是指具有特定教学程序和策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表征方式。多年来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有影响的是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这个模式将教学的价值定位于知识、技能等方面“硬性目标”的实现,“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色彩太浓,教师恨不得将教材知识“复制”后再“粘贴”到学生头脑中,从进校之日起,学生学习数学就是在一种外在压力的作用下,以课堂守纪、作业认真、单元测验、期中期末考试(题目是知识的再现)成绩优秀为最大满足,分数成了甄别学生优劣的惟一标识,见“分”不见“人”。学生依附于教师而被动地、维持性地学…  相似文献   

11.
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构建和谐课堂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转变中学物理教学的教学观念应注重教师角色转变;注重教师“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注重教师“演示实验”向“学生实验”的转变;注重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向“生活实际”的转变;注重教师传授知识向学生获取知识方法的转变;注重教师教学知识向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整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使用教材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自己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使用教材,另一个是如何经常地指导学生阅读和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托,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题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总体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展开。这就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转变“教教材”的单一、封闭的落后方式。“用教材教”必须以课程内容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必须关注,领会教材编撰的意图(要实施的课程内容),把教材内容定位于实现课程内容的凭借,手段和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现行的音乐教材多是以“人文主题”编排各个单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链。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也是囿于就作品教作品,因此学生的学习呈现出碎片化、表面化、肤浅化的现象。单元视角下的音乐教学设计打破了课时目标的壁垒,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去思考如何系统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最终实现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个性化地使用教材。教师对历史教材“再开发”,不仅是使历史课程内容具体化的过程,也是使历史教材内容适应学生的过程,同时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要深刻把握历史课程标准,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时了解史学研究的新进展,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对历史教材“再开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数学教材进行“对话”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是不能分离的,是需要沟通与合作。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只是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递,强调教师对教学的控制,注重学生接受式的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基本上是听讲——记忆——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的听,把教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着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教材特点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内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是极其必要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历史知识教学中常用学习方法论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周发增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而言,主要是指教材的内容,它是形成学生基本能力、思想品德、科学方法的基础。就教学意义而言,它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从教师的角度讲,是要把学生“教会”;从学...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教师不再是课程的单纯的消费者和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策划者及设计教材者”。教师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用”教材教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达成目标的需要,悉心进行课程内容的加工、调整、组合、补充、改编、新编;“教”教材是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注重结果,学生被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其主体性培养和发展。丁老师在“时、分的认识”教学中,不按知识顺序“由上而下”进行教学,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注重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其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较之以前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研究者和发展者。如何将课程理念很好地转化为课堂行为,需要实施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既是特定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又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过程,教师必须把“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效果如何”统一起来,真正地让美术新教材与新课程理念吻合起来。一、教材趣味横生,贴近学生的生活开展生活实践式美术活动是由美术教育的社会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