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应注重一个“活”字,做到“活”中有情,“活”中有乐,“活”中有疑,“活”中有美。  相似文献   

2.
郭新安 《教育文汇》2003,(10):61-61,41
新课程改革和学生全面发展已是现代教育的主流。为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课程内容要改变过去过于强调书本知识,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弊端,加强与学生生活及个人知识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重视埘生物学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倡导学生在动手和动脑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全面达成课程目标。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开展生物观察、生物实验、生物涮查、生物探究,生物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以活动促发展。“活动元”教学模式恰恰与这一要求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杨苏 《大学时代》2006,(11):191-192
在学校教育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创新实践过程,而自主教育、自我管理是其重要特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要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几乎每位教师都遇到过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无精打采的不和谐现象。“动态化课程”符合新课程的源远 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如何在生物学科课程中开展动态化 教学,给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 的条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 乐中学,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 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从新课程理念出 发’谈谈动态生物课程的方法及其有益性。  相似文献   

6.
课程目标是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所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改变现行数学课程的弊端,新课程在目标与内容上均作了较大调整。强调“双基”的形成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新课程目标的显著特点。从知识分类研究角度分析,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目标的实施,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形成、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有力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发展性学习评价方法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高目的的一个系统的连续活动过程,真正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持续地发展。从评价的内容、方式、主体3个方面阐述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发展性学习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8.
“乐学”与“活学”,即兴趣与方法问题。其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当前中学生的学习现状,笔者试从“乐学”与“活学”的关系;实施营造“乐学”氛围,为学生“活学”支招以及坚持“乐学”与“活学”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讨,以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荣华 《中学文科》2009,(5):100-100
新课程标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笔者从创设开放性问题、设置层次性问题、营造和谐关系等角度阐述化学课堂上体现“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实施策略,进而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与高考制度的改革,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新课程”要求,更有效地组织好本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成为思想政治课教研的一个新课题。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要求教师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使课堂变得更大、更活、更新。“一国两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通过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邓小平同志解决复杂的历史问题的一个伟大创新,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考虑了港、澳、台的现状,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坚定为祖国统一而奋斗的信念。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在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教育将成为一种面向全体的全民教育,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突出个性的创新教育。在新的世纪,中国将在世界上占有什么地位,关键是人才的素质,其核心是国民的创新精神。因为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前进和发展。以开放题为切入点的开放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较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课程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实践,我们认为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上,关键要促进“两个发展”;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重点要落实好“两个转变”。一、新课程评价关键在于促进“两个发展”1.促进学生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以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以情感为重点的社会素质)的形成。其次,体现在…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倡导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探求问题、发现问题,使学生真有收获,确有所得。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的基本思想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建立适应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综合素质(多元智力潜能),包括认知基础、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实验能力、创新精神等给予积极的评价。在新课程教学中。采取以下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由于存在诸多的因素,很大程度上还受应试教育惯性的影响,还是“金字塔”模式,只注意抓尖子生,而忽视了学困生。新世纪的教育是通过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来落实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新世纪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也就是要以全体学习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个性的健康和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新课程的功能是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中学生的发展。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在化学新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关注学困生,分析学困原因,促进他们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究;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悬念,让他自己去质疑;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发展。这是新课程“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以这个要求为指导,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服务于学。我校领导注重了“自主高效学习型课堂”的建设,提出了课堂教学“15+30”的要求,课堂改革全面展开。针对这一要求,我们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8.
陈军 《考试周刊》2009,(25):91-92
为改变现行数学课程的弊端,新课程在目标与内容上均作了较大调整。强调“双基”的形成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新课程目标的显著特点。现行的高中数学大纲与时俱进地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时代的需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和转变教学方式的新观念。本文阐述了如何从二分法理论看新课程目标及教师认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如何使学生和教师从题海里解放出来,是当前困扰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难题.本文根据初中学生智力和心理的特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巩固并拓展知识为导向,在设计物理作业时,采用了“趣、精、活、创”的模式,即以“趣”为基础,以“精”为根本,以“活”为原则,以“创”为追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物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推广,新的生物课程理念正逐步深入广大生物教育工作者的心中.本文就如何促使广大生物教师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探索.一、生物课程理念的创新1.课程性质观的创新《生物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生物课程的性质“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样的陈述改变了沿用多年的“动物学”、“植物学”、和“生理卫生”等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