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些年来,我采写过不少人物,但当我几次提笔想写写您时.最终又放下了笔,因为谁叫您是我爸爸呢。然而一看到您,我就有一种负疚感,似乎不写写您就是一种失职,于是我又重新拿起了笔……今年54岁的您,原先一直担任中学行政领导和教育工作。1986年,当您在远离县城的一个小镇担任教育组工会主席后,接触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多了,于是便产生了要把身边这些典型人和事宣传出去的念  相似文献   

2.
洋葱里的爱     
侯孔志 《出版参考》2010,(10):17-17
小时候,他第一次学做家务,帮妈妈剥洋葱,一边剥,一边就流眼泪。妈妈看见了,教他把洋葱放在水里剥.果然眼睛就不流泪了。从此他记住了,剥洋葱是要放在水里的。  相似文献   

3.
去年六月,我到驻守在祁连山脉和巴丹吉林沙漠的空军部队去采访.在兰州附近的一个小站候火车准备去酒泉的时候,在月台上遇到了空军航空兵某部的飞行大队王(志兴)政委.当时,我们彼此都不认识."同志,您向东还是向西?"他主动和我打招呼."噢,向西,到酒泉去.您呢?"我说."咱们同一方向.到清河.您到酒泉去,想必部队不是在那吧?"他边说边打量着我."怎见得?"我问他."从您这双皮鞋就看得出来.在我们这边,虽然也都发了皮鞋,但穿的人不多,就是穿了也从来没有人把皮鞋擦得象您的这么亮."他把"我们这边"和"这么亮"说得特别重."您的眼睛可真厉害.我的部队在北京,到  相似文献   

4.
他是一位可爱的老人,一双眼睛,像海水一样碧蓝,一次震撼至今的出海,一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成了他  相似文献   

5.
说起来,人到了我这个年龄,不应该再有什么特别牵心挂肚的东西了。您说,什么罪他没遭过,什么福他没享过,什么坎他没跨过,什么大起大落大红大黑大冷大热他没经历过?红楼梦里那首“好了歌”都唱过千百遍了。但是,要有一天,谁要跟我说,嗨,老陆,你们家那一片的住户保不齐从今儿个起就全都上不了网了,我一准儿跟他急。那感觉就跟突然把我关进了小黑屋,或者把我扔进一个深八十米的枯井里后,就没人理睬了一样。  相似文献   

6.
董桥 《出版参考》2005,(23):18-19
你讲个笑话给英国人听,他会笑三次:你讲的时候他笑一次--那是礼貌;你解释那个笑话的时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礼貌;最后,他半夜三更醒来突然大笑起来,因为他终于懂了笑话的意思.你把同样一个笑话讲给德国人听,他会笑两次:你讲的时候他笑一次--那是礼貌;你解释那个笑话的时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礼貌.他不会笑第三次,因为他永远弄不懂笑话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董桥  磬明 《出版参考》2005,(8):18-19
你讲个笑话给英国人听,他会笑三次:你讲的时候他笑一次——那是礼貌;你解释那个笑话的时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礼貌;最后,他半夜三更醒来突然大笑起来,因为他终于懂了笑话的意思。你把同样一个笑话讲给德国人昕,他会笑两次:你讲的时候他笑一次——那是礼貌;你解释那个笑话的时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礼貌。他不会笑第三次,因为他永远弄不懂笑话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正"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摘自汤姆森《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篇新闻的标题就好比人的眼睛。不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只要生长着一双美丽动人的眼睛,谁见到都要多看几眼,甚至在心里暗自称道:太美丽了!新闻的标题其实就是新闻的眼睛。新闻标题写的好,对受众的第一视觉冲击就猛  相似文献   

9.
政经资讯     
话语为了北大,我或许会一次次地向您讨教,那就请给我以耐心;或许需要您的主意,那就请给我以智慧;或许需要您做出奉献和牺牲,那就请给我以慷慨;更有时候如果我真的犯糊涂了,那就请  相似文献   

10.
从参加《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以来,就像和您事先约定一样,每月准时重逢相见。《军事记者》,认识您,才发现您知识渊博,是难得相求的好老师。和您每次见面,都让我有新的收获,这更坚定了我的等待。您知道我在等您吗?因为等待让我更注重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我才能和您交流,才能真正地了解您,才能明白您讲的道理。那是您无数次实践后的真理,那是您多年知识的汇聚,那是您辛勤耕耘后的硕果。您知道我在等您吗?因为等待,我被战友们挂上了“痴情人”的绰号。但我从不介意。是您改变了我,让我从无聊的游戏中走了出来,让我从侃大山中走出来,让我从空虚时…  相似文献   

11.
汤文镕 《大观周刊》2011,(47):137-137
现在的小学生.接触的生活面比起我们小的时候,要宽广得多.因为他们不仅有爸爸妈妈买的童话书、各种杂志,还可以观看各种各样的动画片。甚至还有跟随爸爸妈妈一道外出旅游的机会.真可谓见多识广.说起话来也滔滔不绝,然而一当要他们把想说的话写成文字的东西.就不知该从何下手了。  相似文献   

12.
如果有人仅仅把南极和北极视为冰天雪地那就错了,因为那里还有大量的矿产资源,仅以煤为例,极地的煤储量就高达约21030亿吨。也就是说,极地煤的储量要占世界煤储量的二分之一。 笔者以前曾远征南极大陆,经查资料,知道南极拥有巨大的煤储  相似文献   

13.
刘茹岚 《新闻窗》2011,(5):107-108
在这个全民搜索,赏金猎人无处不在,现实与网络相互交织的世界中,有句话叫做"如果你爱一个人,那就把他放到人肉搜索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一个人,那就把他发放到人肉搜索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相似文献   

14.
柳白 《青年记者》2001,(1):12-13
他决不是那种一见面就让你感觉书生气十足的人:高高的身材,一脸络腮胡子,一双不大不小、却略透出狡黠的眼睛,再加上愤怒之时甚至粗俗地骂爹骂娘和那让人捉摸不透的忽又时髦忽又落伍的着装,他给人的印象更像个侠客。但这个侠客,你若接触久了,那豪爽,那气魄,当然也包括那柔情,就会令你深深地感动。而我与之交往日深,最看重他的倒不是什么豪爽、气魄之类,我总觉得,只要他出现在我面前,  相似文献   

15.
话语     
为了北大,我或许会一次次地向您讨教,那就请给我以耐心;或许需要您的主意,那就请给我以智慧;或许需要您做出奉献和牺牲,那就请给我以慷慨;更有时候如果我真的犯糊涂了,那就请毫不客气地给我以棒喝。我希望能够成为一任合格的北大校长,也希望成为大家的朋友。  相似文献   

16.
第六章一份艰难的刊物 1937年上海失陷后,大批文艺工作者从香港转往内地。茅盾也是如此,到香港后,转往广州,又挤上了北去的列车,来到长沙。长沙已有在街头宣传抗战的宣传队,十分热闹。茅盾在长沙除了参加长沙文艺界为他举行的一次茶话会,还应邀去作了一次公开演讲。演讲的第二天,便有人上门请教。德沚把客人引进来,茅盾才看清是个20多岁的年轻人。他穿着半新的黑色棉袍,浅黑色的脸颊上,一双富有南国特色的深陷的黑眼睛。他彬彬有礼地说: “昨天在‘银宫’听了沈先生的演讲,颇有同感,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抗战尽一分薄力。我也爱好文学,苦于没有人指教,听说您到长沙,我就想听听您的教诲。昨天从张天翼先生那里打听到您的住址,所以就斗胆来此请您赐教。”  相似文献   

17.
我从多年的新闻报道工作中,深切体会到采写新闻要深入生活实际,不能搞“合理想象”。记得我初编厂内《好人好事》专刊时,自己写过一篇人物通讯。所采写的主体事实是准确的,但在行文中想描写一下主人翁的肖像,在采访中我却忽略了他的眼睛的大小,于是来了个“合理想象”。把他写成“中等身体,大眼睛……”。专刊印发下去,这个同志所在车间一片哗然,竟拿他开起玩笑。原来他长的是一双细长的小眼睛。还有一次,我在处理一篇稿件时,也犯了“合理想象”的毛病。文中一人名,看起来像个女同志的名字,我就挥笔在文中添了个“她”字,而事实上,这位同志却是个男同志,报纸刚刚发至车  相似文献   

18.
跟梁方仅有的一次接触,虽然时过境迁,想起来还是颇多感慨。 那是前年春天,他受《中国社会报》委派,从北京专程来杭了解一处公墓的情况,省民政厅领导要我作陪。我们知道他此行是专门来做批评文章的,不敢怠慢。我把情况跟他作说明,市里有关部门的同志也详  相似文献   

19.
面对着您的遗像,我们默默地坐在一起,追思着您——我们的尊敬的老社长赵超构。仿佛就在昨天,您还来过电话,告诉我们,您要去参加一个会议。仿佛就在今天上午,您还到过我们的办公室,说是向我们“报到”来了。每天早晨,经过您的办公室,望着那张洒满阳光的书桌和空空的椅子,我们都在盼望:老将(我们平时都这样称呼)今天会来报社吧! 这些日子以来,我们实在不敢相信,您竟已离开我们,去作人生永恒的远行。那天,您安卧在鲜花丛中,我们向您诀别时,都还不愿相信自己的眼睛:那真是老社长吗?敬爱的老社长不就在我们中间,正在  相似文献   

20.
黑黑的皮肤,还有脸上那"迷人"的痘痘,这就是坐在我面前的马可。在《越策越开心》的录制现场,看到我们的到来,马可专门抽出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很自然的我们聊起了他最近正在拍摄的情感轻喜剧《幸福生活呜哩哇》,提起这部连续剧,小马哥就有一肚子话要说,高温,酷暑,喝下去的水马上就变成汗流了出来,"马可都变成了马渴"了。而因为流汗,他一天要化N次妆,"平均10分钟‘糊’一次,而且我睑上的情况又比较复杂"(那确实!)。每天曝晒于长沙7月的"热情"的阳光下,他周围的朋友都戏称他为"小黑奴"了。至于"呜哩哇"的含义吗,他告诉我,呜哩哇是一个语气词,是一种宣泄的口号,一种欢叫。小马哥"觉得自己小时候还是蛮老实的",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把捉来的知了放在煤气炉上烤着吃,还有因为调皮常常被严格的父亲狂"扁"。看来他这个老实还是要打个问号了。也许大家以为马可拍《幸福生活呜哩哇》会是他有史以来最痛苦的经历,其实不然,他告诉我,有一段经历他至今难以忘记,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比拍戏还要苦。那就是《越策越开心》一周年的时候举办的《越秀越开心》庆典的排练,提起那段时光,他讲到了一起排练的女孩子都苦到了哭鼻子,其实一个成功的主持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