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汉语词汇中,有一类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做同义词。如“缓和”与“和缓”,“自行车”与“脚踏车”,“优秀”与“优异”,“发挥”与“发扬”等等。这类词在汉语词汇中有相当的数量,汉语词汇的丰富,在同义词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同一事物或同一概念,在汉语中往往可以用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同义词来表现。例如“看”这一行为动作,就可以用许许多多意义相近的词来表示:  相似文献   

2.
古诗同义词分类辨析吴禹春黑龙江省鹤岗市教育学院同义词是指读音和形体不同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同义词在小学古诗中是大量存在的,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语言现象,是古汉语词汇丰富的具体体现。辨析同义词,一是有助于掌握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二是有助于全面、准确、...  相似文献   

3.
袁园 《中学俄语》2016,(1):29-30
俄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义词,这虽然大大丰富了俄语的语言表达,却给俄语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义词辨析也成为俄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本文拟辨析“会议”类词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范围最不固定,并且现代汉语中的同义词数量巨大,如果辨析不清楚,学生就会在使用上出现错误,同时汉语同义词之间的差别非常微小,区别比较困难,因此辨析同义词历来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文章试图运用同义词辨析的传统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方法来辨析"痛"和"疼",并以此为例来探究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如何选择辨别同义词的合适的方法,希望能对对外汉语领域下的同义词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精通英文的人肯定是精通英语同义词的人。这就是说,要想学好英文,你就必须学好同义词,这是人们通过多年的学习实践总结出来的。学习同义词有两点重要性:第一,学好同义词能使你的语言更丰实。一个民族的文化越发达,一种语言的历史越悠久,词汇就越丰富,它的同义词也越多。同一句话,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达,如:“你喊什么?”“你叫唤什么?”“你嚷什么?”喊、叫、嚷,我们可称其为汉语同义词,用起来很生动。同样,英文也是如此,如果你学好同义词,你知道的词就越多,说起话来就不会干巴巴,写起文章也不会枯燥无味。中国学生觉得beautiful、wonderful这两个词很上口,很喜欢用这两个词,所以不管描写什么好看的人或物都用beautiful,不管什么好的东西都用wonderful,可以说这两个词张口就来,口语不好的人也竟不费劲。这样显得语言特别单调,也显得知识贫乏。我们知道同时可表达beautiful的意思的词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丰富,但有些词的某一义项与另一词的某一义项基本相同或相近,即我们所说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虽然它们的基本意义相同。但仍有许多具体、细微的差别,若不加以注意,理解古文就容易混淆,有时甚至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反之,不但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而且能够深入体会作者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本文试选取三十例常见的同义词和近义词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7.
周芬 《台州学院学报》2014,(1):15-19,46
英语中含有诸多同义词,学习者在习得这类词汇时经常会遇到辨析困难。而利用在线SketchEngine工具辨析英语同义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以辨析英语同义词assure和ensure为例,运用在线Sketch Engine工具进行检索和对比分析,能得到更加客观、可靠的辨析结果。两词有着共同的正式语体倾向,部分相似的类联接,其宾语搭配词的语义韵也趋向一致,但两词在具体语域中分布差异明显。另外,部分类联接、搭配词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准确掌握词义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工作。这里谈的是我在五年级语文讲读教学中进行同义词、反义词的辨析、比较的一些情况。根据不同词汇的不同情况和要求,它们的同义词、反义词教学的方式方法也不同。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在开始教学新课时提出。如课题中的某些词,在板书课题后就要提出来分析,以引起学生注意,有助于理解全文。这种词最好是比较浅显的,在同一篇课文中有的。象《学校生活的回忆》这个课题中的“回忆”一词,同义词是“回想”,在解题时就要解决。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辨析同义词、近义词是一个重要内容。所谓同义词或近义词,并不是说意义的绝对相同,必定存在着特殊的细微的差别。在教学中注意对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辨析比较,能丰富学生的语言,使学生作文时用词准确,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辨析同义词或近义词必须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才能收到效果。一、拆析比较。在《一夜的工作》中,同时出现了“简单”、“简朴”这两个词语。通过拆析,学生很容易地明确简朴的意思。这两个词的适用范围究竟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同义词(或近义词)占有相当大的分量,准确、精细地辨析同义词,会让学生领略到古汉语中的微妙之处,提高学习兴趣。辨析同义词可从词汇属性和语法属性两方面着手。一、词的词汇属性方面差异的表现词的词汇属性是指从属于语义系统的特性。词除了表示一定的概念外,或表示一定的色彩,或有意义的引申,或有与之相对应的词义,或有时间和地区的特色。一对或一组同义词,往往兼有多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在语言的词汇中,凡是那些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我们一般称之为同义词。因为严格说来,语言里意义完全相同的词很少,(如“犬”与“狗”之类,在其理性意义或附加色彩方面都能画上符号,可以在任何上下文中毫无区别地互相代替),所以,这里所谓的“意义相同”,就是说一组同义词在某一个义位上所指的事物或对象基本上是同一的,即表达了一个相同的理性意义(这是词与词能成为同义词的决定因素);所谓“基本相同”,就是说一组同义词在某一个义位上所概括反映的现象虽然一致或基本一致,但其各自强调的重点和方面可以有所不同,即它们各自的搭配习惯、感情色彩、语体风格以及运用范围诸方面都可以表现出种种细微的差别。人们在阅读古籍或使用词语时常常忽略这种差别,或者虽意识到有差别却说不清差别所在。而我们要想准确地而不是含糊地理解古籍,充分运用语言来精确地表达思想认识,那就必须特别注意同义词的细微差别。为此,本文打算举数例,试加辨析。  相似文献   

12.
三、从同义词(组)复习归纳词汇,过辨析关英语中有很多同义词(组),复习时我们要把这类同义词(组)按它们的词性、类别等放在一起辨析,使学生正确地运用它们。1.分清动作动词和结果动词有些动词虽然意义相同,但用法不同,有的表示某个动作,而另一个则表示该动作所产生的结果,这类动词常见的有:  相似文献   

13.
《(孟子)同义词研究》以作所建《孟子》数据库为基本语料,采用“双重印证法”考释和辨析同义词,归纳出《孟子》同义词的七种格式,并从语言内部、语言外部详细探讨了同义词形成的原理。从同义词这一侧面描写了上古汉语词汇史的面貌,探讨了上古汉语专书词汇研究的方法与理论。  相似文献   

14.
辨析同义词是学习词汇的一个难点。辨析同义词,就是要找出意义相近或相同的一些词在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现象中意义上的细微差别,以便正确地选择和运用它们。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词义、风格色彩和用法三个方面。现以广播教材《语文基础知识》一五九页练习三中的几组同义词为例,谈谈具体的辨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这里所讲的音同同义词包括音近同义词,这类词的辨析,高考试题中经常考查到,如“启用、起用”、“考查、考察”、“侦查、侦察”、“化装、化妆”、“不只、不止”等在全国高考试题中都已考查过,又因这类词容易混淆用错,影响意思的准确表达,因此有必要掌握这类词。下面对一些常见的词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6.
一种语言的词汇是否丰富、发达与该语言是否丰富与发达,及它的表现力是否很强有着直接的关系。汉语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说汉语是世界上各种语言中最丰富的语言之一。但是由于现代汉语词汇中存在着大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这些同义词、近义词在词义、对象、范围、色彩、语义轻重、词性、语法功能等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而目有的差异是很细微的,因而给汉语学习者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HSK考试中,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在汉语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7.
谈英语同、反义词教学中的“反教”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反教”现象, 就是说, 教师运用英语同义词或反义词教学法对学生的词汇学习有时会产生负效应, 因为大多数同义词或反义词之间不但具有共性, 同时又有许多区别。它们之间的共性增加两词之间的联想, 而两者之间的区别又互相排斥和干扰, 这就使学生容易产生词义的交叉联想, 或者区别两词的难度增加了词汇学习的负担和难度。  相似文献   

18.
多年的高三英语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习英语的重点和难点还是词汇。对词汇的掌握,不只是词汇的“量”,更是词汇的“运用”。没有一定量的词汇,谈不上听与说的交际,但不懂词义辨析,就不会使用词汇,更谈不上听、说、读、写、译的五会能力的培养。对词义的辨析能力,就是对同义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想谈谈注释中有必要注意区别古音通假字与古代同音同义词的问题。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由于词汇的丰富性,也是有大量的同义词的。但古汉语的词是以单音词占多数,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同义词的形式就表现为“同义字”了。如果一组同义词的字音再相同,就出现了同音的同义词。而古汉语中的古音通假现象,也是以字音相同为基础的。许慎给通假字下的定义,其中就包含“依声托事。”那么,用来训释的字与被训释的字出现了同音现象时,究竟是通假字,还是同音同义词,是我们必须加以区别的。《史记·项羽本纪》有“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列举了汉语“传播”一词在英语中的众多表达法并由此展示了英语的同义词之多和词汇之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