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蕾 《发明与创新》2006,(11):18-19
本期“喜迎党代会,创新在三湘”特别报道继续推出7位湖南省的优秀专家学者。他们是地球物理学家何继善院士“,送子娘娘”卢光琇教授,湖南大学校长、著名车辆工程专家钟志华院士,航空发动机专家尹泽勇院士,中国随机介质理论奠基人刘宝琛院士,让鱼成为百姓餐桌“家常菜”的刘筠院士以及开创个体化用药新时代的周宏灏院士。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强有力地推动着“建设创新型湖南”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袁隆平院士简介袁隆平院士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1年获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2001年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技奖;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美国“世界粮食奖”和以色列“沃尔夫奖”等十一项国际奖和何梁何利基金奖。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兼湖南省农科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及湖南农大教授,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袁隆平于1964年在安江农校任…  相似文献   

3.
日前,由省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2006年湖南十大科技新闻”正式出炉,“袁隆平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入选。  相似文献   

4.
袁隆平传奇     
很多人知道杂交水稻,却有不少人不知道袁隆平,不知道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更不知道袁隆平的传奇经历与业绩。袁隆平在中国开创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的先河,引发了一场震撼世界的“绿色革命”。现在全国有一半以上的水稻面积是种植的杂交稻。杂交稻的研究成功与推广应用,为解决我国农民的温饱问题、为促进中国粮食登上新台阶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本刊从本期起,连载“杂交水稻之父”、国家特等发明奖获得者、功勋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传奇事迹  相似文献   

5.
2019年8月,陈富昌和袁隆平、官春云等人被评为湖南“最美科技工作者”。与院士同台领奖的陈富昌是谁?湖南科技创新教育领域的工作者一定认识他,或者见过他指导的学生的创新作品。他是一名乡村教师,身处深山,却是科技创新教育的先行者。自1981年至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举办40届,他和学生参加了40届,30多届获奖。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情况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担任主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建立于1984年,是国内外第一家杂交水稻专业科研机构;1995年以其为依托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7.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担任主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建立于1984年,是国内外第一家杂交水稻专业科研机构;1995年以其为依托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8.
《发明与革新》2009,(3):F0003-F0003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担任主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建立于1984年,是国内外第一家杂交水稻专业科研机构;1995年以其为依托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初袁隆平的祖辈走出江西省德安县青竹坂坡,到21世纪初袁隆平重返故里,100年的岁月轮回,100年的世事沧桑,厚重的历史,承载着太多太多人间的悲欢离合,儿女情长……无情总是伤心事,有情却是故乡人。沧海桑田,时代巨变,社会舒展开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历史老人的笑容是如此意味深长。2004年9月,74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携家人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江西省德安县,在那里留下了一串串脍炙人口的佳话。应本刊之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左一兵先生于日前专程到湖南长沙、江西德安等地实地采访,首次对外披露了袁隆平院士当年回江西寻根的一幕幕感人场景,折射出袁隆平院士的博大胸襟和大师风范。——编者  相似文献   

10.
中南大学以黄伯云院士为学术指导,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杜勇为学术带头人的“特种粉末冶金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7年度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这是我校在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中第一个入选国家创新群体的团队,也是我校获资助的第二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  相似文献   

11.
在长期的学习、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袁隆平院士形成了自己的思维特色:“求实创新 奋发进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紧密结合实际,直接服务生产 农业科学是应用科学。紧密结合实际,根据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需要选择研究课题,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放在首位。这是袁隆平院士科研活动的立足点和科学思维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湖南中大创远数控锥齿轮机床研究院于近日正式成立。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共同为这个国内数控锥齿轮机床行业唯一由企业自主建立的研究院揭牌。成立两年多的“中大创远”正是凭着不断的自主创新,研发水平和生产能力跻身世界机床同行前三甲。该公司在数控机床行业创造了3个“中国第一”和1个“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 2月 1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以国家名义对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两位科学家给予了最高荣誉奖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获得了此项殊荣。“袁隆平星”(1999年 10月 2 6日 ,中共中央曾将我国发现的 8117号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是怎样升腾起来的呢 ?一袁隆平是 1930年 9月 1日来到人世间的。他的父亲袁兴烈 ,祖籍江西德安县 ,先父大学毕业后相继担任平汉铁路局高级职员、冯玉祥部驻重庆中校副主任和国民党南京政府经济委员会事务科长 ;母亲华静 ,江苏…  相似文献   

14.
晨曦辑 《金秋科苑》2012,(18):84-87
袁隆平: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爱好自由 特长散漫 “80岁的年龄、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态、20岁的肌肉弹性”,这是袁隆平院士给自己体检的报告单,也是一份让很多人羡慕的报告单。“现在还不要我退休,我自己也不想退休,精力还充沛。”袁隆平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15.
公元1992年4月16日,对垒世界粮食作物界来说,这将是一个永远值得记念的日子,这一天。湖南农学院年仅39岁的讲师主持的。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技术研究”通过鉴定。随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庄巧生和世界著名杂交木稻专家袁隆平等庄重地在鉴定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又一座“绿色革命丰碑”便耸立于中国的三湘大地上了,这是一座世界级水准的“科学丰碑”,它和袁隆平所竖立的“杂交水稻丰碑”一样,将引起垒世界的震惊与关注。  相似文献   

16.
《金秋科苑》2011,(2):F0003-F0003
多年来,湖南省老科协在领导班子的正确带领下以及相关部门、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在组织建设、服务“三农”、自我保健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各级各类老科协的前列,并由此获得“湖南模式”这一殊荣。如今,他们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向全国其他各级各类老科协展示“三湘风采”。  相似文献   

17.
袁隆平院士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应大显身手,大有可为。袁隆平院士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其中,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应用是关键。这就得靠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农业科技人员应该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多管齐下,全力作为。要加强农业科研工作,创造新技术,包括良种技术、耕种技术、农用设备设施技术、农副产品加  相似文献   

18.
“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未来发展的主导战略,走具备湖南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努力建设创新型湖南,张春贤同志在党代会报告中,把自主创新提到了如此高度,为我们描绘了湖南科技创新的未来蓝图。作为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一员,我既感到振奋和高兴,同时也觉得责任重大。”11月8日,刚刚走出省第九次党代会开幕式会场的省科技厅厅长王柯敏如是说。  相似文献   

19.
<正>邓华凤,男,1963年2月出生,苗族,湖南沅陵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天津市水稻技术工程中心主任,中国杂交水稻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国家粮食与食物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作为袁隆平原始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协助袁院士主  相似文献   

20.
邓栗  长风 《发明与创新》2006,(10):23-24
“科学家的责任是要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研究课题要放在国家的层面上,站在世界的水平上思考,研究的关键是要自主创新。”“要搞产品就搞世界领先的,只有第一,没有第二”。黄伯云院士曾多次说。的确,真正的科学家是永远将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视为己任的,他们的目光总是伸向未来。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