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界》2021,(3):73-83
电视的未来考古,是电视媒介考古和电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电视媒介的技术特性,使其必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作为人类曾经最为亲近的"视觉机器",电视未来的失却中依然潜藏着可能。从"动态视窗"到"全知视觉",再到"交互视界",电视未来一般想象形态的流变与人类社会的媒介化进程相同构。电视的未来考古研究,即是从"过去的电视媒介"中发现与译解电视未来想象的文化密码。虚拟媒介考古学和未来考古学等理论资源,为其研究的路径及方法制定提供重要参照。作为电视史研究的新视角,以中国电视为例进行未来考古初探,有助于在回思过去中重识当下,进而开拓未来寻回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苏秉琦先生一生为创建中国考古学学科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派而不懈努力,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考古学结合、考古学与现实结合上取得瞩目成就。晚年在思考科学未来时提出"动态考古学"及古与今、中国与世界接轨等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研究历史的学科,而博物馆是文物的收藏、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机构,它们涉及的对象都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实物(当然博物馆也搜集近、现代文物),所以,我国博物馆一般都设有考古部门或有专职的考古工作人员.如何处理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博物馆中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一、考古学如何为博物馆服务考古学如何为博物馆服务,这在研究博  相似文献   

4.
苏秉琦是中国考古学的一面旗帜,他的学术思想对中国考古学产生的影响巨大而深远。苏秉琦创建中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和"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道路理论"的过程本身,就是创建具有中国特色考古学派的过程。以"两论"为代表的"苏秉琦学术思想",是指导中国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也是中国考古学派形成和存在的重要标志。在没有出现新的能够超越它的理论或学说以前,中国考古学仍然处于"苏秉琦时代"。  相似文献   

5.
考古类高校博物馆在对中小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如考古学的学科优势、考古研究优势、藏品优势等;建立合适的"馆—校—家"合作模式,并辅以多样化的展览主题和形式,在讲解方式上加以创新,使中小学生参与考古实践,将使他们在独立思考能力、科学素养、审美水平、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水下(沿船)考古,在国际上诞生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考古学的分支之一。我国的水下考古,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目前,已经在广东正式建立了水下考古基地,而且还建立了国家级相关机构——中国水下考古研究中心。20年来,我国水下考古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开展的项目十数项。本文仅以"碗礁Ⅰ号"沉船资料为例,通过出水瓷器品种、器形以及装饰风格等方面特征的分析,主要探讨当时景德镇瓷业生产和海上"陶瓷之路"贸易情况以及清代瓷器外销路线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考古会"创立于1933年5月14日,是由考古学家顾鼎梅、关百益、田玉芝,美术家刘海粟、滕固、王济远六人倡议,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任主席的近现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考古学会,集合了当时各地方性考古与历史学会成员。虽然由于动荡时局的影响,这一考古会存在时间不长,但是其组织全国学者齐心保护历史文物和启发当代全国性考古学会创立的作用不可低估。本文通过河南博物院藏关百益画像及新发现的相关史料,对中国考古会成立的背景、倡议者、酝酿过程、成立大会、章程、理事等相关内容进行梳理考察,力求全面呈现中国考古会创立的原貌。探讨这一全国性考古学会成立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意义,力求推动学界进一步加深对我国近现代考古学史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8.
殷墟位于河南省北部的安阳境内,是距今两千多年的商代都城遗址。1928年10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殷墟进行发掘,开启了殷墟科学考古的起点。但是不久,得到省政府支持的部分河南学界人士介入其中,迫使史语所的发掘工作在1930年前后一度陷于停顿。为解决纠纷,傅斯年频繁奔波于北平、南京、开封之间,协调与地方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虽历经曲折,终使殷墟发掘恢复正常。期间,傅斯年、李济等人利用媒体宣传、学术讲座等形式,广泛介绍科学考古的目的、方法,文物的发掘、研究及保护常识,开了对公众普及近代考古学知识的先河。这场因考古发掘权、文物归属权而引发的纠纷及其解决,不仅反映出民国时期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矛盾,也折射出近代考古学与传统"寻宝"理念的碰撞,在中国近代考古学体系的确立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及新中国考古学事业发展60周年,各地展开了多种形式的考古工作成果汇报。多家博物馆以展览形式对新中国考古学发展、现状与收获进行回顾,展现白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学的发展情况、重大考古发现以及考古学研究成果等。  相似文献   

10.
考古学与大遗址保护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话题。如何使考古工作促进靖江王陵遗址保护?本文分析了靖江王陵考古工作与保护现状,结合考古学在靖江王陵保护中的作用,提出了靖江王陵考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静 《兰台世界》2012,(4):11-12
1928年10月至1936年6月,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对安阳殷墟进行了15次有计划的发掘,为考古学、历史学、文字学、语言学等众多学科提供了数量庞大的科研资料.殷墟发掘在推动各个学科巨大发展的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有着卓越贡献的专家学者,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便是其中之一.梁思永先生在殷墟考古中,先后主持了后冈遗址以及侯家庄西北冈的发掘工作.其中,后冈遗址的发掘被评价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展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1].今年是梁思永先生逝世58周年,也是后冈遗址发掘81周年,本文通过对梁思永先生考古工作及其成就的回顾,以此来缅怀这位近代考古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12.
前此对鲜卑族的研究,由于材料不足,确有一些问题无法深入下去。现在由于考古发现积累日多,研究鲜卑自身的问题逐渐有了条件。我们在本文中对拓跋鲜卑与慕容鲜卑同源的讨论,就是依据考古资料来进行的一个尝试;同时也将目前尚混淆于鲜卑文化中的乌桓(丸)文化提出来,作一个考古学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考古《考古》月刊,主编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1955年创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服务学术、引导学术、繁荣学术为宗旨,主要刊登中国考古学的研究论文和田野考古的发掘、调查简报,同时刊登科技考古的有关论文和检测报告,以及重要的学术动态、书刊评介等。被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相似文献   

14.
田齐"立事"陶文历来备受关注,研究成果也颇丰,但以往研究对象多为收藏采集品,出土地点不明,其考古研究价值大受影响。本文在收集整理近年来新发现的出土地点明确的田齐"立事"陶文资料,尤其是新泰一中大批经科学发掘、层位记录明确、陶文载体可复原的"立事"陶文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立事"陶文的属性、题铭形式、目前发现范围与功能以及"立事"陶量的制作与进制等相关问题。作为齐国特有的一种工官题铭制度,这些出土地点明确的田齐"立事"陶文,为考证战国时期齐国疆域、军事活动和经济制度、地区交流及古文字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既有助于从考古学角度推进相关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也使得陶文研究与考古工作紧密结合,为陶文深入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田齐"立事"陶文历来备受关注,研究成果也颇丰,但以往研究对象多为收藏采集品,出土地点不明,其考古研究价值大受影响。本文在收集整理近年来新发现的出土地点明确的田齐"立事"陶文资料,尤其是新泰一中大批经科学发掘、层位记录明确、陶文载体可复原的"立事"陶文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立事"陶文的属性、题铭形式、目前发现范围与功能以及"立事"陶量的制作与进制等相关问题。作为齐国特有的一种工官题铭制度,这些出土地点明确的田齐"立事"陶文,为考证战国时期齐国疆域、军事活动和经济制度、地区交流及古文字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既有助于从考古学角度推进相关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也使得陶文研究与考古工作紧密结合,为陶文深入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聚焦考古文博领域,对2022年度国内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考古类图书进行盘点。通过对考古报告、文物图录、考古研究3个领域的探究,既爬梳了考古类图书蓬勃发展的出版现状,也呈现当下考古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苏秉琦是中国高等学校考古学教育的开拓者,他领导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考古学专业——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长期负责专业的教学、科学研究、田野实习和年轻教师的培养,成绩卓著。在北大先后成立考古学系和考古文博学院后仍然不断地给予指导和帮助。他有教无类,奖掖后学,全国有许多考古学者都曾得到他的指教与帮助。他为提高考古学研究的水平,为中国考古学走向世界而竭尽毕生的精力。他崇高的风范受到学界普遍的推崇,他是我们永远的导师。  相似文献   

18.
考古调查是田野考古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不破坏遗址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发现和获取信息的有效方法,也是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基础。正确地把握和使用这一方法,常常使我们对于一个不很了解的区域,对一类不太明了的古代遗存,能够最快捷,更准确地加以认识。此外,考古调查还因它简便易行,不受更多条件因素的制约,成为考古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最近,国务院开始组织全国范围内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其主要的方法就是田野考古调查。这里想结合近年的一些工作实践,就田野考古调查的一般方法和常见问题,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就教于专家、同行。  相似文献   

19.
刘澜 《档案时空》2013,(8):33-34
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古代人类社会的一门历史学科,它通过古人遗留下来的各种遗存,复原古代历史。文物考古资料是考古工作人员在考古勘探和发掘现场,记录古人活动信息的唯一原始凭证。这些资料包括一系列文字、表格、图纸、照片、录像、拓片和各种测试、分析、鉴定报告等材料,是复原古代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资料。上世纪90年代至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过对现有各种记录模式的考古  相似文献   

20.
状若“天书”的中国古谱译解之繁难,使国际性的中国乐曲考古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王德埙先生在“乐曲考古”概念和建立“乐曲考古学”学科构想的基础上,写成了《中国乐曲考古学理论与实践》一书,它是论述乐曲考古学这门新学科的第一部学术专著。 通观全书,我们可以发现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