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倾听在学习﹑生活与交往中的重要性,学生才会提高倾听的自觉性。我们要学会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再如英语单词listen由lis与ten两部分组成,它寓意你要听上十遍,知识就会是你的了。教师要告诉学生在课堂上听和说一样的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  相似文献   

2.
李瑞兰 《成才之路》2014,(13):29-29
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思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为"听"是基础,学会倾听,明白意思,才能为"说"打好基础。而在"听"和"说"的过程中,必须有"思"的参与。这样,你的"听"才有效,你的"说"才达意。一、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听"是信息获得的重要环节。只有认真听,才能对听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才能促成"想"和"说"。如果学生不会倾听,教师讲得再好也是一厢情愿;学生不会倾听,课堂上就不会有精彩的生成。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要从教师做起,教师要关注并引导倾听。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正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听,还要使其理解所听到的内容,并做出相应的反馈,进而促进自我的知识建构。小学生喜欢表现自我,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不懂得也不愿意听别人说。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表面上"温度"很高,却缺少冷静的倾听。有时候教师的话还没说完,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讨论起来。如果教师放任自流,那么课堂上就容易出现"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明白,倾听不但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而且是学习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4.
一节好的语文课不只是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多新颖与多巧妙,更重要的是看这些教学设计、方法、组织形式等在学生身上所起到的作用,即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活”了起来。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认为有以下方法值得尝试。一、让学生学会倾听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先听后说,边听边想,想好后再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别人讲话,不随便打断别人,通过自己耐心认真地听,把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听懂、听明白。具体指导方法:其一,老师不随便打断学生,用自己善于倾听的行…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特别强调习惯的重要性,他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是其中重要的一条.在教学中,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学生学好数学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有意识地强化培养和训练的.教师要积极探索让学生认真倾听的方法与途径,努力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良好习惯.一、明确目的,引导倾听1.保持理解的心态低年级孩子的一大特征就是表现欲强,总认为自己想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倾听",即是细心听、用心听的意思,这也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第二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到了高年级,还要能听出"话中话"来.总之,听,是一种本领,也要训练.  相似文献   

7.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核心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以及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就语文教学来说,其实效性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对学生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的培养。一、听——耐心倾听,事半功倍听,即倾听。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大都乐于表达,但是缺乏耐心去倾听别人说话。其实,听也是一种学习,其目的是为了在倾听之后更好地去理解、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让学生善于倾听教师的点拨、  相似文献   

8.
王瑛 《小学生》2013,(6):78-78
倾听,早就存在于日常教育教学中,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又注入了更为丰富的内涵。《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并在所有四个学段分别要求"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在交流中能认真倾听""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以及"耐心专注地倾听"。可是,在我们现有的课堂上,常常发现倾听的缺失。一、以身作则,强化倾听的重要性倾听如此重要,那么该如何让学生明白呢?首先,教师需以身作则。教师有效的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  相似文献   

9.
林枫 《福建教育》2006,(9A):21-23
“倾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细心地听取”,即要持谦虚认真的态度,明确说话人的意思并及时应对。“听”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但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在精心创设的情境面前,学生个个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当教师让别的学生发言时,他们或悄悄地与其他同学窃窃私语,说些与话题毫不相关的话;或急不可耐,没等别人说完,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课堂上可谓一片热闹,但真正能坐着倾听别人说话的学生不多。缺少了“倾听”的口语交际不能说是真正的口语交际,因此,口语交际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善做“倾听者”,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架起通往“理解”的桥梁,才能提高“说”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有效倾听进行学习,以收到较高的学习效率?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探讨:用"创设平等的氛围、激发学生倾听兴趣、言语和荣誉激励"等手段使学生"乐于倾听";在"使学生明白倾听同样重要"和"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中让学生"善于倾听";教给学生"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听记结合,以记促听""提取信息,辩证对待"等方法"学会倾听"。  相似文献   

11.
课程标准中提出一个新的名词——学会倾听,这赋予我们语文老师一个新的使命——帮助学生学会倾听。那到底何为"学会倾听"呢?其实,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虚心,要耐心。"倾听",即是用心听取的意思。第二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  相似文献   

12.
在班主任工作中,与学生交流、沟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环节,而倾听学生的意见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倾听一是出于礼貌和对学生的尊重,听要做到用心、细心、耐心;二是要"会听",要善于分析思考别人说话的意图,通过谈吐引导洞察学生的内心。倾听是一种技巧,是一种教育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每当我们谈到沟通时,通常首先想到的是表达。课堂上教师往往教导学生,如果想让别人理解我们的意思,就必须简明扼要地说出来?事实上,只有通过倾听这一行为,人们才能分享各种看法并构建其中的意义。倾听是与人交流、沟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生活经验中我们经常抱怨别人没听清楚而误解了自己的意思,而自己也常未听明白就下判断。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其中把"听"放在首位,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本文根据笔者的实践,简要探索了培养学生倾听意识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有心理学家指出,倾听是"一门失传的艺术".说倾听是艺术,是因为倾听是倾听者的创造性劳动;说倾听已失传,是指很多人已经不善于倾听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意味着理解、尊重;意味着接纳、期待;意味着分担痛苦、分享快乐.笔者想说的是教师首先要做到学会倾听,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只有这样师生才可以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曾有如下一段报道.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别人的讲话,是现在大多数学生的通病。所以,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问问自己:我教会学生倾听了吗?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实践。一、教师先学会倾听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首先教师自己要善于倾听,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课堂上学生质疑、反驳  相似文献   

17.
SARA 《母婴世界》2011,(2):144-145
倾听是我们对别人最好的一种尊敬,很少会有人去拒绝接受专心倾听所包含的赞许。所以,女人不仅要会说,更要会听。善于倾听,就会让你处处受到欢迎。  相似文献   

18.
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别人的讲话,是现在大多数学生的通病。所以,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问问自己:我教学生倾听了吗? 教师先学会倾听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首先教师自己要善于倾听。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课堂上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 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  相似文献   

19.
<正>一、背景听、说、读、写,是学生获取信息和提炼信息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和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听说又是读写的根本,因此我们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的培养,即用耳朵认真地听,辨析别人的语言,作出自己的判断,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事实上,表达与倾听是相辅相成、交替发展的,随着倾听与表达的深入,思维活动的水平也就会得到螺旋式的上升,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良好的培养,最终让学生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学会倾听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首先要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可以自律地听;其次要丰富说的内容,让学生乐于去听;再次要听说结合,让学生复述说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认真地倾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