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FOSS(K-6)教材的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FOSS(Fu11 Option Science System)(K-6)是美国现行的科学教材之一,是由劳伦斯科学馆依据美国国家科学标准,基于小学生学习科学的最好方式是做科学的学习哲学而开发和设计的,它强调通过科学探究、动手做、阅读和讨论等主动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从开发目的、主题单元、组成部分和特点等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了FOSS教材,以期对我国的课程改革和教材编写有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2.
FOSS评价是FOSS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评价的总称。FOSS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科学学习提供保证。FOSS评价的内容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包括科学知识、执行探究和建立解释三个方面。它既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更强调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FOSS课程具有自己独立的评价体系,并且把评价作为教学的必要环节。为了确保评价的有效实施,FOSS评价提供了与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内容相匹配的评价方式和详细的评价指导材料。  相似文献   

3.
FOSS评价是FOSS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评价的总称。FOSS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科学学习提供保证。FOSS评价的内容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包括科学知识、执行探究和建立解释三个方面。它既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更强调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FOSS课程具有自己独立的评价体系,并且把评价作为教学的必要环节。为了确保评价的有效实施,FOSS评价提供了与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内容相匹配的评价方式和详细的评价指导材料。  相似文献   

4.
FOSS是英语Full Option Science System(选择齐备的科学教育体系)的缩写形式,是美国小学现行的科学教材之一。FOSS最初是由Lawrence Hall of Science发起编著的,旨在普及科学,发展科学,经过将近20年的时间,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共同协助下,FOSS最终成为一套适合于不同学校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K-6)学生和教师共同使用的科学课教材。 一、FOSS的编写依据 首先,我们通过FOSS对“科学”的理解来了解一下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中,要注重实效、追求高效,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尤其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要把手中的教材和学生眼中的“生活教材”相结合把握目标,科学处理教学内容,切合实际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6.
FOSS水单元学生反馈与单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凌诗 《科学课》2009,(11):50-51
FOSS(Full Option Science System)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旨在推进国家科学教育的三大科学教育项目——Insights、STC(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Children)、FOSS之一,由加洲大学劳伦斯科学馆开发。它是一套涵盖了从幼儿园到八年级的科学课程,提供了总计36个供研究的科学主题单元,人们可以根据当地的课程标准从中选择使用所需要的内容。它吸收了脑科学、认知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研究等科学成果,建立在建构主义关于学习本质的认识基础上。这种课程设计强调经验、强调探究、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注重提供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以及分析、交流来建构科学概念的机会,这些思想与我国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着诸多相通之处。本文刊登的是FOSS水单元中安排的学生反馈训练与单元评价试题,期望能给我们的科学课教学以启迪。  相似文献   

7.
一、设计师1.用全新的教学理念设计日常的教学行为。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课程要全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以上教学理念的提出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是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细心琢磨、消化、吸收并落实到每一次的教学实践中去。同时,全新的教学理念更加要求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地指导,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鼓励他们利用广泛的资源进行科学学习。2.把握教材内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教师要时刻牢记“用教材教”,而…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小学科学学习过程的特点,让学生拿着“探究”钥匙,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中的喜怒哀乐的情感起伏,激发其科学探究的热情。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中,要注重实效、追求高效,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尤其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要把手中的教材和学生眼中的生活教材相结合把握目标,科学处理教学内容,切合实际进行教学。有些教学内容,我们在钻研教材、明确编者意图、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FOSS教材的基础上,总结了“FOSS把教材的编写作为科学教育体系的一部分”、“FOSS教材内容的整体布局兼顾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FOSS采用主题模块。按‘总一分’模式分层次进行编排”以及“FOSS提供配套的工具箱、FOSS网站等后续服务”等特点,希望能够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标准修订之际,为新的科学教材的修改与编写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FOSS(FullOptionScienceSystem)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旨在推进国家科学教育的三大科学教育项目之一,由加洲大学劳伦斯科学馆(LawrenceHallofScience)开发。它是一套涵盖了从幼儿园到八年级的科学课程。这种课程的设计有许多鲜明的特点,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很有借鉴意义。一、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就要尽量减少在学习中对学生思维的各种束缚,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去享受创造的乐趣。美国的FOSS项目在这方面作了…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中小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新教材的使用,向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的一"标"多"版",也给许多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迷茫.以江西省的九年级《化学》为例,全省各地正在同时使用的《课标》教材有"人教版"、"上教版"和"仁爱版"三种.面对不同版本的教材,如何才能在教学中较好的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体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明确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手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加强指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依托资源,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深层次整合;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对体验式教学的认识 1.体验式教学的理念 《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物理课程应注重学生的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而,我们要以课标的理念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物理学的探究,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笔者做了一些探索。 一、依托教材,明确探究的目的和意义 初中化学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学生实施探究学习的宝贵素材。其中安排了《活动与探究》栏目就有二十七个,包括几种不同形式的探究题材,我依据不同学段的教学意图,充分挖掘教材的潜能,对学生观察探究、阅读探究、实验探究等进行训练,为下阶段建构科学探索模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美科学教育比较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中美两国科学教育存在差异。在课程与教材方面,美国采用综合性的科学教育,我国实行的分科教学。在教与学方面,美国中小学科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倾向于使用归纳推理方法,注重演示、实验及动手操作活动,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我国中小学则多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演绎推理方法,注重理论和书本知识的学习,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需修订编写,科学这应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实验活动(简称活动)与科学探究(简称探究)仍位于课程内容之首,并渗透在所有教学目标中。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教材中设置的“活动与探究”栏目进行探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阶段,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而科学探究活动离不开观察,因此,观察能力的培养应贯穿整个小学的科学教学过程。科学教材中观察活动的设计是非常有结构性的,科学教材就是由一个个有结构性的观察活动组成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观察只是停留在单纯的用眼睛看,他们的观察则是不全面的。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在科学课中的观察能力呢?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科学教学的衔接,首先要找准"衔接点",要辨析中小学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构基础的科学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其次要承上启下,合理运用小学教学情境导课,从教学方式上找到"衔接链";最后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的学习思维从"学习科学"转变为"探究科学"和"运用科学",找到衔接的"核心区"。  相似文献   

20.
<正>科学课强调学生亲身的经历,强调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所以"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已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虽然探究活动开展了,但是科学探究往往形似神不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那么怎样使科学探究顺利进行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教师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意识过去,许多人把教材看得如"圣旨"一般,教学中照本宣科,对教材不敢挑剔,即使有时觉得教材中有不合适的地方或错误,也不敢质疑。现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各类教材百花齐放,教师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教师的教学理念也与时俱进,我们不再迷信教材,而是研究教材,理解教材。"用教材教"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重建教材,这是对我们科学使用教材的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