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二十五史中有地理志者 17部 :《汉书·地理志》2卷、《后汉书·地理志》5卷、《晋书·地理志》2卷、《宋书·州郡志》4卷、《南齐书·州郡志》2卷、《魏书·地形志》3卷、《隋书·地理志》3卷、《旧唐书·地理志》4卷、《新唐书·地理志》8卷、《旧五代史·郡县志》1卷、《新五代史·职方志》1卷、《宋史·地理志》6卷、《辽史·地理志》5卷、《金史·地理志》3卷、《元史·地理志》6卷、《明史·地理志》7卷、《清史稿·地理志》2 8卷。在这 17部地理志中 ,绝大部分对各代政区记载简明清晰 ,一目了然 ,无需再做阅读补充说明。只有《隋书…  相似文献   

2.
1.下列是隋唐时期户口的六个统计材料:①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8907546户;②唐高祖武德年间(618—626年)200万户;③唐太宗贞观年间,300万户;④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891409户;⑤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2933125户;⑥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2375400户(注:该年97州未申报户口数)。试分析这些统计数字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新玉门关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玉门关考李正宇一、故玉门关与新玉门关《汉书地理志》敦煌郡龙勒县班固注云“有阳关、玉门关皆都尉治。”《史记·大宛列传》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玉门关在(龙勒)县西北一百十八里。”殿本《元和郡县图志》及《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俱同。敦煌石窟保...  相似文献   

4.
《太平寰宇记》,北宋乐史编著。 《太平寰宇记》(以下简称《寰宇记》)是继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而编写的史地名著。作者乐史,字子正,抚州宜黄(今江西宜黄)人,生于后唐长兴元年(930年),卒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终年七十八岁。其事迹附见《宋史·乐黄目传》。  相似文献   

5.
《新唐书·食货志》(以下简称《新志》)所载田令,因无颁行年代,故为治史者所注目。 李剑农先生指出:“《新唐书》所记,殆就杜氏《通典》所记开元二十五年之令,而摘取之者,故不具令式之年月。” 王永兴先生则以《新志》所载田令与《文献通考》(以下简称《通考》)所载田令内容相似为由,认为“《通考》所载者为武德七年令,则《新·志》所载当然亦是武德七年  相似文献   

6.
南北朝刘宋时期人口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北朝时期的人口数量存疑很多,我们根据史实力求科学地分析解惑,认为《宋书·州郡志》所载人口数字和历史事实是大致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7.
杜佑在《通典·食货典七·历代盛衰户口》中指出:“(北周)大象中,有户三百五十九万,口九百万九千六百四。”按《周书·静帝纪》记载:静帝宇文阐诏改大象三年为人定元年,即公元581年。是年二月甲子,“隋王杨坚尊号,帝逊于别宫”。这样,外戚杨坚得以借托孤之便篡夺帝位,建立起隋王朝,改元开皇。然则,杜佑所说大象年间北周之民户,亦即隋初之户数。其实,杜佑所记载的这个数字很不精确。《通典·食货典》云:北周灭北齐时,北齐还“有户三百三万二千五百二十八,口二千万六千八百八十”。  相似文献   

8.
汉晋以来一直存在的柏人县,在《魏书·地形志》中仍作“柏人”,而在《隋书·地理志》中被记作“柏仁”,《元和郡县图志》及《太平寰宇记》记载改名的具体时间为后魏,又有不少学者依据《魏书·地形志》认为改名当在更晚的周齐之世。结合出土石刻文献材料,改名时间应当在后魏之世。  相似文献   

9.
《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都载有襄阳县、襄阳郡说,其实,这些都是后人羼入、误抄照搬之说。《通典·州郡七》说:"襄阳,汉中庐县地也。"《太平寰宇记·山南东道四》引《州郡志》说:"襄阳,汉中庐县地,汉初徙骆越人居之。"《三国会要》说:"《宋志》引《魏略》云:襄阳郡‘(魏)文帝立’。"这表明,两汉没有襄阳县、襄阳郡建置,襄阳县、襄阳郡的建置当起于曹丕。因《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影响太大,导致一些古籍以讹传讹,积重难返,亟需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0.
作者来函     
编辑同志: 您好。此信专为道歉。拙文《贸易路上的西北商镇》(刊《敦煌研究》1991年第1期)中有一处敦煌在唐代的人口“十一万六千多人,比现在还多两万”,此数是错误的。《旧唐书·地理志》载:敦煌“户四千二百六十五,口一万六千二百五十。”错误是由引文不慎造成的。新华出版社《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1.
今山西永济蒲州,因其水陆形势的重要,有唐一代备受重视,据史书记载,唐王朝曾于此置中都,其具体时间,各家所云不尽相同,试以所见文献,稍理其繁。 《归唐书·地理志》河中府:“开元八年置中都,改蒲州为河中府。其年,罢中都,依旧为蒲州……元年建卯月,又为中都。” 《新唐书·地理志》河中府:“开元八年置中都,为府,是年罢都,复为州。”  相似文献   

12.
陈朝与孙吴的疆域大体相同,但其间隔300多年(280年—589年间)。人口数字并无多大变化孙吴灭亡时的人口,据《晋书·武帝纪》载,有230万人,陈朝据《通典·历代盛衰户口》统计,有200万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论者多认为东晋南朝的贵族、官僚、豪强大姓荫蔽大量户口,同时又有为数众多的“浮浪人口”。我们不否认这种看法,但这不是300余年人口数字毫无增加的主要原因。事实上,西晋末年,中原地区陷于混乱,北方人民大量南迁。《晋书·王导传》:“洛京倾  相似文献   

13.
安史之乱以后,唐代人口地理发生了根本变化。南方人口超过北方,改变了以往北多南少的局面。本文以元和长庆时期的户口考察作为突破口,对唐后期的户口数量及分布作了初步探索。文中通过对《元和郡县图志》及其他有关文献的分析,指出在元和长庆之际南方在籍户数比北方多出一百万以上,全国实有户数多于天宝末年的在籍户数,接近其时的实有户数。  相似文献   

14.
回顾科学发展史,在各门古老的科学中地理学当是最早对人口这一对象加以关注的,而且以后也一直将它作为自己的研究内容之一。由古希腊希罗多德的著作(公元前五世纪)中有关北非民族的记载和我国《汉书·地理志》较为详尽的人口资料我们看到,早在地理学刚刚开始萌芽,还只限于将于周围观察到的景物作一些直接的、漫无条理的记  相似文献   

15.
讲完《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人教版小语第八册第25课《古诗三首》之二)后,学生们兴趣盎然,口诵心记,十分喜爱。突然一名学生问:“黄鹤楼上有黄鹤吗?”关于黄鹤楼,有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南齐书·州郡志》里说:“夏口城据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上也。”稍后梁任《述异记》说:“荀环,字叔伟,潜栖却粒,尝东游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霄汉,俄顷已至,乃驾鹤之宾也。鹤止户侧,仙者就席,羽衣虹裳,宾主欢对。已而辞去,跨鹤腾空而灭。”唐宋时,阎伯理写《黄鹤楼记》和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则说是费登仙,常驾黄鹤在此憩息,…  相似文献   

16.
《隋书地理志》考辨释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书地理志》三卷,本是《五代史志》的一部分。名为《隋书地理志》,实际上涉及的内容,上至晋宋,下逮周隋。它“承南北豆分之滥觞,综州郡瓦合之棼绪,千移百变,巧算难明,”颇有一些与其它正史地理志不同的复杂之处。加上唐朝设宫修史,往往是“监之者专司画诺,修之者第苟事完”,因而错误百出,蔽端丛生。一九七三年,中华书局出版新标点本《隋书》,对书中的许多错误作了校勘,使其面目大变,诚为可喜之事。但细阅《地理志》全文,犹觉勘误未尽,即如标点方面,亦或有误点之处。为了整理好祖国古代文献,进一步芟夷《隋书地理志》中的谬误,我不揣浅陋,又集元明以来诸版《隋书》试作补校,并参合《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等书对所得一百三十余条错误一一详作考辨(新标点本已作校勘者不录)。归纳起来,这一百三十余条错误大体上又可分为七类。即:一、因字形相似而误。二、因义反、音  相似文献   

17.
《魏志·倭人传》是研究日本早期历史最翔实的原始资料。本文通过对《魏略》佚文中关于《旧志》的记载和《魏志·倭人传》中“住七八十年”的分析研究,认为该传前四段的主要内容,即有关日本列岛各国的方位里程、风土人情、历史沿革的记载出自《东观汉记·地理志》,其作者是伏无忌和蔡邕,它反映了二世纪初或者更早一些日本列岛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据史料的记载,汉晋隋以来,河南地区的人口在历朝居于全国的第一位.而自唐以后到清朝,河南地区的人口数量再也没有出现过全国最高值,使得唐代成为一个明显的转折点.唐初到天宝年间,河南地区人口数量呈现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而此后至唐末,人口数量则蝌明显地下降,部分州郡甚至十几倍地减少.而且,唐代河南地区人口地理配置不同,中部、东部稠密,西南部相对稀疏.从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地理配置可以看出,人口问题与自然和社会历史因素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郡国志》所记载两汉郡一级户口数,估算出西汉元始二年嘉陵江流域有248 388户,有1 057 263口。东汉永和五年嘉陵江流域有297 015户,有1 119 986口。两汉人口的分布主要呈不平衡性和沿江分布的特点。文章还对涉及嘉陵江流域各郡的人口数量多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钖义山(又名天心山)是我国古代著名仙山,《华阳国志》、《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新唐书》、《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元丰九域志》、《读史方舆纪要》、《清史稿》等经典及《郧台志》、《郧阳府志》皆有记载。经查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者谭其骧教授主编的《中国历史地理地图册》,又经实地考证,确定该山就是湖北郧西羊尾山。蒙尘千年的仙山,终于重光人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