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怀宁高河镇。1979年以十五岁之龄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于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讲授哲学。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山海关卧轨自杀。在短暂的一生中,海子为我们留下了二百余首高质量的抒情诗,七部具有实验探索精神的长诗《太阳·七部书》和八篇诗学札记。要全面理解海子的诗歌创作,就必须联系海子具有明确诗歌抱负与创作理念的诗学观。海子的诗学观集中体现在八篇诗学札记中,包括五篇以海子自己长诗的序言和后  相似文献   

2.
正1989年3月26日,年仅25岁的诗人海子告别了自己短暂的一生。海子从1983年毕业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校刊编辑部一直到1989年,他的诗歌创作大多在法大昌平校区的家属院内。他生前曾担任学校345诗社的指导老师,与法大多位老师有过来往。海子去世后诗歌整理成集,陆续出版,他俨然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会新闻部在海子25周年祭日之际,联系采访了当年海子的故人,造访海子在法大的故居,缅怀海子在法大的诗歌理想和1980年代特有的文学风尚。  相似文献   

3.
海子去世已经15年了,今天他的诗歌却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本文意在将海子与屈原的比较中阐释海子诗歌的深层意蕴与情感内涵,找出海子诗歌之所以愈益受到重视的原因,从而更好地认识海子及其诗歌。  相似文献   

4.
吴国祯 《学语文》2002,(3):30-31
我第一次接触海子的作品,是1990年就读师范之时,老师在黑板上将海子的《死亡之诗(之二)》完整地抄录了下来,并向我们说起了海子的死,他诗歌中的麦子和少女。我们在底下吟咏着海子的诗句:  相似文献   

5.
《文学教育(上)》2009,(10):157-157
3月26日是诗人海子去世20周年纪念日,一系列纪念活动也在这一天举行。海子生前好友西川和海子的读者将前往诗人故乡扫墓,北京大学未名诗歌节今年的主题也是“海子”;在上海,一群海子的读者聚集在909咖啡馆朗诵海子诗歌。海子去世20周年,诗人在家乡安徽安庆的墓地不久前也已经修缮一新。3月26目,海子好友诗人西川和北京的海子读者自发前往安庆海子墓地扫墓。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中国诗歌史上,海子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存在。15年来,海子的死给人们留下了巨大而持久的震撼;海子的死与海子的诗息息相关。从他的抒情短诗中,可以看出海子从“乡村乌托邦的建构”到“生死命题的叩问”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7.
《滁州学院学报》2021,(4):29-33
西川是海子及其诗歌成为经典的重要推动者。西川所作的努力主要包括:编辑出版海子诗歌文本;支持出版海子传记;不停地谈论海子,从而建构海子诗人形象,推动海子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可以说,没有西川一系列持续的努力,就没有海子及其诗歌在今天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金晔在《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中指出,1989年3月26日,天才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尽管这是一次无组织、无教派的个体行为,但从后继诗人的陆续自杀行为来看,海子的自杀使诗坛笼罩上一团死亡的阴霾,吹生起一种"诗人""殉诗"的情结。诗坛对海子之死投之以崇敬的目光,并有诗人以死相效,评论界对海子自杀行为本身的讴赞也一度成为热潮,在广泛而普遍一致的评议中,海子之死被"神化"了,具有了"形而上"和"准神学"的意义。甚至学者从海子卧轨时怀揣《圣经》这一细节出发,对其自杀行为加以顶礼膜拜,将海子  相似文献   

9.
天才诗人海子在不到7年的写作生涯中留下300多万字的诗篇,本文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切入点,解读海子在尘世的幸福理想以及内心的痛苦挣扎,感受诗人海子在尘世挣扎的时代使然和自身追求的不可调和性。  相似文献   

10.
海子的名字在一般的读者中是比较陌生的,但随着新语文试验课本(高中语文第三册)编选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秋》之后,更多的读者特别是年轻人,开始热情地关注起海子和海子的诗歌来了,甚至有众多的诗人和读者建议把海子的忌日———3月26日定为“中国诗人节”。海子结束了一个诗歌时代,也开启了一个诗歌时代,他成为了一个继屈原之后中国诗坛为精神而献身的又一个象征。本文试图对海子的诗歌精神进行一个大略的梳理和论证,并以此参与关于海子诗歌精神的讨论。一、海子的死和不能承受的精神之殇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将抒情诗写到极致的,我认为是海子。海子的抒情短诗具有一种超越时空和侵入人血液和灵魂的巨大力量,加上其身世经历的悲剧性,更促使了其短诗的不朽。可以这样说,1989年3月26日海子的离去,标志着中国当代诗歌纯粹歌咏时代的终结。直至今天,我们也没有看到比海子的抒情诗更纯粹的抒情诗出现。因而本文探讨海子诗中的抒情特质也就有了启示意义,但笔者权把其算做一种纪念。  相似文献   

12.
读过《中学语文》2005年第10期“教学大参考”上倪修山先生《是懦夫的屈服,不是智者的和解》一文,很有想法。倪文试图从海子“幸福的闪电”的一瞬中参透海子,并进而由这“幸福的闪电”的一瞬对海子进行宣判,加给海子如下错误:“海子居然把自己的死考虑得这样简单”;“《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现的是想与这个世界彻底地和解的智者,而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屈从于这个世界的懦夫”;“海子的思想和行为是自私的和不负责的”;海子“给陌生人祝福,自己不去追求这种幸福的方式,反而让所有热爱海子的人陷入一种痛苦。但海子并不考虑这些,他在精神的…  相似文献   

13.
一、“幸福的闪电”是什么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26日黄昏,在山海关至龙家营之间的一段火车慢行道上,海子卧轨自杀。他在遗书中写道:“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那么,海子的死要么是与他自己有关,要么是与永恒的世界有关。关于海子死的缘由的种种猜测中,我相信一种说法:《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绝命诗。它告诉了我们死者对现实的态度,告诉了我们死者选择死亡的理由。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本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书——1997年2月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海子诗全编》,编者是海子生前好友、北京诗人西川。这是目前收集海子诗最完全、也是最权威的版本。在我少年时代,这本书还没有出版,我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翻遍了图书馆藏书和报刊杂志,把所有能找到的海子的诗,用  相似文献   

15.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1989年1月13日。两个月后,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也就是说这首诗的创作距海子离世只有不到八十天,因此这首诗可以当作一种预设的写作心态和大的背景来理解。海子突然离世使得这首诗表面的舒缓清新与深沉内涵之间产生了某种分离。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诗坛经历了1986年左右旗帜林立、流派丛生的局面之后,经过几年的破坏和重建的努力,走到今天已经趋于平稳,诗人个体的创作活动也在走向成熟。短短的几年,在大量的诗歌作品中,我们不难找出那些优秀的诗作,嶙峋的石头一样,历史地矗立在中国现代诗坛上。 从一个读者角度,我完全可以说,中国现代诗歌的1989年是从海子开始的。当一大批诗人在幽暗中左冲右突的时候,海子的麦子、马匹和草原使他们如同在沙漠中遇见水,在黑暗中遇见星光一样欣喜。海子的纯粹忧伤的抒情,使许多人找到了诗歌的家园。当然那个时期更多的人还没有触及到海子的核心,没有感觉到海子作为光芒和理想的化身,给中国诗坛带  相似文献   

17.
翼忆 《高中生》2008,(23):31-31
当我第一次读到海子的诗时,海子已离开了人世,这让我忘不了1989年3月的山海关、那段铁轨和那个青年。于是今天,我只能读海子生前的诗作,它们书写了诗人海子的整个心灵。这是一个激情、广漠、纤细,充满了生命困惑和呐喊的世界;这是一片海,浩瀚得让人痴狂。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一束     
<正>第二届海子诗歌奖在京揭晓由海子诗歌奖评奖委员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福建省福清市文联、福建省福清市教育局联合发起的第二届海子诗歌奖评选活动在京揭晓。江非获得主奖,徐俊国、江离、李宏伟、熊焱获得提名奖。此次评奖活动自2015年3月上旬在京正式启动以来,得到海内外诗人们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初评阶段,在33位"海子诗歌奖"提  相似文献   

19.
刘生发 《阅读与鉴赏》2009,(11):37-37,27
诗人的死实际等于诗人的再生。——普拉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出生于安徽怀宁,1979年考入北大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年仅25岁的海子卧轨自杀。  相似文献   

20.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15岁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有长诗《土地》(1990)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1991)。还有《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这里选择他的《亚洲铜》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