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由自治区教育厅、民委、宁夏教育学会、宁夏少数民族研究会共同发起召开了回族教育研讨会.除我区各地、市、县的代表参加外,甘肃、青海、新疆、内蒙、河北、河南、山东、天津、云南等九个省、市、自治区的民族工作者也应邀参加了会议.国家教委,国家民委派有关负责同志到会指导.四面八方的回族教育工作者会聚一堂,共同研究探讨发展回族教育的问题,这在我区民族教育史册上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2.
针对民族问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到抗日战争结束,曾提出民族自决权和建立联邦共和国的设想。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承认中国境内各少数民族有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逐渐开始主张在少数民族区域建立少数民族的自治区,但仍试图实行联邦制。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最终确立了在统一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内实行自治地方的形式。建国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3.
正一、问题提出民族教育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关系到民族地区人口素质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宁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占全国回族人口的20%以上,是中国的"穆斯林省"。全区回族人口比例达到35.76%,中小学校少数民族在校生比例超过40%以上。长期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采取一系列举措,不断加大投入,使宁夏民族教育事业发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移入谈云南杂居回族的民族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在其发展过程中以“大分散、小聚居”的形式分布在中国的广大地区.尤其在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回族穿插在少数民族中间,受其他文化移入的影响,形成了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的回族文化,并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各地回族由于有着共同的伊斯兰文化认同感,在民族认同上有着强烈的情感,促进了回族文化的发展、繁荣.回族文化的发展繁荣又反过来促进了民族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正宁夏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占全国回族人口的20%以上,是中国的"穆斯林省"。全区回族人口比例达到35.76%,中小学校少数民族在校生比例超过40%以上。长期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全区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从2001年以来,全区实施"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迄今已建成175所标准化回民中小学  相似文献   

6.
普米族、蒙古族和回族都是元代进入云南的少数民族,在经历了明、清两代的发展后,其文化上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变迁.本文拟从政治环境、生计模式、宗教文化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比较明清时期云南普米族、蒙古族和回族三个民族文化变迁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以吉登斯对"传统"的概念性阐释及其现代性理论为依据,对洛阳廛河回族区心意六合拳这种城市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传统体育进行了"传统性"特点及"现代性"价值的深入分析,并据此提出其复兴的对策.心意六合拳的传统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宗教依附性、民族主义、血缘及地缘传播性、动作的自然性等方面,其现代性价值表现在政治、社会及经济方面.城市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体育的复兴要一方面对内加强社区居民的民族及文化认同,对外要为其现代发展寻找更多的经济依附方式,并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将其传播出去.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在不同时期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也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体系。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921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一、民族教育政策的探索和实践(1921年——1949年)。  相似文献   

9.
在"一带一路"新战略构想中,宁夏作为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兼有民族和地域两者相融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是宁夏创新发展文化旅游一块坚实的奠基石.同时,根据"十三五"时期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发展宁夏特色文化旅游,需要我们树立创新的发展理念.本文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独特的地理特征,文化风俗,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对"十三五"时期宁夏回族自治区特色文化旅游业进行进一步研究,不断推动自治区回族特色文化旅游业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0.
回族是城市中分布较广的少数民族,回族的发展对整个城市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加强对影响回族发展主要因素的研究将对多民族共居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起到积极作用.对于长治市西街回族发展主要因素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当地民族团结的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当地回族和整个城市发展的进一步加强和深入提供浅显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