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后练习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编委会根据学段目标、单元主题以及课文特点精心设计的。它包含一篇课文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教学重难点,是学生学习的助手,也是教师解读教材的有力抓手。本文以二年级课后练习为例,探讨如何紧扣课后练习,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之一,课后练习与前面的课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不仅体现教学训练的重点,更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可以说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一座桥梁。如果将一整堂课看作是一幅完美的画作,那么老师完全可以将课后练习变成构成这画作的重要底色,让它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课后练习是教材编著者为学生更好地解读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精心设置的内容,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无视课后练习的重要价值和指导意义,这是对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从文本解读、课堂教学、课后活动三个不同的维度提出在锁定目标中把握教学重点、在不着痕迹中搭建语用平台、在有效拓展中激活参与意识,从而让课后练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4.
张珉敏 《成才之路》2012,(20):16-I0011
课后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炼了对整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对教师准确掌握教材、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其重要的作用。教师若能对课后练习真正做到认真对待,让学生及时完成,就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笔者以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课文为例,来谈谈巧用课后练习的妙处。  相似文献   

5.
<正>讲故事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讲故事能力的训练,低年级许多课文的课后练习都提出了让学生讲述故事的要求。从教材课后练习的编排来看,对学生讲故事训练的方法很多,但具体到每一篇课文中却是单一的,不利于学生讲故事能力的提升。笔者以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多种教学活动的设计来丰富学生的讲故事过程,提升学生讲故事的能力。一、借助插图,让讲述更加直观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直观性、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除略读课文外,每篇课文均编排有课后练习。这是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的,是对课文重点、难点的提示,是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呈现。然而,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课后练习的重要性,让课后练习"退居二线"那么,如何巧用课后练习,提高阅读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除略读课文外,每篇课文均编排有课后练习.这是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的,是对课文重点、难点的提示,是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呈现.然而,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课后练习的重要性,让课后练习“退居二线”.那么,如何巧用课后练习,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呢?  相似文献   

8.
正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后面都有练习题,与前面的课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些课后练习是编者结合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不同文本特点精心编制出来的,是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依据,是课文学习向课外延伸的基点。课后练习的设计体现了教材编排意图,也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呈现,它是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这些课后练习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准确把握、充分落实、有效使用这些课后练习,必将  相似文献   

9.
尹蕾 《天津教育》2022,(15):114-116
<正>课后练习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便于教师明确“教什么”,把握教学方向,又便于学生明确“学什么”,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统编小学语文的课后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每篇课文后的练习都紧抓课文的特点,依据语文要素、单元目标而精心设计。下面就以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谈谈在课前预习、课堂指导和课后拓展中如何有效利用课后练习。一、利用课后练习,做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属于教学环节中必要环节。在课文正式学习前,让学生根据课后练习提前预习,  相似文献   

10.
课后练习是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编者精心设计的课程资源。它是一篇课文"学习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保底工程。巧用课后练习,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巧用课后练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环节,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的提高。而课后练习体现了该篇课文的核心教学目  相似文献   

11.
阅读课文后边,都有2—5道“习题”,它是教材编者交给学生自学的“指南”,交给教师导读的“提示”,教师要抓课后练习,才能较好地指导学生自学。要指导学生从课后练习中明白自学要求、训练重点。学生阅读课文,总有一个主要目的或一个着眼点。泛泛地要求学生“把课文学深学透”,既不科学,也不现实。而课后练习就是编者指出的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要求和训练重点。如  相似文献   

12.
课后习题凝聚着教材编写者的集体智慧和汗水,它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与学的思路,往往是对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是编者意图的集中体现.(袁微子语)如果我们能准确把握课后练习的编排意图,充分利用课后练习这一课程资源,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把课后练习扎实有效地落实在课堂上,打造高效的阅读课堂呢?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复述。”复述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训练,它把理解、记忆、表达融为一体。复述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雨中》是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按顺序复述这个故事。笔者发现学生复述时,大多数只能简单机械地重复课文的内容及情节,有的甚至用背诵代替复述,体现不出复述的特点。其原因在于 :复述时仅仅注意了课文表层的语言形式训练,忽略了思维训练。笔者认为,复述既是语言训练,又是思维训练,要提高学生复述课文的质量,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  相似文献   

14.
课后练习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所学新知识进行巩固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许多语文教师只注重让学生学习课文,传授知识的要点,培养学习方法,而对习题的设置,处理显得草率。主要表现在教师没有认真分析教材。了解教材编排特点和编者意图,忽视了课后练习的重要性。其次。不注重课后练习的设置与处理方式。不注重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课后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文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整体。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就是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透彻解读课后练习的编排意图,认真研究,合理开发和利用,将课后练习与课堂教学进行完美的结合,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材中,每篇详读课文的后面均编有练习题,与课文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可以说这些课后练习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课后练习的设计体现了教材的编排意图,也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呈现.如何整合这些课文的课后练习,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流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大力提倡“减负”的大背景下 ,如何科学地发挥课后练习的“导教”、“导学”、“导练”的功能 ,让语文教学富有实效和高效 ,是笔者多年来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探讨的课题。所谓“课后练习” ,指的是现行教材中课文后面编者所安排的练习题 ,非指单元基础训练 ,更不是教师自行编写或“外来”的练习材料。但目前对课后练习的处理如何呢 ?或者把课后练习当成可有可无 ,根本无视其存在 ;或者孤立地认为它仅是训练的部分 ,充其量就是双基训练 ,在处理上 ,往往将读的部分随意删掉 ;或者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不仅数量上无限扩展 ,…  相似文献   

18.
如果把语文教学比成一组画卷,课文的导入则是画卷的扉页;如果把语文教学比成一组乐章,课文的导入则是乐章的前奏。作为一名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十分注意每篇课文的导入,选准最佳入口,把学生顺利导入课文的情境。怎样才能最恰当地导入课文呢?我在教学中有以下三点尝试。一、连前贯后导入法语文教材,以文体组编单元,在知识的前后衔接上没有数理化那样严密;在年代先后上,又不如历史那样有序。所以,导入课文必须注意由远及近,连前贯后,让学生从以前学过的课文过渡到新的课文。比如讲鲁迅的小说《药》和《祝福》,首先引导学生“过电影”,对初中  相似文献   

19.
<正>课后习题凝聚着教材编写者的集体智慧和汗水,它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与学的思路,往往是对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是编者意图的集中体现。(袁微子语)如果我们能准确把握课后练习的编排意图,充分利用课后练习这一课程资源,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把课后练习扎实有效地落实在课堂上,打造高效的阅读课堂呢?一、根据课后练习,理清文本思路"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先生说:"大凡读一  相似文献   

20.
课后练习体现了课文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是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课后练习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一座桥梁。作为教师,既要看准练习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又要有一套善教的本领,创造性地运用课后练习,组织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引发教学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