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古诗两首》中的《山行》,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诗中"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在教材生字表中标注读"xié"。在以前的教学参考书中,曾有特别注明诗中的"斜"读"xiá",但现在为什么却在生字表中标注读"xié"呢?  相似文献   

2.
一、“斜”的读音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第七册教学参考书》认为古诗《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在这里读xiā。这种用读古音的方法来求押韵并不可取。虽然有些字(词)典对“斜”字加注一个旧读音“xiá”,但是《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只有一个读音“xié”,《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也未将“斜”列入两个读音。“斜”读“xiā”是《切韵》和《广韵》音系的读法,普通话与唐、宋时代的语音有很大的差别,不必为了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古诗两首》中的《山行》,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诗中“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在教材生字表中标读“Xié”。依我愚见,该字在这里应该读“Xiá”才正确。  相似文献   

4.
近日,在网上一语文论坛看到一个帖子《还“斜”字的本来读音》,主张从押韵合辙的角度出发,还古诗《山行》中“斜”的本来读音为“xiá”。其实,这不是什么新问题了,可以说,好多年前,人们就开始讨论这一问题了。但一直以来,似乎也没有定论,结果是甲老师教“xiá”,乙老师教“xié”,搞得学生、家长无所适从。因此,虽是“旧话重提”,但我觉得仍有必要作一番探讨,以正视听。那么,《山行》中“斜”究竟该怎样读呢?我认为,还是应该按普通话的注音读做“xié”。理由如下:一、不宜“简单类推”按照《山行》的韵脚“家”“花”来看,属“六麻”韵,韵…  相似文献   

5.
“裳”是一个多音字,《新华字典》注:①CHáNG遮蔽下体的衣裙;②SHANG犤衣裳犦衣服。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裳”字,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读成“SHANG”,笔者认为此处的“裳”应读“CHáNG”,理由有三点:一、根据近体诗的格律近体诗对平仄声调的安排有极为严格的规定,诗人正是通过平仄交错来构造诗歌抑扬顿挫的声韵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一首七言律诗,按七律的平仄格式,此诗为“仄起式”,首联平仄声调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有○表示可平可仄),勿庸置疑,“裳”字当是…  相似文献   

6.
小语第七册教材选编了唐代诗人杜牧的七绝《山行》,该诗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凯维德老师认为读“xiá”恰当一些(见《小学教学研究》2001年第3期)。此说笔者不敢苟同。首先,所举书证不足为凭。为了说明“斜”字读“xiá”音,凯文列举了《语文参考教案》和《唐宋绝句选注析》等书的注音或注释;而小学生古诗词《跟我背》(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也采用了此说,注云:“斜,这里为了押韵,可读作xiá”——而该书正文  相似文献   

7.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山行》中写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种自然现象是有科学依据的。  相似文献   

8.
此处的“斜”到底读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4课中,有一篇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其第一句为“远上寒山石径斜”,此处的“斜”字教材上的注音为“xi&;#233;”。而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参考教案》第七册(1996年版)第173页中对“斜”的注音为“xi&;#225;”。  相似文献   

9.
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与初本在内容上有不少增删和修改,其中最为明显者是对诗律中的“平平仄平仄”(七言为“仄仄平平仄平仄”)拗救句的解释截然不同。先看修订前的说法;近体诗中的“二、四、六”有时可以不分明。这主要是指下列两种句式中的七言的第六字可以改变平仄(拗),其条件是必须有“救”:(1)在(丙)抻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六字可以不用仄而用平(拗),但第五字要由平改为仄(救),即全句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注意:  相似文献   

10.
一、此处的“斜”到底读什么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 册第24课中,有一篇唐代杜牧的七言绝 句《山行》。[这句的头上最好加上“人教 版”三字,因目前小学语文教材的版本较 多,交代一下课本的出处,对读者有好 处。]其第一句为“远上寒山石径斜”,此 处的“斜”字教材上的注音为xie。而由上 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参考教 案》第七册(1996年版)第173页中对“斜”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第一册《诗词五首》中的《过故人庄》有这样一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其中“斜”字是读作 xiá,还是读作 xié,课文没有注音,因此,许多人对此字的读音也就不尽相同。笔者认为此字应读 xié,而不应读 xiá。《中华大字典》对此字注音为:“徐嗟切,音邪”,《辞海》对此字注音为:“习耶切,音邪”,《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对“斜”注音  相似文献   

12.
自学报考汉语言文学的同学都免不了要过《古代汉语》这个“鬼门关”,它之所以难学难过,是因为它远离了我们现实生活,并且它又不是光靠背诵、记忆所能奏效的。在《古代汉语》中诗词律部分又是难中之难。下面我就诗的平仄部分谈一点学习过程中总结的小技巧,提供给广大同学。讲究平仄是近体诗最主要的特点,所谓“平”是指平声,“仄”即不平,指的是上、去、入三声。近体诗的平仄格式看似复杂,其实每首诗不过由四种句式组合而成。其中五言律诗的四种句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我们姑且把它定…  相似文献   

13.
唐代杜牧的绝句《山行》(五年制小语七册14课)的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教学参考书》把它的读音明确为“xiá”。“斜”(xié)读成xiá,大概是为了与下面“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家”(jiā)、“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花”(huā)字押韵吧。如果这样,杜甫的《春望》  相似文献   

14.
关于仄声韵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学界迄今很少有人专题论及。将仄声韵的平仄格式与平声韵诗的平仄格式略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仄声韵诗的平仄格式,有不少与平声韵诗的平仄格式一样,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的诗,也都有四种基本句式和四种基本格式,平仄变化的规律性也很强,与平声韵诗不同的只是出句末字不入韵的字可用平声也可用仄声,且平仄格式更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15.
唐·杜牧《山行》诗曰: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中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应解释为“因为”之意,而非“坐下”之意。那么,表示动作行为的“坐”为什么会表示“因为”意义呢?“坐”的“因为”之意又是如何演变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16.
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时,其中有这样一句“京口瓜洲一水间”。教参上是这样解释的:“间,隔开。这句诗的意思是,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道长江。”“间”既解作隔开,自然应该四声了。这种解释法虽然句意可通,但与七言绝句的平仄不合。因为历起式首句不入韵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而这句诗的第五个字“一”为仄声,是不符合这类律句平仄式的常例。  相似文献   

17.
“斜”字究竟怎么读“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教材注音为xie,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注音为xia。“斜”字究竟怎么读?“斜”的古读音为xia。《山行》第二、四句末尾分别是“家”和“花”。从诗歌押韵的规律看,“斜”应读xia。但是,考虑到语言的规范性,教材对汉字的古音一律未取。如成语“叶公好龙”,过去曾把“叶”读成she,1963年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发表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表初稿》中,取消了该读音,规定统一读ye。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斜”不是一个生字。教材特意注音为xie,目的就是要教师不受古读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杜甫七言律诗《秋兴八首》之一的“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两句历来被推为倒置的范例,至于因何而倒,则见仁见智了。今有人认为:“只有按倒置句排列,才符合平仄节奏的要求: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否则就不合规律了。”这个观点是值得认真讨论的。我们先抄录这两句凡十四字《广韵》中的音韵地位,然后比较一下“正序”句与倒置句的平仄。  相似文献   

19.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先生这首诗意象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构成了一幅色彩变化、宁静和谐的晚秋图。  相似文献   

20.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著名的绝句,原诗是: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