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曾说:“发展是硬道理。”在教育界,“孩子的发展就是硬道理”。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规则是为目标服务的,因此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就应围绕“有利于幼儿的发展”这个核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基于教育现象学的视角及其方法论,借助于由自然观察获取的6则案例,通过“悬置”呈现幼儿违反规则的现象,经“还原”发现,幼儿在违反规则时通常会有以下表现:乐于获取惩罚、不满于教师制定的“规则”、暂时屈从于教师的权威、离开教师的视线范围、挑战教师的权威等,其教育意义值得反思.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幼儿教师应了解幼儿违反规则的真正目的,满足幼儿“不切实际”的合理愿望;应帮助幼儿做到“言行一致”,内化规则,并创设有吸引力的环境;应洞察幼儿违反规则后的真实态度,修正不合理规则,灵活处理突发事件;应换位思考,理性对待违反规则的幼儿.  相似文献   

3.
在小班开展“小小图书馆”活动,我们不仅是为了满足幼儿的阅读需要,还尝试发展小班幼儿初步的规则意识,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挖掘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以下是我们的实施方法及体会。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纲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幼儿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这给教师们带来了困惑:自主和规则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怎样才能使它们协...  相似文献   

5.
一、如何理解游戏的规则与规则游戏很多人都认为,幼儿早期的游戏只是“玩耍游戏”,无所谓“规则性”;而“规则游戏”也只是幼儿游戏发展到一定年龄阶段才出现的。固然,我们不能违背与否认“规则游戏是幼儿在学前中期才开始出现的”这一客观规律,但我们同样也不能否认“规则是游戏本质的特征”(维果茨基语),游戏具有规则性。儿童游戏的规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隐的游戏规则“内隐的游戏规则”表现为“游戏内在的情境性和秩序感”,它是在游戏过程中得以体现的。一方面,游戏总表现为“不同于日常的生活的‘虚拟性’”(维…  相似文献   

6.
一科学发展是硬道理,群众满意是硬道理。以这两个“硬道理”思想为指导,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7.
实践“三个代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选准定位,发挥特色,狠抓质量,力创一流,推进天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园的社会教育中,规则教育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传统的规则教育中,教师往往依赖于奖励和惩罚,让幼儿被动地遵守规则,然而让幼儿仅仅依靠他律来遵从规则,其效果往往是不长久的。一旦外在压力消失,幼儿的规则行为可能就不复存在了。要想使规则教育取得切实、长远的效果,培养幼儿的自律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将他律转化为自律,让幼儿学会自觉遵守规则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解决这一难题指明了方向。《指南》针对社会领域“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一目标提出教育建议:“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这一建议启发我们,规则教育应当和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应当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提高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就此,笔者结合自己在幼儿园观察到的案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认同感,为了能很好地达成自己的活动目的,他们更乐意自己研究、发明小范围的集体规则。教师如果能抓住幼儿这一特点,组织他们自定规则,就能在班级管理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这样做对发展幼儿的主体性、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价值。当然,幼儿自主制定活动规则需要教师引导。我是这样引导大班幼儿制定“玩秋千”的活动规则的。  相似文献   

10.
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极为常见,通过揭示幼儿告状意识的结构和告状行为体验的情境性内涵,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教育学反思。作为童年基本现象的幼儿告状行为,其背后充满着交织的矛盾:在遭遇困境的呼喊中,幼儿本身是“弱小”却又是“强大”的;在渴望被爱的表现中,师幼关系是“亲密”却又是“疏离”的;在守护内心的秩序中,告状行为既是对班级规则的“保存”却又是某种意义上的“瓦解”。以教育现象学理论来审视幼儿园告状行为的复杂性,有助于教师理解告状行为在幼儿自我建构中的成长性意义,最终提升教师的教育机智。  相似文献   

11.
张洪芳 《山东教育》2002,(30):18-1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要“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对幼儿进行四爱教育,要坚持两条原则:即教育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实施四爱教育的途径是: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由浅入深随机进行;结合幼儿一日作息随时进行;把四爱教育渗透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采取的方法是激励,变空洞的说教为生动活泼的、幼儿易于接受的活动。使幼儿在迁移默化的随机教育中,养成良好的四爱品德。一、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随机进行“四爱”教育1.明确“目标”,贯彻“教育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邱美 《贵州教育》2009,(18):26-26
一、爱护图书 根据幼儿年龄特征,选择一些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文字大而少的图书、报刊等供幼儿阅读。启发幼儿欣赏图书的绘画,感受绘画的美,还要启发幼儿通过图画猜想故事的内容,激发幼儿对图书的热爱,对幼儿讲解纸张的来历、图书的来之不易。和书建立亲密的感情。实况观察法。将幼儿看图书的情景录像,活动结束后,让幼儿看录像,说说自己和同伴的行为,让幼儿分析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的。模拟体验法。利用费1日报纸,请幼儿扮演“书宝宝”把报纸粘贴在幼儿身上当一页一页的书,其他幼儿“看书”或当旁观者。这么大的书非常吸引孩子,但在看书的过程中,图书被撕坏了。让幼儿讨论“书宝宝怎么了”、“你有什么话要说”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生成与发展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感悟,也是新课程阅读教学的一个关键所在。避免呆板的说教。我把培养幼儿爱护图书的规则,变成“图书宝宝说的话”,这样,更能激起幼儿的同情心,并经过自己的体验和内化,达到爱护图书,不撕书、不丢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幼儿素质教育是以奠定幼儿的素质基础为宗旨,以面向全体幼儿全面发展为原则,以幼儿各种课程为载体,以游戏及活动为手段,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的教育。实践证明:在实施幼儿素质教育中,应切实做到以下“五个”结合。  相似文献   

14.
孙雯 《山东教育》2002,(12):62-62
一、树立新观念,正确地看待孩子在幼儿教育中“求异”被上升为教育目的,幼儿从事任何一项活动,教师都要求幼儿做到“和别人不一样”。但有的教师受旧观念的影响,喜欢幼儿规规距距,顺从听话的“乖”幼儿,不喜欢“淘气”的幼儿,实际上“淘气”是儿童喜欢探索的心理特点在行为上的反映。幼儿淘气,一般是由于他们的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这往往会给教师带来“麻烦”。但从幼儿的发展来看,淘气是他们思维力、想象力及创造力在探索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表现。因此,教师要树立新观念,正确看待幼儿,给予淘气幼儿以理解和宽容,以保持…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知识和经验的载体,幼儿学好了语言就有可能在体、智、德、美等方面获得全面的高度发展。幼儿语言教育首先要创设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其次在教育过程中应“多激发”、“多赏识”、“多途径”。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也是中国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指针。教育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一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二是要坚持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7.
规则意识的形成和规则行为的养成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本内涵,规则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幼儿的规则意识是超越客观知识的主体品质,规则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互惠互利而非损己利人,规则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幼儿主动建构而非教师传授。从规则的生成和规则的执行两个角度出发,开展规则教育要尊崇幼儿的天性,师幼通过对话共同建构规则;发挥教师指导和同伴榜样作用,创设"会说话"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周艳 《今日教育》2009,(7):10-10
幼儿园里大都是独生子女,个个是家中的“小太阳”,家长的过分溺爱和迁就,助长了幼儿“以我为中心”、“唯我第一”的意识。家长往往关注的是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而对规则意识的培养有所忽略。规则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帮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常规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培养幼儿生活的独立性;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它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科学选择小班幼儿科技教育内容笔者认为,在选择小班幼儿科技教育内容时应注重两个方面:1.广而浅。小班幼儿的年龄大部分在3~4岁之间,他们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知识经验的储备都大大有别于中、大班的幼儿,所以在对他们进行科技教育时应选择那些贴近幼儿日常生活而又易于被他们所接受的易懂的内容。如在“水的系列活动”中,只让幼儿感知水的蒸发、水的浮力、压力等。另外,“充气的各种小玩具”、“沙土泥石真好玩”、“水果、蔬菜是好朋友吗”、“听一听不同的声音”等,都是幼儿身边天天可见又易被忽视的内容,但通…  相似文献   

20.
杨林 《成人教育》1996,(5):14-14
“高标准扫盲达标”以后──蓬勃发展的渠县农民教育杨林渠县是1994年3月经四川省政府和达川地区行署验收合格的“高标准扫盲达标”县。这个县认准“发展才是硬道理”,“达标”以后不停步,继续以高起点、大跨度构建农民教育新格局。多维筹资上硬件。达标以来,渠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