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有机分子实际上是生命体死亡后的产物,本身不具有"生长发育"与"衰亡解体"过程,而生命分子则是生命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一个环节,本身在元素原子或分子递换传输或化学反应链中复制繁殖、分裂分化、生长发育、衰亡解体等过程。  相似文献   

2.
分子物性理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子结构或价键是原子外层壳粒交换、递换、递传,而分子化合或化学反应是元素原子递换传输的基本过程,递换的结果就成了新化合物。有机物是非生长式生物遗体生成的原子、分子间壳粒递传方式化合物。其化学反应是元素原子递换传输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生命进化的分子冗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涉及人类自身的最基本问题,如生命的本质是什么越来越关注。计算机科学家声称通过指令可使计算机复制自身,而美国化学家Rebek在试管中创造出一种酰胺分子,该分子以一种类似DNA复制的方式拷贝。那么,计算机和有机小分子是否就成了生命呢?严格说来它们还不是生命。生命除了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外,还应该具有每代增加变异并向前进化的能力;也就是说生命体可以通过产生变异为生命进化提供动力,从而使生命体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路线向前发展,最终不断适应新的外界环境条件,达到生命体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指出地球生态环境演变及其引起生态递换传输方式变化是生命与物种起源的基础。在生态平衡趋势下,特定生态环境可形成一定的生物群落,物种之间相互依存而构成食物链,保护与改善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5.
杨冬 《百科知识》2023,(11):4-8
<正>生命是什么?可以通过研究生命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来理解它吗?如果科学家完全掌握了细胞里的酶如何催化化学反应,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如何记录并传递遗传信息,细胞的结构蛋白如何构建细胞的结构等关于细胞的科学原理,我们就可以预测细胞的行为或者人工合成一个细胞吗?如果这个假设成真,就意味着科学家可以通过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手段,用无生命的分子制造出生命体。在生命科学高度发展的时代,人类是否已经拥有了这种力量呢?  相似文献   

6.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离不开水。水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生命发生、发育和繁衍的基本条件。如何保护地球上日益枯竭的水资源,笔者就现代生产和生活中保护水资源的做法谈一些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生命体最重要的功能载体之一,蛋白质在众多生命活动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蛋白质在行使功能时往往需要折叠成特定的三维结构,因此对蛋白质结构的测定和解析不仅能帮助人们在分子层面上理解大多数生命活动的机理,而且可以有效辅助基于结构的药物开发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治。目前通过实验手段解析蛋白质结构费时费力,远远无法满足现实需求。2020年底,谷歌重组后的“伞形公司”Alphabet旗下名为DeepMind的人工智能实验室采用多种深度学习技术,  相似文献   

8.
地球上的生命到底是怎么来的,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看法。在众多的观点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一、特创论,认为生命是由超物质力量的神所创造,现在,可能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认同这一观点;二、化学进化论,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生命体。三、宇宙来源论,认为陨石或小行星撞击地球后,产生了生命起源必备的条件,带来了宇宙的胚种。  相似文献   

9.
面相、手相和体相是否真的带有生命密码信息?近时期,科学家研究证实——体表能显露生命密码以往我们一直认为,生命密码隐藏在生命体的内部,不可能显露在生命体的外部。科学家近期研究发现,这个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有些生命密码也能在人体  相似文献   

10.
软物质(soft matter)或称软凝聚态物质(soft condensed matter)是指处于固体和理想流体之间的物质。软物质一般由大分子或基团(固、液、气)组成,如液晶、聚合物、胶体、双亲分子、泡沫、颗粒物质、生命体系等,在自然界、生命体、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存在。生物体基本上由软物质组成,如细胞、体液、膜、蛋白等;液晶、高分子聚合物、泡沫等在技术和生产中已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太阳系,是一个微小的有核星系,它是个胎生和卵生同时应用的无机生命体,它靠分裂生长、有性生殖繁衍后代,靠近它公转的行星都是它在不同生命时期内所产的子。太阳系边缘,由无数个矮行星构成的柯依伯带,它是太阳系最外层的皮肤。围绕太阳公转  相似文献   

12.
在医学应用领域,合成生物学以人工设计的基因线路改造人体自身细胞,或改造细菌、病毒等人工生命体,再使其间接作用于人体。这些经人工设计的生命体能够感知疾病特异信号或人工信号、特异性靶向异常细胞和病灶区域、表达报告分子或释放治疗药物,从而实现对人体生理状态的监测,以及对肿瘤、代谢疾病、耐药菌感染等典型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文章将综述了合成生物学的医学应用领域近期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基因     
《金秋科苑》2012,(21):74-75
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人类大约有几万个基因,储存着生命孕育、生长、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通过复制、表达、修复,完成生命繁衍  相似文献   

14.
生命是地球最精华所在,它使地球显得生机勃勃、姿态万千。生命体如何进行新陈代谢是一个至今仍困扰科学家的谜题。研究生命体基本单元即细胞的代谢过程有利于帮助人们早日解开这一科学难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员、细胞代谢研究组组长、博士生导师童雪梅就是致力此项极富意义研究工作的青年科研骨干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地球是没有生命的,但你知不知道,地球又像是个生命体,每天都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正>外星人是什么样子?我们曾做过无数次幻想,萌萌的小绿人,或者是让人恶心的虫族等。虽然这些幻想中的外星人之间差异巨大,可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生命体。但是,最近一些疯狂的科学家却提出了另外一种惊人的看法,认为从时间尺度的角度看,把外星人想象成一种生命体是毫无意义。他们可能根本不是什么生命体,  相似文献   

17.
假如有人告诉你,枯燥的数字也能像动物、植物、细菌、病毒一样具有“生命”,也能复制进化,你一定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但是,目前很多科学家认识到,数字是没有DNA的生命,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外的第4种生命体。  相似文献   

18.
地球上生命的诞生,大约是在30亿年前开始的。病毒是最原始生命体的前身,还不具备完整的生命体应有的特征。人类的祖先约在200万年方才出现在地球上,如果算病毒有2 000岁的话,人类则1岁还不到。病毒导致传染病的发生,传染病几乎同生命体本身一样古老。2003年是一个多事之秋,SARS、疯牛病、登革热、禽流感相继流行。一时间,病毒传染病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幽灵,人们心头上难以挥去的阴影。  相似文献   

19.
一个星球可能就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而这个生命体的核心并不是类似人类的大脑,而是软塌塌的海绵细胞。在我们的科学课本上,地球上的生命历史就是一部从细菌到人的过程,人是进化的终极目标。虽然科学的进步让我们认识了更多的生物,了解到其他生物的基因数量一  相似文献   

20.
王锋  赵先荣  周丽 《科教文汇》2013,(18):139-140
阳光生命课堂把学生真正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把学校生活看作是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构成,关注学生生命发展,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观点交锋和智慧碰撞的过程,也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和生命价值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幸福,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丰富了教学内容,实现了师生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