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以海明威《非洲的青山》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批评视角对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剖析,展示出海明威在生态伦理问题上的思想冲突。在作品中海明威对自非洲大陆的旖旎风光流露出热爱与漠视的复杂情感,对非人类生命蹂躏中又掺杂着悲悯的情怀,体现了其矛盾的生态自然观。最后指出作品对于我们的生态启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我们应爱护自然、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一生中创作了多部作品,并在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于194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为其代表作之一。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研读这部作品,挖掘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海明威的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是享誉世界的美国小说家,国内外的学者对其代表作《老人与海》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但以往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硬汉形象,古希腊的悲剧色彩以及冰山原则。近年来,对于海明威的研究开始向生态角度发展,通过海明威作品去探寻作者与自然的关系。在《老人与海》中,作者对大自然进行了由衷的赞美并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反思了传统的人类中心说。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关注的是人与自然中其他物种的平等关系,而非对他们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邵练炼 《海外英语》2012,(21):182-184
国内外评论界曾用冰山理论、悲剧意识等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进行过充分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开始从生态文学的角度重新解读这部作品,这篇文章立足于老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生态批评理论,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重建和谐统一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的《非洲的青山》是一部关于非洲丛林狩猎的经典之作。该文试图从海明威的这部非洲题材作品出发,从生态批判的角度对海明威的生态思想进行分析,对海明威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与深入研究.然而这部小说是根据海明威的冰山原理所创造,故可令读者深思挖掘的思想无可限量.本文试从新兴的生态文学批评角度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作者对人与自然界关系问题的思索.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学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就是在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部作品表现了人通过战胜自然伟力的方式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突出了人对自然的征服;又表现了海明威对自然的矛盾复杂态度。总的来说,海明威是一位具有一定生态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8.
传统阅读认为<永别了,武器>中的男主人公亨利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硬汉,而女主人公凯瑟琳是男主人公孤单的慰藉品,是展现"硬汉子"人物的辅助物.文章从生态女权角度重新解读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重新分析文中大自然﹑男主人公﹑女主人公这三者的关系,从而体现海明威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关爱的社会伦理意识,及其对女人和男人、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关注,证明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权意识的男作家.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其冰山原理的一个注脚.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通过分析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来领悟那生活海平面之下八分之七‘的真谛,可以使人们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现,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作为二十世纪最为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在文学界一向以硬汉的形象著称,他的创作题材基本上都与战争和死亡息息相关,导致人们错误地认为海明威蔑视女性。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和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因此,从女性主义角度来研读海明威的作品是非常有必要的。《丧钟为谁而鸣》是一部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域出发,表达了主人公乔丹对自然、亲情和爱情的真切感受,极力主张人和人、男人和女人、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状态,海明威认为,只有这种和谐状态才是我们人类真正需要的状态。这部作品,揭示了海明威不但不仇视女性,而是支持、同情女性,在某种意义上顺应了当时生态女性主义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对文学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非洲的青山》中蕴含着浓厚的生态意蕴。海明威在书中表达了既热爱自然又漠视自然,既怜爱动物又捕杀动物的矛盾情感。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这部作品,揭示海明威自然观的矛盾性在人类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英 《海外英语》2012,(8):221-222,231
美国作家海明威身上一直笼罩着一层矛盾情结,他的很多作品以及他本人的为人处事都存在着前后不一的矛盾。通过对海明威作品的文本解读与语篇分析,可以了解海明威在精神方面、生态方面以及对女性的认识方面所存在的矛盾,也能使读者能够更好、更透彻地了解海明威这位一代文豪。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是蜚声世界文坛的美国现代小说家.几十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全面、深入、细致地研究了他作品的硬汉形象、悲剧意识、死亡意识、虚无思想和艺术特色等.随着当今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国外海明威研究已引入生态批评的视角,开始研究海明威与自然界的关系.海明威在早期的作品中,赞美了大自然的审美价值和精神治疗价值,这是他自然观的形成时期.在中期作品中,海明威开始把自然作为一种独立性的存在看待,开始关注自然的命运.他揭露了人们破坏自然的行为,对自然的遭遇寄予了同情.他从关注自然的价值到关注自然本体,标志着从自然价值论向自然本体论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钟盈 《英语广场》2020,(26):26-28
生态批评是在生态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与自然之关系的文学批评。海明威的多部作品通过描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深刻的生态主义思想,即人类只是生物圈中的一员,与万物休戚相关,相互依存,因此人类要懂得爱护自然,敬畏生命,努力维护生态系统,不能滥用资源,更不能用征服自然的方式来实现自我。本文主要通过《老人与海》和《大双心河》两部作品分析海明威的生态批评观。  相似文献   

15.
戴新蕾  季美洁 《考试周刊》2014,(17):157-159
《老人与海》作为一部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作品,是当代大学生必读文学类书目之一。本文从生态批判角度解读该作品中表现出的生态意识,旨在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作为祖国新的希望,当代大学生的生态观对国家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有很大影响。本文在研究《老人与海》生态意识的基础上,调查研究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旨在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6.
邵练炼 《海外英语》2013,(1):197-198,208
海明威的非洲题材作品《非洲的青山》和杜光辉的可可西里题材作品《可可西里狼》是文学创作中的经典之作,二者作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生态文学作品,有其不同点也有其可比性。这篇文章试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视角比较两部作品的共同之处,分析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呼吁人类摒弃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保护自然、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17.
“冰山”之下《老人与海》中的哲学伦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谦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2):103-105,155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代表作品,小说通过老人圣地亚哥与鱼的搏斗,塑造了一个依靠意志与信念,最终赢得了人性尊严的"硬汉"形象。在"冰山"之下,蕴含着的是海明威丰富的人生哲学,其中包括孤独的感伤主义哲学,永不言败的生存哲学以及超前的生态伦理哲学。解析这些哲学伦理将帮助我们理解海明威的人生哲学,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其作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海明威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海明威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陷入了二元对立的悖论中,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其自然观呈现出一种矛盾性亦或双重性。他一方面热爱自然,谴责人类征服自然的行径;另一方面却宣扬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热衷于对自然进行精神征服。笔者结合海明威的作品分析了海明威作品中的自然生态主义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的《两代父子》是一部展现生态缺失的小说,这种生态缺失状态既包括白人在经济发展中对自然的肆意破坏.也表现在父子间的不和谐关系,更表现在小说主人公尼克与印第安女孩特萝迪之间的不对等的性爱关系之中。文章在生态批评的总方向下,对该小说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父子关系与男女两性关系进行生态批评,来探索《两代父子》中所反映的生态失衡状态。文章同时也利用了一些为出版的手稿中所没有的部分,更好地展现了海明威小说的创作意图。尼克的孩子因为生长在远离祖先居住的欧洲,与在美洲大陆生活的祖辈的传统失去了联系,但从小孩对自己家族历史的强烈认同,对回归家庭传统的渴望中,读者也许可以看到一丝生态和谐回归的希望。  相似文献   

20.
余殊 《文教资料》2012,(31):21-22
海明威不仅中长篇小说有名,短篇小说也同样享有盛誉。早在青少年时期,海明威便对撰写短篇小说有极大的兴趣,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短篇小说写作风格和特点。本文主要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海明威众多优秀短篇小说之一《大二心河》,向读者揭示海明威的生态主义意识与人们保护自然的意识觉醒之间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