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言语幽默产生的语用特征。模因体现在语言使用中,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模因。通过语言模因来实现幽默效果的言语被称为模因幽默。语言模因能够利用形式与内容之间的矛盾关系,激发听话人完成乖讹—消解的理解过程,从而实现言语的幽默。此外,某些语言模因还能够再现自身的幽默内涵,调动相关的幽默感受,从而使言语具有幽默效果。语言模因的基本特性,在言语幽默的表达和理解上均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央视春晚小品、相声,发现语言模因的基因型变异和表现型变异是语言幽默产生的模因论基础.模因变异的言语幽默生成机制主要体现在语音、语义、语法三个层面.语言模因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阐释语言幽默的生成机制,成为研究言语幽默的一个新途径,同时能够促进模因论在语言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言语幽默的一种,逗笑短信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频繁出现。幽默的乖讹—消解理论对逗笑短信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它并没有进一步阐释乖讹—消解过程的底层认知运作机制,而关联理论恰好解释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胡立娇 《华章》2007,(1):101-101
幽默言语是日常话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从基于认知角度的乖讹论出发,阐明幽默的本质和解读步骤,并结合关联理论,进一步探析幽默言语的解读过程.  相似文献   

5.
萧伯纳的戏剧对话机智幽默,不仅反映人物性格而且刺激读者反思言语背后的社会现象。研究其言语幽默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和谐——消解理论是目前最有影响的幽默理论;关联理论与其相互补充,可以揭示不和谐产生与消解的认知过程。本文试从不和谐-消解理论和关联理论的视角下解读《皮格马利翁》中的言语幽默。  相似文献   

6.
幽默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面部表情,身体移动等多种形式都能制造幽默。但最常见的的表现形式则是言语幽默。喜剧小品就是一种借助语言表达幽默的艺术形式。许多语言学家从关联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等视角研究过小品中的言语幽默,但是以语用预设为理论框架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运用孙茂玲在《近十年语用预设研究综述》中归纳的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为理论框架,从共知性、合适性、主观性和单向性四个方面对小品"今天的幸福"中的言语幽默进行研究,发现语用预设可以对中国喜剧小品中的幽默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是近十年语用研究领域的一个新兴的理论,拥有巨大的研究潜力.模因的特点是复制和传播,这一特点更好地阐释了语言文化的发展规律,为语言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喜剧小品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当代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博得各阶层大众的喜爱.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形式,喜剧小品语言具有通俗易懂、诙谐幽默,形象生动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喜剧小品,作为中国艺术的一种特殊样式,是广大群众雅俗共赏的一种艺术形式,其言语幽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目前喜剧小品语言幽默的研究文献,多是分析总结其在语音、词汇、修辞格等方面的特点。本文利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尝试性分析小品《扰民了你》的言语幽默,探讨中国喜剧小品中言语幽默的语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赵春苗  韩凌 《华章》2007,(2):123-124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运用关联理论研究言语幽默.幽默的理解是一个推理的过程.在幽默言语中,听话者首先发现其中的不和谐因素,根据相关语境找出其和谐的一面,并获得愉悦.因此,幽默的理解可以被视为根据关联发现不和谐,通过寻找关联获得和谐的认知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喜剧小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喜剧小品中的幽默语言更是令人难以忘怀。本文借助语用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如指示语、预设、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来分析喜剧小品中幽默语言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言语幽默的理解是一个"明示-推理"的关联过程,因此,使用关联理论来准确理解言语幽默是了解幽默的最佳方法。文章以黄西在美国各电视台的幽默话语为语料,分析英语幽默话语成功产生的原因,希望读者可以从此正确的理解并欣赏英语幽默话语,最终使幽默这种形式更好的服务于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2.
13.
在言语幽默的研究中,对幽默理解过程的探究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因为听话人对幽默很好的理解才是幽默这一特殊交际方式成功的关键。将Sperber&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RT)和Fauconnier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CIT)相结合,利用二者的互补性,在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下,对英语幽默话语进行认知语用方面的解读。并以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言语幽默为分析实例,以期在RT和CIT互补的视角下,对言语幽默解读的心理机制做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talks about how intertextuality and its concerned theories can be well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humor.Through analysis of specific samples,the paper finds parody,verbal irony and text allusions are effective intertextual means to produce and understand verbal humor.  相似文献   

15.
以英语幽默言语为例,从幽默发出者和听众两个角度分析幽默言语产生和理解的认知语用理论基础。研究表明,关联理论是贯穿幽默言语交际过程、保证幽默言语效果的语用基石。认知模型和概念合成理论则分别为幽默言语的产生和理解提供了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6.
The author explores humor during a time of increasingly hostile accountability measures directed toward educators. Drawing on incongruity and other theories of humor, he explores both light and dark humor and some aspects of the educational potential and power of humor. Noting how humor is related to creativity and problem management, the argument is that humor has an important place not only in producing educator well-being but for student learning and school renewal.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的角度,利用概念合成理论较清晰地将言语幽默生成这一动态的过程呈现出来,一方面丰富了国内关于幽默言语的研究,有利于人们对幽默言语的理解。另一方面证明了概念合成理论对幽默的生成机制有很强的阐释力,同时也有助于人们对概念合成理解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8.
相声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幽默是相声的生命线。本文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运用关联理论对相声《小偷公司》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旨在探究幽默在相声中的生成和理解,以帮助观众更好地解读和欣赏相声作品。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关联理论对幽默的生成和理解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有助于相声作品的解读和欣赏。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为基点对英语幽默进行了实例分析和理论阐释。首先通过辨析“运用”、“偏离”和“违反”三个词,阐明幽默是由于说话人违反了合作原则而产生的。在随后的分析和阐释中,作者指出幽默的本质特性——乖讹性决定了幽默是一种不受格赖斯合作原则约束的非真诚交际模式。幽默言语在违反格赖斯合作原则的同时,却遵守了另外一组适用于非真诚交际模式的“幽默合作原则”,从而能够促进人们成功交际。  相似文献   

20.
幽默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主题,而歧义是言语凼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认知语义学的视角来分析言语幽默的生成过程,指出由于歧义引起的幽默,通常存在至少两种解释,而这两种解释可以分别与整个语篇相适应,从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义,形成意义对比,当这种意义对比被认知时,会引起心灵上的愉悦感,这样,便产生了言语幽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