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数学命题也不例外,课本中有很多命题通常是某个运动过程中的特殊情形。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运动角度探索改造这些命题,恢复它们的本来面目,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问题,系统掌握知识,还能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突出过程目标,注重学生的经历、体验、探索问题的过程,倡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导致近几年中考试卷中,以开放型命题方式对探究能力的考查比重不断增加。这种题型背景宽广,命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科学的角度发现、提出和没计问题。其视角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正>高考试题的改革越来越突出"能力立意",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经常出现探索性试题(又称开放性问题),此类题型,在测试学生能力中,特别在考查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作用,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且能提供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此类题型,一直以来备受高考命题专家青睐.关于开放性问题通常是改变命题结构,改变设问方式,增强问题的探索性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多角度思考,对命题赋予新的解释进而形成和发现新的问题.这类开放题立意好、情  相似文献   

4.
几何问题解析化途径的探索、研究与选择是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考查的重心所在.高考命题注重在深化图形探究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和空间想象能力,在代数推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和逻辑推理能力.在平面解析几何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给予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掌握平面解析几何问题研究的一般路径,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时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碰到命题恒成立与命题成立等问题.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仔细推敲每种题型的解法,很容易混淆这两种问题.本文围绕这两种情形进行分析,旨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培养学生对方法的提炼,加强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的训练,使学生真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命题恒成立问题命题恒成立问题,这里阐述的主要是利用最值法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相似文献   

6.
鼓励积极参与,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如在“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教学中,大都采用教师给出命题,学生进行证明、记忆并应用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如果能让学生通过建立等腰三角形模型,自己动手画图测量、动口表述,得到相关结论,就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可在学生得到“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命题结论的来源,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是有益的。笔者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对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方法是: 1、提出问题即更改命题结论,变命题结论为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2、探索结论引导学生寻求命题在特殊条件下的结论; 3、猜想根据命题在特殊条件下的结论猜想命题的一般结论; 4、证明猜想。例1 如图1,AB是⊙O的直径,CD是弦,AE、BF垂直于CD.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中考数学压轴题至少有4种以上的解题思路.命题人立意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以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使思维深度发生.  相似文献   

9.
《数学归纳法及应用举例》第一课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了解归纳法的意义. 2.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初步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二、能力目标 1.通过探索有关的命题的证明方法的过程, 让学生体验严密的逻辑推理的数学思想. 2.学生经历对问题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感知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  相似文献   

10.
由于探索型问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能够十分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数学素质,因而成为竞赛、高考和其它各类考试命题的热点.本文仅就抛物线中探索型问题的求解策略作些归纳,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一、考情分析探索性命题常常需要由给定的题设条件去探索相应的结论,或由问题的结论去追溯相应的条件,要求在解题之前必须透过问题的表象去寻找、去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命题增加了许多可变的因素,思维指向不明显,解题时往往难于下手.近年来,探索性命题在高考试题中多次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类:(1)探索条件型命题:从给定的问题结论出发,追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2)探索结论型命题:从给定的题设条件出发,探求相关的结论;(3)探索存在型命题:从假设相关结论存在出发,从而肯定或否定这种结论是否存在;(4)探索综合型命题:从变更题设条件或问题的结论的某个部分出发,探究问题的相应变化.二、突破策略问题的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是探索性命题的基本特征,从探索性命题的解题过程来看,没有确定的模式,可变性  相似文献   

12.
"十三五"期间教育部在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探索STEM教育等新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文章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命题窄、过程呆、思维弱等问题为研究切入点,探索基于STEM理念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改进与项目教学.文章通过对教材测量物质密度实验的改进,引导学生开展半开放条件下石块和木块的密度测量法的探究;借助精心设计的实验活动,实现对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整体改进.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复杂性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数学学习不仅要学好知识和技能 ,学会探索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比获取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 ,数学学习中要学会自主探索 ,自主创新 ,即在一定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 ,探索问题 ,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从而养成自主探索、创新的意识和习惯 .数学开放性问题 ,对实现以上目标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发散思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而是目前命题的热点 .开放性问题所提供的研究内容既不拘泥于教材 ,也不局限于原有的知识内容 ,但它接近广大学生的认知水平 ,为学生们发挥创造力提供了宽广的空间 .学生们通过解题 ,巩固知识 ,形成能力 ,开发智…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7,(34):90-91
我深切地体会到,在数学教学中,对一些数学命题,应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去将命题中条件或结论进行延伸、拓展、知识链叠加。从而使学生去发现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新的认知和技能。同时,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全面发展"上做文章,在创新学习,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上下工夫,达到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5.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归纳、判断等各方面的能力,也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应注意高考中立几探索性命题的考查趋势.立体几何探索性命题的类型主要有:一、探索条件,即探索能使结论成立的  相似文献   

16.
存在性命题是一种旨在判定满足一定条件的数学对象是否存在的命题形式,其基本类型有肯定型、否定型、探索型三类.在这三类命题中以探索型命题要求最高,它的基本特点是知识覆盖面较大、综合性强、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及变换技巧的水平层次较高.要求考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得出结论并加以证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故这类命题可以考查到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更需要考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探索型试题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拟通过历年来高考试题或有关各地高考预考试题的相关内容,对探索型试题的解法,作一些肤浅的探究,希望有助于高三学生的复习.  相似文献   

17.
<正>"探索找规律"问题,俗称归纳猜想问题,也称为观察题、归纳题、猜想题.这类问题经常以给出一组有规律变化的图形,或一列按某规律排列的数,或一系列按某规律变化的等式等形式出现,考查学生探索研究、猜想归纳能力.随着中考的深化改革,探索找规律型试题在中考中一直备受命题者的青睐.下面结合各地中考中出现的部分此类题目,来探析此类问题的命题立意与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教学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一直是学生和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哈尔滨市2005年初中升学考试的物理命题工作按照"稳定、深化、发展"的改革精神,在继承以往中考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又在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为使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好地把握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并使社会和广大师生对中考工作有正确了解,现对2005年中考物理命题进行总结及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1 问题提出当前 ,初中物理教学重结论、轻过程 ,重理论、轻实践 ,重单向、轻多维 ,重积累、轻探索的倾向 ,阻碍了物理教育改革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 ,制约了物理教学的创造性和探索精神的发展与宏扬 .形成这种倾向的根本原因 ,仍然是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所致 .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倾向 ,就初中物理教学改革而言 ,我们认为创新中考命题思路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途经 .我们创新中考命题的基本思路是 :从直叙提问走向情境展现 ,促进物理教学由重视知识结论的教学转向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切实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从理想模型走…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分类探究,掌握关于角、边的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领会"观察—猜想—论证"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比较、归纳能力.2.通过让学生经历提出命题,判断命题真假的过程,体验数学发现、数学创造的魅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