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新《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体现了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时代精神。对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贯彻落实新《守则》新《规范》,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1.学校要形成“以德治班”的制度环境 以德治班得以实施,需要一个“德治”环境,要靠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来保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离不开严明的规章制度。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班级公约》、《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违纪处理意见》等制度,为班主任以德治班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抓起金树侠荆震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重视养成教育,要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一是规范教育与管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做法是在熟记规范的基础上每月总结规范落实情况,并实行循环红旗制。一...  相似文献   

4.
“习惯”一词是指长时间逐渐养成的、经常自觉运用的行为与思维方式。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学生会受益终身。《全面素质教育手册》一书认为“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尤其是在知识与信息时代的今天,要靠教师把知识教给学生用一辈子,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总结新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今后除在教学上要讲授新规范内容,设计上要遵守新规范要求,而在科研上要对规范中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6.
2002年5月,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写欣赏能力,是现代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从娃娃时抓起。  相似文献   

7.
徐益 《中国人民教师》2005,(6):73-73,75
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是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表率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生职业道德规范》,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教育部日前发布了《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原有的《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别自1981年、1991年、1994年发布以来,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教育部对上述守则、规范作…  相似文献   

9.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弟子规》是一部儒家经典,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处世求学应有的礼仪规范,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良好教材。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展了《践行〈弟子规〉,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将学习和践行《弟子规》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0.
我校学生多来自全镇的各个自然村。他们自我意识很强,但又常常不能把握好自己,“骄”、“娇”二气较重,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尚未养成。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因此,我们应从小处着眼,从严要求,抓养成教育,努力在实践中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有关的规范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并使之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11.
媒体链接     
《江西教育》2004,(8):21-21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新守则规范教育部近日修订并发布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除对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外,新的守则和规范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分别增加了符合时代特征的内容,如诚实守信、加强实践、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网络文明、安全自护、远离毒品等。新的守则和规范的发布,是教育系统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原来的《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继发布于1981年、1991年和1994年,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学校形成良好…  相似文献   

12.
“习惯”,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这句话包含了“习惯”的几个特征:第一.它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靠后天养成;第二,它不能在短时间内养成,而是靠长期培养:第三,它既包括外在的行为,也包括内在的心理,既可用于个人,也可用于社会;第四,它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它与“方法”可说是孪生姐妹,虽然互为“另外一个”,  相似文献   

13.
近期,教育部发布了新中小学生守则和规范,新守则新规范集中体现了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守则》从大处着眼,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都提出了基本要求;《规范》从小处着眼,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提出具体、操作性较强的要求。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以及德育管理实践中,我们觉得养成教育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乃至他的一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正如乌申斯基所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升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养成教育的途径与方法颇多,笔者认为应该从“小”抓起。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一书中写道:“阅读要多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必办几分。……直到自己实在没法解决,才去请教老师或其他的人。因为阅读是自己的事,像这样专靠自己的力才能养成好习惯,培养真能力。”面对新的课程改革,这“好习惯”在课堂中怎样养成?“  相似文献   

15.
对少年儿童的文明礼仪教育要从我做起,从日常小事抓起。加强"两规"教育。"两规"是指《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一日常规》。辅导员要从队员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入手,使他们从小养成讲文明、守纪律、勤奋学习、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训练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在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六种方法,效果较好。一、“玩”中训练。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教师在和孩子们同玩耍共游戏时,有意识地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学生。例如,在做“找朋友”的游戏时,引导学生在敬礼、握手时,动作要规范,做到礼貌待人;说“再见”时要和蔼可亲。二、“演”中训练。根据小学生好表现的心理,通过表演一个小品,唱一首歌曲,跳一个舞蹈,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训练。比如,三个小学生表演了一个童话故事:小灰兔不爱劳动,靠老山羊送给的白菜过活,常常饿肚子。小白兔爱劳动,向老山羊要了菜籽自己种菜,通过辛勤劳动收获了很多大白菜。表演结束后,老师提出“不学灰兔懒惰手,要学白  相似文献   

17.
如今,人们对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而《弟子规》对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有较大影响。那么,如何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中发挥出《弟子规》的作用成为教育部门重点研究的问题。《弟子规》属于国内比较经典的儒家著作,凝聚了大量前人的道德理念,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又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都是强调受教育者道德认识的掌握,文明行为习惯乃至人格的养成,不仅仅依靠教育者的言传、说服和道理的灌输,更要靠在实践中学习、体验,靠教育者、成人们做出样子,树立榜样,以实际行动昭示青少年学生:“人,应当怎样生;路,应当怎样行!”(引自贺敬之《雷锋之歌》)这是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模仿,这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根本途径之一。   正如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所说:“榜样,楷模,是人生的一种需要。……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这种需要和…  相似文献   

19.
《青海教育》2004,(7):5-6
教育部最近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后的《守则》与《规范》将于2004年9月1日起执行。为此.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认真组织干部、教师及中小学生学习,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实施。现将新中小学生《守则》和《规范》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阶段的识字量,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担子很重,只靠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根本达不到预定的效果。因此,低年级的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识字、练习口语的兴趣,使学生在小学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